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南京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江蘇 南京 210014)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我國自古就有諸多學者對誠信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闡述。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認為:“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1]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誠信作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生是國家人才培養體系處于最高層次的人才群體,是未來社會的精英人群。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精英人群中,由于種種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誠信缺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已越來越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研究生誠信危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那么高等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的根本任務就無法真正完成。實踐證明,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和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對研究生實施誠信教育的一個具體措施和有效手段。
關于誠信檔案的研究頗多,學者們對誠信檔案的理解也眾說紛紜。本文借鑒田麗娟,董曉芳等人的研究成果,認為所謂研究生誠信檔案,就是指為了為社會誠信征信服務而進行和產生的,能夠記錄和基本反映研究生個人的考試、學術、個人交往和網絡行為等方面誠信情況的事實,而且這些已經發生了的事實具有證明價值和備查功能。具體來講,研究生誠信檔案是研究生在日常科研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在社會征信過程中為證明其誠實可信度而保存的文字、圖像、聲音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2]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無論是對于研究生個人,還是對于研究生培養單位,還是對于社會都有其必要性。結合當前的實際,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也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目前,在研究生中存在的誠信缺失現象主要表現在考試誠信缺失、學術誠信缺失、經濟誠信缺失和網絡誠信缺失等四方面。研究生誠信意識的淡漠和缺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社會信譽,乃至影響其就業。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的誠信品質,使研究生養成自律意識,有助于推動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形成。
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誠信意識。高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是研究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許多研究生在談到別人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拖逃學費和騙取助學貸款、制造虛假履歷、隨意違約、急功近利、不講信用等現象表現出極端憤慨,甚至大加鞭笞。但這些情況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有人就會覺得小題大做、不以為然,認為理所應當。“而作為一種隱性力量,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規范研究生的紀律行為,從根本上約束研究生失信現象的產生,”對提高研究生信用意識和誠信道德水平起到巨大作用,并使其成為一種習慣,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信用經濟時代的挑戰。[3]
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自古以來,學校的職能就是育人,既要傳承文化、傳授知識,又要傳播素質教育。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的建立,既是對研究生誠信信息的搜集又是進行研究生學籍檔案的一種延伸,使得研究生的學業成績與信用度有效地結合起來,更直觀地反映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由此可見,誠信檔案的建立使得研究生管理者和管理部門更加詳細地了解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能夠進一步根據每位研究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管理水平。[4]
高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是研究生求職就業的客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高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的管理可以為研究生就業服務。誠信檔案包含了研究生在校期間的基本素質考核、政治素養和道德誠信表現,是研究生被社會熟悉和了解的重要信息來源。也為研究生本人自我營銷,向社會和用人單位有效推薦自己提供有力依據。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實行雙向選擇和擇優錄取的情況下,誠信檔案無疑為研究生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加上了一份重重的籌碼。
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需要具備相關前提條件,具體包括: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研究生誠信資料信息的收集、保管和整理;對所搜集的信息資料進行信用分析和評估。結合我國當前高校的實際,分析認為我國高校基本具備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基本條件。
依托高校科研優勢,研究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體系。成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體系課題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對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體系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同時對相關檔案管理專家進行政策咨詢,有針對性地聽取他們的意見。確定高等學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內容和工作應遵循的原則,進一步確定研究生誠信行為的監督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并對研究生誠信檔案工作的各項制度及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科學、操作性強的管理體系。
