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清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海寧學院,浙江 海寧 314400)
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核心之一是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己掌握學習或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然而,筆者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缺少的正是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有的學生拿到英語教材很困惑,不知該如何閱讀教材、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不知該如何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什么學習計劃,今天有空了就學點,沒有時間就放棄;英語學習也是斷斷續(xù)續(xù)、時有時無,學習毫無系統(tǒng)性可言。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無對自己學習計劃的監(jiān)控執(zhí)行,也就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自我管理意識。沒有學習計劃、沒有自我管理意識、缺乏對學習計劃執(zhí)行的監(jiān)控,學生就會對學習效果產生懷疑,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有用的知識,就無法對自己學習效果評價,缺乏繼續(xù)學習的動力。于是,許多學生把英語學習當成一個很重的負擔,一提到英語學習就頭疼,似乎是困難重重。因此,筆者提出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元認知水平的介紹和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適應現(xiàn)代遠程開放英語的學習。
元認知(metacognition)屬認知心理學范疇,是美國心理學家J·H·Flavell 提出來的。1979年,他將元認知定義為“認知主體為完成某一具體任務或目標,依據(jù)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監(jiān)測以及連續(xù)調節(jié)和協(xié)調”。后來,他又對元認知理論作了更加簡潔的表達:“反映或調節(jié)認知活動的任一方向的知識或認知活動”。當然,到目前為止,人們仍對此概念的表述有不同的意見,但一般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其本質是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要求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意識進行監(jiān)控、調整,從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由此可見,其一,元認知是一個知識實體,包括靜態(tài)的認知能力,動態(tài)的認知活動等知識。其二,是對認知的調節(jié)。元認知本身也是一個過程,是對當前認知活動的有意識的調節(jié)過程。因此,元認知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在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Flavell 將元認知知識分成三部分。一是元認知主體知識,即對認知活動過程、及相關信息的認知。二是元認知體驗,即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jiān)控,使主體對認知活動的堅持與評價。元認知監(jiān)控主要包括確定認知目標、選擇認知策略、控制認知操作、評價認知活動并據(jù)此調整認知目標,從而形成一個認知的良性循環(huán)。
對學習者來說,必須學會使用一些策略來制訂學習計劃、預計學習時間和評估自己的學習。 Flavell將元認知策略分為計劃、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三個步驟來實施,則顯得很有幫助,尤其是對幫助學生評價自己學習程度和決定學習進程非常重要。(1)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制訂訓練計劃,瀏覽閱讀材料,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有效學習來完成任務。事實證明,一個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他的語言學習是有計劃、主動和積極的。(2)監(jiān)控策略,是指學習者有意識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策略和學習進度,并注意發(fā)現(xiàn)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進行糾正。(3)評價策略,是指學習者能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和學習策略的應用給以客觀、全面的評價,從中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自己學習有個全面了解。(4)調節(jié)策略,是指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監(jiān)控、評價和對自己學習狀況進行及時調整,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Flavell, 1979)。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堅實和控制的策略,對提高學習效果起著最核心的作用(O’Malley &Chamot,1990)。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傾向于理論講解,不重視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面授輔導課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課堂上也提重點、分析要點,但對于學生而言還是在被動接受。有的教師甚至只注重語法教學,方法單一,幾乎是照本宣科、自演自導、滿堂灌,缺乏師生互動、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佳。
1.生源復雜、基礎差。就讀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來源復雜,年齡參差不一。有剛中職和中技畢業(yè)的學生,也有在社會上工作了幾年的成人學生。但總體英語基礎都較差。如中職中技生,他們在中職中技學習時,英語往往不是專業(yè)課,因而學生就只注重專業(yè)課的學習而忽視英語的學習,有的甚至根本就放棄英語的學習。社會上的成人生由于多年未接觸英語,其英語的基礎知識也幾乎早已忘光。
