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寨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要與就業相聯系。但是學校教育與培訓不同,這個“就業”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僅局限在畢業生走出校門的“第一次就業”,而要看成是青年人步入勞動社會的開始。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講,是很重要的,然而從“終身教育”來看,只是其中的很短的一個階段,是終身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個人說,在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一次學校教育管不了一輩子,只有繼續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增長才干,才能生存、發展;就社會說,只有具備一支能不斷開發進取的人力資源隊伍,才能在世界競爭中立足。“終身教育”認為,“教育”就是“學習”。世界上許多教育家把現代教育的目的歸納為“學會求知”、“學會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我認為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目標不僅是為了一次就業,而更要為青年人今后“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創造條件使他們能持續地發展。高等職業學院教育目標不單要考慮專業“就業”,更要考慮“可持續的人力資源開發”。不僅要學知識和技能,更要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和思想品德。因此,高職數學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認為“反正將來是打工的,學那么多數學有什么用”的觀點,是十分短視的。
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能力是數學認知結構的三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產生相互作用,但是它們又是有區別的。數學知識(數學的概念、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是一種語言信息,是客觀事物在數與形方面的特征與聯系在人腦中的反映,是數學認知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一種認知經驗。數學技能是順利完成某種數學任務的動作或心智活動方式。它通常表現為完成某一數學任務時所必需的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和活動方式的自動化。這種協調的動作和自動化的活動方式是在已有數學知識經驗基礎上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數學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心智技能表現主要是運算技能和推理技能;動作技能主要是作圖和畫圖技能。數學能力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它對數學活動的進程和方式起著直接的、穩定的調控作用,它是系統化了的、概括化了的那些個體經驗,是一種網絡型的經驗結構。知識學習所解決的是“是什么”和“為什么”(陳述性知識)、“做什么”和“怎么做”(操作性或程序性知識),是知與不知的問題;技能學習所解決的是完成活動時會不會及熟練不熟練的問題;數學能力高低主要表現在解決問題是否快捷合理上。由此可知,數學技能可以看成是數學知識掌握到數學能力發展的中間環節,是聯系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的橋梁。因此,選擇以數學技能為教學重點,抓住數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就是抓到了能牽動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關鍵。就能兼顧到班級里的好生、差生,使大多數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東西可學、學得會、愿意學。另外,以數學技能為教學重點,意味著課堂練習的分量加大了。當今高職學院數學教學如不從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結果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辛苦講解,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厭學的學生昏昏欲睡,一學期下來這些學生在數學上幾乎毫無進步,甚至可以說退步了。這些學生在數學上是很難達到“基礎課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的培養目標的。通過加大課堂練習的分量和改進練習的設計,老師可以更好地調動這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再者,數學技能的熟練掌握對好生提高數學水平也有重要的作用。
學習知識,主要依靠學習者理解和記憶,而學習技能,除了理解之外,還要有充分的、合適的練習。一個能把解方程的步驟等知識背得很熟的學生,并不意味著能快速準確地解出方程。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對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對數學技能的重視:對于課堂練習,不僅數量或時間極有限,也有許多是設計上的不足。這些都是可以改進也需要改進的。要構建有利于數學技能訓練的練習系統,總的原則可以概括為:覆蓋教材,注重課內,重視局部,削枝強干,增強聯系,增強彈性,便于反饋。具體可分為兩方面:
1.練習內容的設計應注意:(1)加大新知識在運用中出現的頻率;(2)加大局部分解訓練的分量(因為學生在課志完整寫出解題過程要花費不少時間去復述舊知);(3)注意適當的重復和前后的銜接;(4)重視解題過程的思路分析訓練;(5)增大練習的彈性(注意課內都要有后進生可做的題,要有優等生做不完的題)。
2.練習方式的設計應注意:(1)促使學生全員投入,并應有明顯的行為表現,供教師判斷學生是否參與教學;(2)改進靠齊答、口答便可完成的練習形式,多用填空題、選擇題等須動手才能完成的練習形式;(3)注意設計統一的練習格式,便于教師課內巡視;(4)及時提供練習反饋,課內個別批改和整體對答案的方法并舉。
課堂內教師巡視學生練習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十分需要設計出統一格式的練習形式。例如預先印發填空題、選擇題或局部訓練的題目,為給教師獲得真實的反饋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教師也應十分重視個別化的反饋而盡量減少“齊答式”的反饋,邊巡視邊批改,尤其對于程度偏低的學生給予特殊的關照。
課外練習當然是重要的,但教師通常不容易控制練習的質量,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完成課外作業不夠自覺,甚至不少人抄作業應付。遺憾的是許多教師對這種情況不能正視,仍然把學生完成練習的任務幾乎完全放在課外,輕視學生的課內練習指導,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不利。目前在課內,大部分的學生負擔是很輕的,很多人從頭到尾都不動一下書本和紙筆,每一節課都過得輕松。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象,就要把重點抓課內練習上來,因為只有在課內,要求全體學生動手進行技能訓練,才能有效地防止學生做“教學旁觀者”。
總之,我們不主張把基本技能以外的技巧類的東西作為學生課內訓練的內容,也不主張用題海戰術去訓練技能,但我們需要讓學生通過訓練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過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去鞏固知識,深化知識,進而形成能力。而抓住課內,抓住全體學生參與,抓生及時反饋和個別矯正,是提高數學基本技能訓練效果的重要途徑。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看,以這一傳統教學模式中比較忽視的教學手段,作為提高高職數學教學質量的突破口是完全可行的。
[1] 李明. 試論終身教育背景下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之路[J]. 天津教育,2005.
[2] 潘發袢. 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 試題與研究,2013.
[3] 蔡晉,等. 山西省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
[4] 陳開作. 中職數學教學的突破口[J]. 文教資料,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