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紅
(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陽泉 045200)
水彩畫傳人我國主要在清朝末年,水彩畫寫生與我國水墨山水畫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發展很快,如何實現創新就要從學生的創造意識抓起。美術學科學生的寫生作品檢驗的不僅是藝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備藝術思維與創造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學生是否有可塑性。而在目前,很多教師往往將寫生教學與創作教學分割開來,將創作放在最后階段突擊,這種方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出現了許多學生的寫生功底雖然無可挑剔,卻在創作面前捉襟見肘,學生們缺少的是創作的意識。藝術創作要經歷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怎樣在繪畫教學中融入這些內容,水彩風景寫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積累素材,培養發現美的眼睛,燃起學生創作激情,讓學生在掌握水彩畫創作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素質培養,下文給出了相應的方法。
通常,在風景寫生課之前要進行靜物寫生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靜物寫生在造型、色彩,特別是對水彩性能的了解、水彩工具的熟悉上很有作用。在課上,讓學生們自己去挑選組合要畫的內容,把學生放在自由創作的環境下,在潛移默化中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過渡。為了更好地活躍思維,增加趣味性,在正式外出寫生之前,安排一定的課時,作專門的水彩肌理試驗。不僅能改變學生在靜物寫生時形成的拘泥細節的毛病,同時也為今后的風景創作積累素材。正式外出寫生時要把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適當放寬教學要求,循序漸進。自然景色容易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使畫者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但由于風景寫生內容的紛繁多樣,對于初學者來說,要想選取合適的素材進行創作,往往是比較困難的。通常情況下,剛開始寫生的高漲情緒會被這種挫敗感消磨,所以首先要保持學生們的自信心,也就是我們說的成就動機,不讓其消磨。具體說來是以大的色塊、形狀來觀察對象,不要看到具體的一草一木,而要看到色塊之間色彩的搭配,把零亂的對象盡量地概括成一些形狀,并以不同的色塊把它們分出明暗層次。寫生畫幅宜小不宜大,且有時間限制,防止過長時間使學生陷入瑣碎的細節里。教師帶領學生外出寫生面對外界各種自然環境時,應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分析,根據學生水平、喜好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對不同自然景物的認識能力和感受。學生在對景作畫時要對所面對的自然景色有情感,能激起每個人繪畫欲望的風景是不同的,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選景,學生面對自己喜歡的景物必然會產生沖動,色彩、自然形式能很好地激起繪畫者的繪畫情緒,激起畫畫的欲望,這樣才能真正地全部身心投入到寫生繪畫中去。學生受自然感動,就會向自然學習,同時積極組織自己的畫面。繪畫實質上是要求學生以色彩和繪畫形式表現自己,表達他們強烈的感受和激動的情緒,是一種有情感的表達。
大自然的景色組合變幻莫測,巧奪天工,水彩風景寫生的題材比較廣泛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山村風光、樹木花草、小鎮掠影、海島風情、漁村碼頭、森林大河、山巒蒼松、丘陵田野等等,都是描繪不盡的自然資源,把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是藝術創造的任務。寫生是理論應用干實踐,接觸大自然的最好方式。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生活中要細于觀察、敏于感受、善于體驗、勤于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學生們的潛意識中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面對大自然,一方面會喚起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同時更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色彩感覺與迅捷的色彩把握能力,而光線的快速移動以及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變化,會迫使學生不得不放棄照抄對象,死摳細節的不良習慣,轉而整體地觀察自然,學會用比較的手法去表現紛雜的物體與各色塊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風景寫生的目的之一。通過風景寫生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分析、提煉藝術形象的能力,而且還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而作為色彩教學,風景寫生又是色彩基礎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由于水彩畫的工具簡便容易普及,在美術院校中,往往用水彩來練習色彩表現對象、搜集素材。