2.學習動機不強、混文憑現(xiàn)象普遍。許多學生就讀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來混一張文憑或是因為家長的要求。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幾乎沒有,不重視學習過程,只關注學習結果,是否通過考試,拿到文憑。因此,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表現(xiàn)為不參加面授輔導,不參與網上學習討論,不肯做作業(yè),即時完成了平時作業(yè),也是質量極差或基本上是抄襲完成。
3.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方法不當。基于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遠程開放教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對這些學生而言,自主學習能力是最為缺乏的。他們在學習上不會考慮什么學習計劃、目標、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等因素,更不會去思考什么學習方法。即使有,也無非是考前“臨時抱佛腳”的戰(zhàn)術罷了。甚至寄希望于考試時作弊,只為通過考試。這些現(xiàn)狀都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
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網絡環(huán)境、多媒體資源和交互式的教學。其中多媒體資源建設是核心。目前,遠程開放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可謂種類繁多、五花八門。除文字教材外,還有什么CAI課件、IP課件、直播課堂、網上輔導材料、VCD光盤等等。資源看似豐富,但存在著重復建設、簡單堆砌、資源更新滯后和缺乏效有資源等現(xiàn)象。學生面對眾多的信息,往往不知該如何取舍,常顯得很無助也很迷茫。因此,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需要注重資源建設的有效性、針對性、完整性和適用性,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建設水平,使學生真正能便捷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學生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英語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缺乏學習計劃或雖有計劃去不去實施;沒有學習方法或學習方法不當,常常花了好多時間卻不見有何成效。還有的學生只知道做一些練習而不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和反思。因此,教師可以在面授課或是利用網上資源建設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知識的介紹和應用,讓學生多了解些元認知的知識,使自己的學習更自主、更有意識。特別是要把元認知策略應用到學生的英語學習當中去。
參加現(xiàn)代遠程開方教育的學生大多由于工學矛盾和家庭原因,他們的學習時間往往是不能保證的也是缺乏計劃和系統(tǒng)的。有時間學點,沒時間就放棄;或有個雙休日也可能因為其他繁瑣的事情打亂其學習計劃。這種現(xiàn)象可謂十分普遍。因此,這樣的學生更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符合自身實際、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首先教師要把本學期英語教學進度告知學生,讓學生一開學就了解該課程的授課進度、每次授課范圍、重點和難點。學生可根據(jù)自身英語水平和工安排來制定一個大致的學習計劃。這個學習計劃應該包括時間的分配、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但要注意的是這個學習計劃不能太精細,因為客觀現(xiàn)實中有很多變化的因素,只能是個大致的方向和時間段來完成某項學習知識點。
一旦制訂了學習計劃,接下去就得按計劃執(zhí)行。但問題是學生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因為各種因素使其不能很好執(zhí)行,有的甚至是早已拋諸腦后。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開學初的課程進度表,每當一個學習階段結束,可以通過發(fā)短信的方式或利用QQ群進行提醒。另一方面,也可在面授課或平時與學生交流中,要求學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可通過做相關的練習對自己前段時間的學習效果作個測試,看看自己的學習效果如何。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的作業(yè)督促來查看學生學習情況。這樣,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針對自己不足可以向老師或同學尋求幫助。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反饋”向學生提出今后學習的建議,還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和反思。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具有良好的溝通和互動。當然,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和學習效果,關鍵還是要靠學生自己。
學生可根據(jù)學習評價結果,對自己的原有學習進度進行調整。如覺得前段時間學習效果不錯,可以仍按原計劃進行;如覺得效果不是很好,是否可考慮改變學習方法或增加學習時間。總之,要通過這個自我調整達到使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當學生能對自己學習過程有了了解和反思,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語學習也就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元認知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于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基礎上的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更加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英語教學中,不斷滲透元認知知識和策略,通過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增強學生運用元認知知識策略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高效的英語學習者。
[1] Flavell,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J]. 1979.
[2] O’Malley’s, and 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張善實. 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途徑與內容分析[J]. 中國遠程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