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武
(福建警察學院 刑罰執行系,福建 福州 350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維等精神活動的紊亂或者異常,導致患者明顯的心理痛苦或者社會適應等功能損害。嚴重精神障礙,是指疾病癥狀嚴重,導致患者社會適應等功能嚴重損害、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認識,或者不能處理自身事務的精神障礙。”[1]目前我國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約1600萬人,抑郁癥患者已達3000萬人,其中有約10%有肇事肇禍行為及危險[2]。
據北京市延慶監獄2007年10月31日統計共在押精神障礙罪犯123名。其中精神分裂癥34人、抑郁癥24人、精神發育遲滯12人、癲癇9人、智力邊緣狀態6人、癔病4人、雙相情感障礙3人、酒精性精神障礙礙、幻覺妄想、心因性反應、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沖動控制障、焦慮障礙、強迫障礙、人格障礙、精神狀態不正常各2人、癡呆1人、其他精神障礙(妄想障礙、人格障礙、心境障礙等)12人。[3]
在《精神衛生法》中對這些精神障礙罪犯的診斷、治療、心理康復和相關費用承擔均未做具體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精神障礙罪犯相關權益的保障。監獄在精神障礙罪犯管理和治療上存在的難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監獄中服刑的精神障礙罪犯主要是犯罪時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而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精神障礙患者,以及在服刑改造中由于環境因素變化產生應激反應的拘禁性精神障礙罪犯。現行法律規定這兩類的精神障礙罪犯在保外就醫或假釋之前,都必須在監獄中羈押,但監獄作為刑罰執行機關的性質無法承擔對精神障礙罪犯的診斷和治療。“監獄是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刑罰,實施懲罰與改造的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監獄的任務是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4]
監獄產生兩難命題:把精神障礙罪犯當作普通罪犯進行管理會損害精神障礙罪犯權益和影響監管改造的安全;把精神障礙罪犯當作患者進行特殊管理和治療監獄又不是醫療機構。《精神衛生法》規定要收診精神障礙患者必須滿足法定條件:“(一)有與從事的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相適應的精神科執業醫師、護士;(二)有滿足開展精神障礙診斷、治療需要的設施和設備;(三)有完善的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管理制度和質量監控制度。從事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的專科醫療機構還應當配備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5]這些條件監獄無法滿足,因此就無法為精神障礙罪犯的治療和康復提供必要的保障。
《精神衛生法》規定“監獄、強制隔離戒毒所等場所應當采取措施,保證患有精神障礙的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獲得治療。”[6]但具體到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保障精神障礙罪犯的治療和康復卻沒有規定。監獄作為刑罰執行機關無法替代專門的精神障礙治療的醫療機構做出治療方案,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把精神障礙罪犯送到專門的精神障礙治療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產生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當“精神障礙患者在醫療機構內發生或者將要發生傷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沒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況下,可以實施約束、隔離等保護性醫療措施。”[7]醫療機構并不是監禁機關,其約束、隔離等保護性醫療措施無法和監獄等同。如果精神障礙罪犯發生脫逃或外面的人試圖暴力劫持等嚴重事件時,醫療機構是無法防范和制止的。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該應由誰負責?
