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琦
(韓山師范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大學生如何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使聽說寫綜合能力達到應用自如程度,閱讀教學扮演一定的催化作用。當前,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定位和定性評價體系已較為完整,從國家層面看,按照2007年國家教育部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綱:“大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1]教育部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量化標準相當明確。從區域實際看,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區域大學普系大多數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入學時已達到一般要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絕大部分廣東生源的學生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高考的洗禮,英語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一般要求;二是隨著對外開放大門的進一步敞開,大部分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提前,詞匯量的積累、語感的初步形成和聽說能力的提高為大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既有條件優勢,因勢利導,全力以赴增強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努力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到較高要求以上的層次;更要充分運用新的科學理論來指導教學、引導學生,授人以漁,才能使閱讀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銜接理論作為英語語篇分析的重要指導理論,從產生之日起便備受語言學界的關注,在實踐的應用中也得到充分的證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2012年期間筆者主持了學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英語語篇的銜接分析”的科研工作,著重研討語篇銜接機制和運行規律問題,課題組成員總共發表了6篇論文,并順利結題。作為項目課題研究延續,前年開始我著手銜接理論應用閱讀教學的實踐,力求教研相成、教學相長,在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語篇和提升閱讀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上世紀70年代,韓禮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繼承前人弗思(Firth)篇章語義學說,開創性提出銜接理論,他們認為,銜接是指存在于語篇內部的、能使全文成為語篇的各種非結構性意義關系,銜接手段包括語法銜接(包括照應、省略、替代和連接)和詞匯銜接;[2]伴隨著銜接理論的發展,Hasan在第二本書,擴延了銜接的概念,她把銜接分成了銜接結構和非銜接結構兩類,從而使銜接理論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胡壯麟認為“語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3]可以說,語篇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有賴于銜接機制發揮的效能。
銜接手段作為銜接理論的內核,摸清語篇中的銜接機制,對學生分析語篇結構、厘清邏輯關系、培養流暢語感,以及最終提升閱讀能力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精讀水平。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時間緊任務重,閱讀教學往往被教師一筆帶過,學生受啟發、受教育程度不夠;利用銜接手段對精讀語篇進行詳細的分析,學生能快速領會文章的主旨,明晰語篇的各種遞進、轉折結構,搞清語篇的邏輯關系、思路演化和中心思想,閱讀興趣也隨之提高。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泛讀水平。泛讀是學生培養語感最好的方法,也是間接增強聽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正確使用銜接分析,帶著科學思維模式去閱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增加閱讀量,改變過去“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舊閱讀模式;而且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勤練語篇的歸納總結之法,觸類旁通,閱讀水平自然能水漲船高。
閱讀教學是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語篇銜接分析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結合無疑是方法論的創新。那如何做到理論實踐與相結合、實踐出真知?通過連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只有在全面掌握銜接理論基礎上,注重做好“分析、引導和提升”三個階段的教學,從易到難,拓展升級,才能把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1 注重分析——示例階段。《全新版大學英語》共四冊64個語篇,不論是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還是應用文,都是一個銜接結構緊密的篇章。從正常的教學安排看,每個語篇教授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為此,我從接觸大一新生開始,便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全新版大學英語》9篇說明文的銜接分析,加強語篇銜接知識傳授,有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備課上,選準“說明文”這個點,系統分析《動物到底在想什么》、《如何理解科學》、《豐富多彩的英語詞匯》、《沙灘上出現一個丑陋的新腳印》、《鎖之國》、《圍繞其他恒星運行的行星上有生命嗎?》、《克隆生命誕生了》、《智能汽車》、《動物有愛情嗎?》等語篇的銜接機制,找出各種銜接手段以上文章的表現,其中指稱 1173處、替代65處、省略77處、連接421處、詞匯銜接492處。在課堂上,把要講的語篇銜接手段用Power point軟件做成課件,加插flash演示,形象直觀表現銜接手段扮演的角色,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各段脈絡和邏輯關系,使學生閱讀起來得心應手、興趣倍增。如在講授尤金·林登寫的《動物到底在想什么》課程時,我就把全篇文章的銜接機制用以上方式呈現出來。舉一指稱簡例:“But when Melati moved off, Shewman noticed the original orange was hidden in her other hand.”(幻燈片)接著講解——句中的“other”是比較指稱,這一銜接手段的目的是讓讀者明白鯨魚(Orky—前文出現)的“聰明”和猩猩(Melati)的“伎倆”……;邊演示邊解釋,效率高,效果直接明顯;其他銜接手段(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就不再一一舉例。學生在理解語篇銜接分析之后,再對相關課文進行閱讀,信息反饋多稱“喜歡閱讀,痛快淋漓、頗有心得”。
3.2 注重引導——擴展階段。大約用一學期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理解銜接理論的知識內涵,打好提升閱讀水平的示例階段基礎。接下來,我注重從兩方面對學生運用語篇銜接分析、增強閱讀能力進行引導:一方面在課前要求學生對《全新版大學英語》新課文進行預習準備,擴張銜接理論的應用范疇,特別對說明文以外的議論文、記敘文、應用文進行語篇銜接分析,自我標出語篇各類銜接手段,并劃出看不清楚銜接的地方;在課堂教學開始時,隨意抽查部分學生的課前作業,讓兩個學生對新語篇的銜接分析進行介紹和預讀,其他學生參與討論,變教學雙邊交流為多邊交流;最后我再進行點評點撥,對預讀存在的問題一一解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語篇內涵。另一方面,課后要求學生遵循語篇的銜接機制進行結構性閱讀,在全面參透課文中心大意和抓住語篇主要事實及有關細節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
3.3 注重提升——延伸階段。按照系統功能語言學對銜接理論的定位,語篇即是由銜接手段構建起來的語義篇章,學生如能熟悉掌握語篇銜接分析方法,語篇的閱讀能力將有很大的躍升。因此,在延伸階段,我非常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特別是加強學生對銜接理論的活學活用、知識遷移的掌控。一是在課堂講解語法知識時,充分利用銜接手段(照應、省略、替代和連接)運行機制,向學生輸送句式句法理解方式,分清主從句、上下文的邏輯銜接關系,全面理解語篇內涵,增加閱讀的持續性和連貫性。二是在講解語篇詞匯時,注重結合文化背景知識,用詞匯銜接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的正確詞意,使學生在閱讀時對語篇的語境和詞匯的認識有深刻的體會。三是在語篇閱讀教學中,注重從宏觀上抓住銜接手段關鍵詞的學習擴展,如銜接手段中的人稱指稱(I、you、he……),指示指稱(this、these、here……),比較指稱(same、similarly、more……);替代(one、do……);連接(and、so、but、then……);詞匯銜接(上義詞color,下義詞black、white、red、green、yellow……)等,提高學生對閱讀語篇銜接關鍵詞的敏感度,舉一反三,熟能生巧,全力迸發大學生英語閱讀靈感。
總之,按照Halliday與Hasan的銜接理論,著力強化語篇銜接分析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語篇的主旨大意及細節,對學生提升英語綜合閱讀能力大有幫助,連年所教學生在四六級考試中閱讀部分均取得較好成績。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57/2010 11/xxgk_110825.html
[2] 張德祿,王玨純,韓玉萍,柴秀娟. 英語的銜接[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