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伊春職業學院,黑龍江 伊春 153000)
國家教育部倡導四大學科競賽,推而廣之,學科競賽應用于高職教育,亦能提高高職的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但是相比其他學科,高職院校語文教育專業的技能競賽興起時間不長,對于如何更好地開展競賽,形成系統化的競賽體系,還是值得探索與研究的。
以黑龍江省的高職高專師范類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為例,此比賽從2011年6月開始舉辦,每年一屆,至今為止,舉辦了3屆。舉辦時間不長,并且每年比賽的模式都不固定,可積累的經驗自然也少。在2011年比賽時有簡筆畫一項,到2012年比賽時則取消了,2013年比賽時又出現簡筆畫這一項。大部分的同學為了參加比賽都以過去一年的比賽為參照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那么比賽內容的變化就對學生成績形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這說明省級學生技能競賽存在局限性。
在2013年的比賽中說課項目給出了四節課供準備,現場隨機抽取一課進行說課。四節課中有兩節為語文課,另兩節為數學課。這樣看來,比賽更適用于小學教育專業。因為語文教育專業并不設立小學數學教法課,而對于某些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專業的參賽學生來說這樣的比賽內容是不公平的。所以影響學生好成績的取得。這就又說明省級比賽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不具有通用性。
國家級或者省級比賽由于覆蓋面廣,所以不會考慮個體的情況。針對這樣的問題,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校級的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以伊春職業學院為例,每年都會組織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說課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課前粉筆字展示等活動,不定期地請中小學名師做講座。這些活動僅是在人文系內進行的,沒有上升到學校層面進行統籌,缺少學校的支持與保障,全部由系部宣傳、組織、安排、申請經費等等。但是由于人員有限、經費不足,與個別部門協調困難等,有些技能競賽甚至沒有辦法繼續舉辦下去。
每年的國家級或者省級競賽多是由系部推薦參加人員,往往是班里成績較好的幾個學生,而多數的學生則沒有機會參與。如果技能大賽納入到校級層面進行管理,形成常態化的運作,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公平競爭,優中選優,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環,解決了由于機會不均而導致的師生矛盾。
建立校級的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首先要組建的專門機構并出臺相應的管理條例。“從學校制度層面加以保障。”[1]由學校成立學生技能競賽委員會,或責成相關系部組成。負責組織校級的常態化的學生技能競賽和國家級省級比賽的選拔工作。例如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技能大賽即可由中文系成立競賽組委會,學校統一監督管理。
其次,要保障學生技能競賽有充足的運行資金和完善的獎勵制度。學校應設立學生技能競賽專項資金,用于比賽的材料、器具、教師指導、評委費、學生獎勵等方面。教師和學生參加學生技能大賽往往利用的都是課余時間,這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這就需要學校對獲得獎項的學生及指導教師予以獎勵,以此激勵更多的教師與學生參與到比賽中來。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2]所以針對高職院校而言,職業技能競賽在于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力。在競賽中將教與學結合,將學與練結合。以競賽推動教學改革,促進專業建設。
1. 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目前,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只能等到學生工作后才得以檢驗。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體系的構建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3]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舉辦了首屆高職高專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大賽,比賽內容有粉楷、鋼楷、簡筆畫、朗讀、說課等。賽后,某些院校的語文教育專業馬上根據比賽的內容修改了教學計劃。例如伊春職業學院,在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增添了“三筆字”課、“簡筆畫”課、“普通話訓練”課等等。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而實踐教學的效果通過學生的技能競賽也得到很好的檢驗。并且能過比賽,教師會發現學生在某些技能方面的弱點,可以更好地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方面的針對性。真正實現了以賽促教,以教促練、以練贏賽的良性循環,達到了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的雙豐收。
學生要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一方面取決于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另一面也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學生職業競賽體系實施后,教師們也都在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例如伊春職業學院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師會定期到小學去聽課,與小學一線教師交流教學經驗與新的教學方法;對每年舉辦的伊春市小學教師基本功比賽進行觀摩,總結經驗與體會,豐富與拓展自我知識層面。在授課過程中,將所學所感滲透給學生。
2.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 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
“與職業技能相銜接,要加強與勞動部門和鑒定機構的聯系溝通,將職業競賽項目和內容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相結合。”[4]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為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內容分為筆試與試講兩部分,而且還要在普通話水平測試時得到一級乙等的成績。師范類的學生職業技能大賽中的說課、教學設計與朗讀等項目正與職業資格證考試內容相符合。通過競賽環節的培訓,為學生將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礎。既增強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對未來工作的自信心。
目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分為三年制和五年制兩個層次。其中五年制的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十分必要。
當學生參加技能比賽后,就會發現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就像游戲一樣,為了取得好成績,必須努力完成每一關卡。而每一關的完成又需要自身的知識與能力作基礎。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最后學生完成比賽,知識與能力得到認可,又會激勵學生挑戰難度更高的“游戲”,從而達到了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目的。
[1] 劉長宏.“四層次,三維度”學科競賽體制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2011,(30).
[2]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Z].
[3] 耿俊東,勞文鶴.淺析技能大賽的重要意義及其認識誤區[J].職業教育研究,2011,(4).
[4] 陳利,李紹中.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