借鑒高校檔案管理和金融系統誠信管理經驗,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操作規范。作為高校的檔案管理部門,高校檔案館擁有豐富的檔案管理經驗。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可借鑒現有檔案管理經驗,針對研究生管理工作出現的研究生誠信問題,有效開展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工作。銀行、金融系統誠信檔案的建立和管理方面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中國企業信息網等信用網站也已經建立了不少,網民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有關企業和人員的信用檔案,及時了解各企業單位和員工的誠信問題。這為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許多可操作性的幫助,[5]可以借鑒以上成功經驗,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操作規范。
依托研究生誠信檔案信息采集網絡,為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打好基礎。由研究生管理部門、培養單位、導師和學生個人共同負責研究生誠信檔案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他們負責研究生誠信檔案第一手資料的搜集工作,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地積累研究生的誠信信息,為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工作打好基礎。
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媒介,做好研究生誠信檔案的信用評估。在檔案管理信息技術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利用網絡平臺對研究生的誠信信息進行建檔,并予以真實、動態、延續地記錄,這對誠信檔案建立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為了確保研究生誠信檔案的信息可信度和準確性,建立由職能部門(如研究生管理部門、就業部門、教務部門)和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組成的誠信檔案評估小組,對每個研究生的誠信檔案進行誠信評估。
建立合理地搜集研究生誠信信息資料、歸檔制度。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首先要收集學生的誠信材料。由于與學生關聯的部門比較多,材料覆蓋面廣,因此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在合作時,每個部門要確定有一名誠信檔案聯系人,將學生在該部門各個時期的檔案信息材料進行收集和歸檔。在收集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注重材料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將零散的信息及時整合和歸檔。[6]
研究生誠信檔案建立與研究生日常管理相協調。研究生誠信信息大部分產生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之中。因此,在研究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管理者們需要細心發現問題,及時搜集信息,將誠信檔案的管理工作與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誠信檔案信息應用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將研究生在各個方面的誠信信息動態歸檔、共享,為他人提供借鑒。[7]
研究生誠信檔案建立與研究生培養工作相結合。在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時,需要注意研究生工作具體的需求。在研究生就業實踐中,研究生誠信檔案材料必須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這樣才能使研究生誠信檔案成為其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的一份籌碼。[8]
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建立研究生誠信測評體系。研究生誠信檔案材料的形成主要是在研究生管理部門或者培養單位中,并不是在學校的檔案部門。因此,不能只依靠學校專職的檔案工作人員,他們在誠信檔案建立的過程中充當著指揮官的角色。由他們對相關誠信檔案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知識與技能培訓同步進行,提高各級、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誠信檔案業務素質,以保障研究生誠信檔案工作的順利進行。[9]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集中統一管理。各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強化檔案意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機構,學校檔案館、研究生處、教務處、就業中心等有關部門應協調配合。實行研究生誠信檔案統一歸口管理,設立專門的研究生誠信檔案門類,應“指定專人負責,按照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標準和規范加以收集、立卷、歸檔,使同一受信人的所有相關信息集中起來并以動態的管理方式不斷地補充信息,隨時記錄歸檔,形成系統性、綜合性的誠信檔案信息。”[10]
加強研究生誠信檔案日常信息收集歸檔管理。完整的研究生誠信檔案數據資料,是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的基礎和前提。“高校要建立研究生誠信檔案收集管理網絡,在各相關部門設立專門組織或機構,明確各自領域的管理職責、利用權限。”[11]
此外,研究生誠信檔案的收集需要系統化,其間不能有中斷。大學新生入學時要組織簽訂誠信承諾書,建立誠信檔案。根據研究生的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班級進行分類,以便于日后對誠信檔案的使用。每到學期末,由各個院系的研究生管理人員負責集中對研究生誠信檔案信息進行一次收集、歸檔,信息需準確、實事求是。[12]
建立健全研究生誠信檔案測評機制。在研究生誠信檔案數據資料完整收集和歸檔的基礎之上,培養單位需制訂出可操作性的誠信檔案量化考核標準,成立誠信評估機構,建立一套研究生誠信檔案測評體系。由職能部門(如研究生管理部門、就業部門、教務部門)和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的相關人員組成誠信檔案評估小組,對每個研究生的誠信檔案進行誠信評估。評估為優秀的研究生獲得入黨、獎學金、評優、評先和貸款的資格;對于評估為差的研究生及時進行教育,避免他們一錯再錯。研究生誠信得分和評價等級要及時向研究生公布并放入誠信檔案。[13]
實行網絡化管理,提高誠信檔案使用效益。研究生誠信檔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4]實行網絡化管理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的現實需要。學校要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科研人員研制出適合本校研究生誠信檔案管理的信息系統,建成數據庫。進而研發出全校范圍或者全社會范圍的信息查詢系統,實現研究生誠信檔案網絡管理平臺的開發和利用。從而為社會各領域利用研究生誠信檔案信息提供有效途徑,充分利用起研究生的誠信檔案資源。[15]
[1] 郭素芳. 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構想及作用[J]. 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6).
[2] 田麗娟,董曉芳,國宏,李容. 大學生誠信檔案管理體系的構建[J]. 山西檔案,2010,(6).
[3][9][14][15] 郝嫩月. 大學生誠信檔案管理策略[J]. 黑龍江檔案,2008,(3).
[4] 陳海林. 高校學生誠信檔案管理芻議[J]. 價值工程,2011,(31).
[5] 趙金卓,熊珊珊,劉贇. 高校教師誠信檔案管理系統實踐研究[J]. 科技信息,2009,(15).
[6] 祝家. 淺析大學生誠信檔案的構建工作[J]. 上海檔案,2011,(10).
[7][8] 陳海林. 高校學生誠信檔案管理芻議[J]. 價值工程,2011,(31).
[10][11][12][13] 劉春暉. 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思考[J]. 華章,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