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菊紅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制作 PPT課件便成為每個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要面對的事情。PPT制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對于思想政治課教師來說,認真總結在制作和運用 PPT教學中的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現階段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以下就根據我們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制作和運用PPT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進行一點探討。
1.文字堆積,將PPT做成講稿。思想政治課對很多同學來說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由于理論性較強,加上很多同學認為不是專業課,只要能應付考試就行,所以本身在心理上就有抗拒。那么作為思政課教師在我們今天大力倡導新課程改革的時候,是不是只要運用了多媒體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事實并非如此!多媒體引進課堂教學對思想政治課教學來說無疑是我們改進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大契機,但如果不進行潛心鉆研和認真研究,不但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事與愿違。PPT是多媒體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學的輔助手段。部分老師認為用 PPT上課真輕松,因為大量的內容不用自己記憶了,內容都移植到 PPT上,看著念就行了,教師變成了一個PPT的朗讀者,PPT成了堆積著密密麻麻文字的講稿。試想這樣的方式與照本宣科有何區別,對學生有多少吸引力,多媒體的優勢又體現在哪里?
2.濫用圖片和影音。所謂圖片的濫用并不是說不用圖片,而是運用圖片不恰當。如:圖片與文字內容不相關,或相關但不能很好地表達主體,只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用;雖然用圖說話比文字更具吸引力,但如果用圖不當反而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事與愿違。影音的運用同樣也存在濫用的問題,有學生反映有的老師運用視頻過多,有時整節課都是看視頻,有的視頻與本節內容關系不大等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插播視頻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些抽象枯燥的理論問題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使抽象變為具體,靜態變為動態,枯燥變得生動有趣,但是如果為了圖輕松或者一味的為了取悅學生而過多的運用視頻,課堂就變成了放映室,教師成了影音播放員。對學生來說教師這樣上課也有敷衍之嫌。當然有些視頻資料與我們的某一階段或單元的內容密切相關,有總結、補充、再現教學內容的作用,那么這樣的視頻我們完全可以專門抽出一兩節課來組織學生專門觀看,作為進一步強化教學內容的手段。但作為在授課過程中的插播來說,視頻播放時間不宜過長,視頻一定要經過精心的選擇和剪輯,在最恰當的時候播放,才能起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3.字體、字號前后不一致,顏色運用不當。在制作PPT時有的老師隨意性太大,不考慮前后一致性,而是隨心所欲,同一級別標題字號一會大一會小,字體顏色也是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有的課件字體與背景顏色過于相近致使文字看不清楚,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一般來說,當課件中的主體圖形和背景在顏色、形狀、強度等方面的差別愈大時,被知覺的圖形就愈清晰地顯現出來。同時在課件的制作中恰當運用的色彩會避免產生疲勞,但過多的顏色會讓人感覺眼花繚亂,有時甚至會沖淡主題。另外字號的大小應該盡可能保持同一級別的標題在整個章節中大小一致,字體一致,整個課件的頁面布局應合理,色彩搭配盡可能顯得明快和諧,界面美觀大方,既要有美感又不能過于花哨,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既不會因為過多的花哨的東西分散注意力,也不容易產生疲勞。
4.模板運用不恰當。有的幻燈片一味的追求視覺效果或個人偏好而亂用模板,其結果就是看起來很花哨、很吸引眼球,但事實上與我們課堂內容的主題不相關,形成兩張皮。運用現成的模板無疑會節省教師大量的寶貴時間,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思考此模板是否與教學內容相關。另外在同一個章節中最好選用統一模板,盡量避免在同一個章節中運用多個模板。
5.邏輯結構不清晰。有的幻燈片制作的很繁瑣,很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要么前后多次重復出現同一內容,要么前后缺乏聯系,體現不出整堂課的清晰的脈絡。當然PPT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需要把所有要講的東西都展示在 PPT上,幻燈片之間的聯系還需要教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根據具體內容形成良好的銜接和過渡,但每一張幻燈片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示抑或是圖片,它們之間都應該是結構明晰,層次清楚,這樣無論什么人看,無論你是運用圖片、圖示還是表格、文字大家都能清晰的了解幻燈片所顯示的內容。
6.無關材料的干擾。有的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或使自己的課件美觀、花哨,在自己的課件中添加了一些動畫按鈕或卡通人物、小動物等。在演示課件時,這些動畫在屏幕上不停地閃爍變動。這樣的做法嚴重違反了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一致性原則”(即當無關的材料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時,學生學得更好)。這就要求制作者把無關的語詞、畫面、聲音和音樂統統刪除。因為無關材料會爭奪工作記憶中的認知資源,分散學生對重要材料的注意力;會影響視覺記憶的進行,干擾材料的組織加工,誤導學生圍繞不恰當的主題來組織材料。