《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有關社會保險的規定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給予資助。精神障礙患者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后仍有困難,或者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民政部門應當優先給予醫療救助。”[8]但根據現行的法律規定在監獄服刑改造的罪犯是不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精神障礙罪犯醫療的費用無法按照《精神衛生法》的規定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進行支付。精神障礙罪犯醫療費用的支出是長期的,總的治療費用是相當龐大的。目前這筆費用都是監獄從罪犯的醫療費用中進行開支,既給監獄造成巨大負擔并勢必擠占其他罪犯的醫療費用的額度,另一方面監獄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經費來保障精神障礙罪犯得到良好的治療和進行康復。
刑訴法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9]從監獄的角度為精神障礙罪犯申請保外就醫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在實踐中存在兩個方面難題:一個是精神障礙罪犯的家屬或監護人不愿意辦理擔保手續接其回家。福建省規定“對需要保外就醫的罪犯,由監獄與罪犯親屬或監護人聯系,辦理擔保手續。擔保人與被擔保人應當在《罪犯保外就醫擔保書》上簽字并捺手印(居(村)委會、單位也可以作為擔保人)。”[10]家屬或監護人擔心精神障礙罪犯發病會破壞家庭及社會的正常生活,還在于無力支付其治療費用。另外一個是一部分精神障礙罪犯依法不能申請保外就醫。“下列罪犯不準保外就醫:(一)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尚未減為有有期徒刑的;(二)為逃避懲罰在服刑期間自傷自殘的。”[11]因此精神障礙罪犯申請保外就醫之路是困難重重。
在確保監獄改造機關的安全前提下,為保障精神障礙罪犯獲得相應治療的權益,我們應在頂層設計和實際舉措上試圖加以解決。
1. 將患嚴重疾病罪犯納入社會保險范疇
精神障礙罪犯治療康復費用是長期和龐大的,是監獄自身無法承受的。在為精神障礙罪犯辦理保外就醫過程中其近親屬顧慮最大的因素有二:一是擔心精神障礙罪犯發病傷人給家庭造成傷害;二是家庭無力承擔精神障礙罪犯的高額醫藥費支出。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在頂層設計中可以考慮:
(一)對原屬城市居民的精神障礙罪犯,有(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2)其家屬系領取失業救濟金或失業救濟的、(3)系下崗家庭并且其家庭收入低于社會保障標準的三種情形之一,國家可以將其納入城市低保范圍。
(二)對原屬農村戶籍的精神障礙罪犯,國家可以采取其近親屬代為繳費、監獄扶持部分資金和政府資助的方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對于符合專項救助標準的精神障礙罪犯,經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后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數額較大的,國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2. 將保外就醫精神障礙罪犯集中收治
為保障精神障礙罪犯的權益,落實“監獄、強制隔離戒毒所等場所應當采取措施,保證患有精神障礙的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獲得治療。”的法律規定,國家可以參照江西省的做法,將已經辦理保外就醫的精神障礙罪犯由監獄送至指定的精神病醫院,由監獄、保外就醫的具保人、戶籍所在地社區矯正部門共同為其辦理集中收治手續。集中收治的精神障礙罪犯治療費用由地方財政承擔,伙食費用由原關押監獄負擔。精神障礙罪犯經過治療痊愈,具有服刑能力的,原關押監獄按規定辦理收監手續并將精神障礙罪犯押回繼續服完剩余刑期;精神障礙罪犯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可以通過門診和堅持服藥維護療效的,由監獄、保外就醫的具保人、戶籍所在地社區矯正部門共同辦理出院手續。保外就醫的具保人愿接回的則交給具保人;具保人不愿接回的,由原關押監獄按規定收監執行。
3. 對在押精神障礙罪犯實行精細化管理
監獄應強化對精神障礙罪犯的管控,在具體舉措上要貫徹“以治為主,管治結合”的方針,落實精細化管理。
(一)定期開展精神疾病篩查、疾病診治、心理輔導、健康咨詢、健康教育等方面活動,掌握每一名罪犯的精神健康狀態。
(二)對病情穩定仍在監獄內服刑改造的精神障礙罪犯,通過掌握其外表、思想、言語、行為等方面的特征變化進行針對性的防控;協調當地精神病醫院指派專家醫生定期來監獄對精神障礙罪犯進行巡診;對監獄醫院醫生進行精神病防治的專門培訓;加大對精神障礙罪犯用藥劑量、用藥時間和用藥方式的監督檢查,確保用藥安全。
(三)要嚴格挑選改造表現積極,思想情緒穩定,身體強壯且反應能力強的罪犯專門監護精神障礙罪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到快速處置。
(四)要嚴格限制精神障礙罪犯的活動區域,禁止精神障礙罪犯與其他罪犯接觸,避免其攻擊其他罪犯,并防止其他罪犯對精神障礙罪犯進行挑逗而誘發精神病。
[1][5][6][7][8]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Z].
[2] http://cd.qq.com/a/20130802/002825.htm
[3] 佚名.精神疾病罪犯特色改造功能區建設的探索與構想[EB/OL].http://www.bjjgj.gov.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482.
[4] 賈洛川.監獄學基礎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Z].
[10][11] 福建省罪犯保外就醫工作實施細則(試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