□ 張春韻
網絡具有開放、透明、廣泛、迅速等特性,廣大民眾利用這些特性進行互動,發表意見。伴隨著這一發展趨勢,網絡不僅是廣大民眾交流、溝通、娛樂的信息平臺,也逐漸成為廣大民眾進行輿論監督的新平臺,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言論、意見與建議,政府部門、機構組織在輿論監督下能夠更好地發展。
網絡輿論監督是指“社會公眾利用互聯網的輿論表達方式,對國家事務、社會現象和事件、個人行為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和看法,產生并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對現實社會起到監督、檢查和評定的功效”。
網絡輿論監督具有開放性和交互性。對于網絡上公開的信息內容,人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發表意見和觀點,與他人互動,將傳統媒體與受眾的傳播關系轉變為雙向或多項互動的傳播關系。
網絡輿論監督具有及時性。當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事件被報道出來后,輿論監督通過網絡平臺將事件與問題及時地反映出來,人們及時發表各種評論和意見,對機構組織的決策導向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網絡輿論監督具有客觀性。民眾所關注的熱點客觀反映了他們的心聲,代表了人民根本的利益。新聞媒體承載著人民的意愿,為人民提供了輿論監督的平臺。
網絡輿論監督還具有廣泛性。網絡輿論監督通過網絡平臺能夠集中民意,代表廣泛民眾的意愿。而且網絡輿論監督有著廣泛的對象,涵蓋了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以及各階級、各組織及全體公民。
人民最基本的權利是監督權。但在我國傳統的輿論監督中,媒體占據著大部分的輿論監督權,如此一來,就很難完全體現出完整的、客觀的民意,媒體在實行輿論監督時不一定能做到客觀、公正。網絡輿論監督使社會民眾擁有監督主體的地位,在社會各個層面中發揮著積極的監督作用。
如“周正龍”事件充分體現了人民這一監督主體的作用。2007年10月12日,陜西林業廳公布了獵人周正龍用數碼和膠片相機拍攝的華南虎照片。照片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全社會廣大的反響,但是照片的真實性受到了部分網友和專家的質疑。對此,通過民眾和專家的研究和查證,該照片在2008年6月被證實為造假行為,這一事件中民眾作為監督主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各地紀檢監察機構也相繼開通了舉報網站,受到網民的空前歡迎。例如“香煙門”、“經適房六連號”、“天價煙局長”、“史上最牛團長夫人”等一系列網絡監督的案例,充分體現了網民與媒體以及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前不久發生在武漢的“打錯門”事件,依然是在廣大網民的跟蹤、評論而不斷聚焦案情的情況下,武昌區公安分局政委才受到免職的處理。很多個案在經過網絡的快速放大后,有了比較公平的處理結果。一個個成功案例見證了網民的力量和網絡反腐的威力,網絡輿論監督打擊了貪污腐敗的現象,推進了反腐倡廉建設,使得不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懲罰,對政府以及官員起到了警示作用。
通過網絡,人們能夠更廣泛、更有效、更及時地參與輿論監督,使公共輿論在討論中更加真實和客觀,對政府、官員以及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事件進行有效的監督,進一步推進政府部門制度的完善。
比如近期的鄭州“房妹”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多方面的關注,將矛頭直指鄭州政府有關部門。隨著“房妹”事件被曝光,司法部門也隨即介入該事件的調查,緊接著,鄭州政府出臺了保障住房建設管理和干部監督的新舉措。由此可見,網絡輿論對公共事務履行著監督的職責,并進一步推動了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們在肯定網絡輿論監督有著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要認清我國網絡輿論監督存在的問題。如信息缺乏真實性,出現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現象,會錯誤地引導輿論,對社會各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在很長一段時間,傳統媒體作為“把關人”處于壟斷地位,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網絡信息傳播,“把關人”逐漸弱化,傳統媒體不再擔任“把關人”的角色,很難再控制信息的傳播。由于把關的弱化,人們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不再受到政治、意識形態以及道德規范的約束,這雖然真正使得人民擁有了最自由的言論,但是很多偏激、不理性、不客觀的觀點被傳播,擾亂了網絡秩序,錯誤地引導了輿論。
虛擬的網絡使得信息缺乏真實性。網絡與現實有差距,所存在的一切都是虛擬現實,但是人們經常分不清虛擬和現實。比如最近很出名的微博用戶叫“學習粉絲團”,這個微博主號召廣大民眾向主席學習,做領導人的粉絲,同時也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這個出發點是好的。然而當記者調查后發現,此微博用戶所填寫的個人信息完全與其現實不符,其畢業學校、所在地等一切信息都是假的。人們對其的信任感降低,也可看出網絡雖然海納百川卻不能辨別信息真假。