7.課件交互功能差。有的教師制作出來的課件當中既沒有導航也沒有設置超級鏈接,課件只能線性播放,與學習者沒有了交互,這種課件的使用效果肯定不盡人意。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要運用的視頻和文字資料單獨存放,在要用到時在關閉幻燈片尋找自己要用的視頻和文字資料,這樣一是浪費了不必要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因為他們與課件時分離的,所以也容易在上課的過程中忘記本來應該展示的東西。但如果我們在制作課件時用超鏈接或插入視頻聲音的方式,一是不會遺忘,而是對超鏈接的材料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反應決定要不要展示。
1.圖文并茂。制作PPT絕不是簡單地把教案或課本原原本本的搬到幻燈片上去,如果是這樣 PPT失去了它存在的真正價值。制作 PPT的過程我認為是將課本知識和教案內容再一次進行升華、簡練,使其視覺化、聽覺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要將枯燥的、復雜的純文字性的東西轉化成圖片、視頻、音頻、動畫、文字等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更易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認真的研究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將能夠用圖片說明的問題盡量用圖說話,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視覺記憶優于聽覺記憶,而且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看圖片后看文字。所以用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但也要注意圖文結合,因為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必要的文字說明是不可或缺的。思政課本身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適當的文字敘述不僅是課程本身的需要,也是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需要。所以圖文集合更能充分體現課程特點,吸引學生,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2.內容精簡,結構清晰。PPT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目的是將我們講課時的關鍵點、重點、難點、邏輯關系或者有時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內容通過制作 PPT來展示給學生。絕不是一篇演講稿的電子版演示,我們制作課件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讓老師照著讀。如果是這樣我們的課件和講稿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前面提到課件應該圖文并茂,文字一定要精簡,結構一定要清晰。文字太多不利于突出重點,學生也不愿意看,因此每頁 PPT上的文字最好不要超過五到六行,一段話最好不要換行,標題最好不要超過十個字。如果不影響理解,標點符號和連接詞可以省略。這樣,制作出來的課件內容夠精簡、結構夠清晰,學生也才愿意看,愿意聽。
3.注意字體和背景顏色的選擇?;脽羝捎玫淖煮w要足夠大,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清晰地看到。為了突出關鍵詞我們可以采用加大字號、加粗、傾斜、變色等各種方法,取得更好地一目了然的教學效果。另外字制作 PPT時要考慮到不同教室的播放設備的差異,在制作課件時,幻燈片的字體最好用與背景色形成對比的顏色,否則學生可能看不清楚我們演示的內容,從而失去聽課的興趣。另外在同一章節的 PPT中要盡量統一各級標題的文字字號、字體、色彩、主色調,使用統一風格的模板庫?,F在通過網絡我們可以下載大量風格各異的模板,但是究竟使用哪種模板,這不僅要考慮教師的個人喜好、美觀等因素,更要考慮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一致性。
4.背景畫面、動畫不能分散學生注意力。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希望課件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盡可能多的運用各種效果,比如聲音,有時突然加入某種很特別的聲音效果把聽課人嚇一跳,我認為沒有必要。還有的老師在課件的某個邊緣部位插入動畫,有的學生就會一直盯著那個動畫看,這樣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與我們的設想南轅北轍。一般來說背景是用來表現教學環境、襯托與主體內容的相互關系,所以要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形出現在多媒體課件的界面上。背景的顏色不宜過分鮮艷,以免喧賓奪主,將學習者的注意力分散??捎妹靼祵Ρ葋硗怀鲋黧w,例如通過加強主體部分的亮度和色飽和度來突出主體對象。
板書時代大家常說,板書是一個教師的門面,現在大量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很多時候課件代替的板書,所以現在從某種意義上說課件就是老師的門面。我們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課件是否有吸引力,內容是否清晰,結構是否明確,圖文結合是否恰當,影音運用是否得當,以及幻燈片模板的運用是否與自己的主體相符,字體的選擇、色彩的運用是否起到了突出重點,強化內容的作用,這些都將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在多媒體時代,制作優良的 PPT課件是每個思政課教師的必修課。
[1]劉育濤,安素平.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7,(7).
[2]游澤清.多媒體畫面藝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呂永峰,黃國玲,莫永華.多媒體課件制作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3).
[4]潘國誠.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2,(5).
[5]張玉紅.高校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培養研究第,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