目前,我國尚未正式制定與網絡輿論監督有關的法律制度。缺乏法律保障,有著消極影響。首先,新聞媒體記者無法有效地實現采訪權、報道權,很多受到輿論監督的被批評者、被曝光者排斥媒體進行采訪和深入調查,讓新聞媒體的調查報道不順利。其次,網絡謠言、暴力現象無法被有效制止,很多時候網絡輿論監督并非都是客觀事實的呈現,有時候錯誤的輿論導向使得網民對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造成嚴重傷害。最后,當被監督者發現自己被監督或者報道,會對報道采訪者采取打擊報復行為,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打擊報復行為很難被遏制。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經常發生關于“道德審判”的事情,“史上最毒后媽”、“虐貓事件”等都曾造成很大的影響力。言語偏激、暴力、不理性的“越界審判”,肆無忌憚地公開和傳播他人隱私。一開始是出于正面的輿論監督,但是發展到后來卻無法控制暴力和謠言的產生,給當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比如虐貓事件,人們通過“人肉”搜索找到虐貓事件的主角,其身份資料被曝光,甚至與此事無關的私事也被曝出,網民對其進行人身攻擊,要求其辭職并且公開道歉,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
當下,我國許多政府機構都有自己的網站,大多數的地市級政府機構都設有辦事窗口。每個政府將信息第一時間公布在網絡上,各界人士都可以分享信息資源。大型的政府網站設立交互模塊更加細致,人們能夠在線留言提意見,與政府部門進行交流互動。政府部門設置網站公開客觀地向人們展現了政府的風貌,可以將政府每天產生的新聞信息第一時間告知民眾,使得民眾能夠很好地進行輿論監督。
比如朝陽市人民政府在門戶網站設置了幾大板塊,如朝陽風采、網上辦事、政務公開、公眾服務。在首頁最能引起關注的版面上發布官方圖文新聞、視頻新聞,讓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這些熱點信息。在公眾服務欄設立了市民投訴、市長信箱、紀檢監察投訴,廣大民眾可以利用這些平臺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官員進行良性的溝通和互動,對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的輿論監督。
微博是當下反腐的一條重要途徑。微博經常揭露出一些貪污腐敗行為,通過無數網民的分享、轉載,信息被廣泛傳播,人們公開探討,發表意見評論,交流互動,形成強大的輿論導向。可見,微博可以對腐敗行為進行強有力的監督、批評和揭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利用,通過微博人們可以將網絡輿論監督發揮得淋漓盡致。
前段時間出現了“警察微博熱”。中國警察網在騰訊微博上有著廣泛的聽眾,警察微博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態度站在廣大民眾的視角發表言論,這讓很多網民倍感親切。微博信息發布及時,很多新近發生的熱門事件立馬會在微博上展現出來,警察微博作為官方微博,對于新近發生的重大刑事案件會公開發表權威的信息,將警察采取的行動以及案件的發展進程展現給民眾。這種在人們監督下進行的執法工作廣受關注和好評。警察微博使民眾能夠更便捷更有效地實現網絡輿論監督。
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應在根本上保障網絡輿論監督的可行性。對于網絡輿論監督,應盡快出臺和完善各種有關網絡監督的法律法規規章,還應加強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既可以制約網絡輿論監督過程中出現的誣告、誹謗、干擾案件查辦等現象,也可以使人民充分發揮監督主體的作用,并規范網民的行為,給予網民一個合理合法的制度環境。
通過加強網絡道德規范體系建設,能使民眾在進行網絡輿論監督時,調整心態,克服偏激、情緒化的行為,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避免在不明信息真假的情況下妄加評論,甚至出現侮辱性、攻擊性的言論傷害他人,擾亂網絡秩序。我們在進行網絡輿論監督時,要有客觀求真的態度,不能輕信謠言,傳播謠言。在發表評論意見時,應該多顧忌他人感受,要理性公正,評論要適度,不能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我們要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維護網絡秩序,增強網絡輿論監督的責任意識。要通過加強網絡輿論監督道德規范體系建設,讓網絡輿論監督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從而推動社會的有序、健康發展。
網絡輿論監督在一定意義上承擔了“人民起來監督政府”、“人人起來負責的民主使命”。但是當前網絡監督存在著把關人弱化、信息失真、網絡暴力危及個人隱私、網絡輿論監督相關法規尚不健全等問題。應建立健全法律規范,政府部門應該開通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并加強道德建設,提高民眾的輿論監督責任意識,保證網絡輿論監督在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中運行。
[1]張化冰.互聯網對我國輿論監督機制影響探析[J].新聞觀察,2009(7).
[2]關梅.我國網絡輿論監督的意義、問題與出路分析[J].新聞界,2009(3).
[3]肖燕芳,李棟.論網絡輿論監督的特點和意義[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