創作構思階段是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組接的過程。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而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學生們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于他們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景物細節。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羅丹對《巴爾扎克》的刻畫,對巴爾扎克外套的粗線條展現,相反對其手部細節的反復修正。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想象是創造的核心,作品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便會產生與眾不同的價值,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創造,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繪畫創作,首要的是選擇題材,完成一幅作品,藝術構思是中心環節。在構思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再合理利用想象,借助比喻、象征等藝術語言進行構思、構圖,使學生掌握從題材到主題、從生活到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這一創作規律,這部分教學,和水彩靜物畫法一樣。但風景畫作畫是有其特殊性的,作畫的順序不同于油畫,是由上往下、從遠至近、從左向右進行。在寫生之前也應指導學生先臨摹,這有助于學生熟悉自然界中各種物體的畫法。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這一階段可以達到最大的發揮。
美術造型的基礎是線條和色彩,線條飽含感情色彩,有長短、曲直、粗細、輕重、虛實之分。色彩有原色、間色、環境色之分,在進行具體配色時,還要遵循色彩的統一與變化原則。不同的顏色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每種色彩在飽和度,透明度上略微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感覺。紅色:強有力,喜慶的色彩。具有刺激效果,容易使人產生沖動,是一種雄壯的精神體現,憤怒,熱情,活力的感覺。黃色:亮度最高,有溫暖感,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感覺燦爛輝煌。綠色:介于冷暖色中間,顯得和睦,寧靜,健康,安全的感覺。和金黃、淡白搭配,產生優雅,舒適的氣氛。藍色:永恒、博大,最具涼爽、清新,專業的色彩。和白色混合,能體現柔順,淡雅,浪漫的氣氛,給人感覺平靜、理智。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靜,悲哀,壓抑的感受。水彩畫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濕畫法、干畫法、干濕兼容法、薄畫法、厚畫法、刀刮法、蠟筆法、剪貼法、撒鹽法、噴水法等。對水彩課技巧的訓練,應注意幾個問題,繪畫技法的訓練和繪畫工具的熟練運用,這是藝術作品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水彩畫也就是水色交融的畫法,所產生的斑紋有隨機性,也會產生美妙的韻律美,產生清晰明快的視覺感受。具體到繪畫過程中,作畫時用筆要穩準狠,注意筆法靈活多變,要生動流暢有動感,筆觸的變化和畫面的肌理效果。水彩風景寫生與天氣好壞有直接關系。應要求學生注意天氣的狀況與畫面效果的聯系,還要注意紙的干濕程度與畫面進展程度。用色要往意冷暖變化和色調的把握。用筆與用色時還要注意時間的把握和速度的變化,要情緒飽滿,一氣呵成,使畫面產生節奏與韻律,作品才能令人賞心悅目
教師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提高學生對繪畫作品的欣賞水平,進而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形式,把教學素材淋漓盡致地呈現在學生麗前,不僅讓課堂上充滿了情趣,而且使色彩課堂教學生動豐富,讓學生開闊了視野的同時,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色彩、構圖、節奏和韻律,以突出創作的意圖表達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大量名家繪畫創作中無形提高了鑒賞力,從而達到很好地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欣賞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學生首先想知道的是誰是蒙娜麗莎,而作品中反映出的對人自身的認識與贊美這種文藝復興時期的主導思想,則需要教師一一講解。如果教師再輔以介紹現畫家創作過程有趣的情節,定會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欣賞的極大興趣。欣賞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先驅蒙克的《吶喊》,那種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馬上滲入人的心脾。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蒙克所用的色彩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夸張得富于表現性,但并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扭動的曲線充滿動蕩感,仿佛災難來臨。這種不落俗套,極具夸張的表現方式必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打破他們的固有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不僅僅限于西方繪畫。意境是中國畫的精髓,發源于西方的水彩畫傳入中國,中國的文化內涵也給予滋養,中國水彩畫家們賦予它新的內涵,所以鑒賞中國畫,吸收中國畫的哲學內涵和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風景寫生訓練中,由于水彩畫可修改性差,教師改畫過程中要盡量少的修改畫面,而是在繪畫之前和繪畫中做好準備和指導,在寫生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下筆,教師大膽肯定學生成績,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創造性更早的發揮出來。
[1] 溫泉. 激發學生水彩畫的創新意識[J]. 藝術論壇,2009,(3).
[2] 陳文雁. 水彩風景寫生教學的幾點心得[J]. 美術大觀,2010,(3).
[3] 陳建軍. 淺談色彩風景寫生[J]. 內蒙古電大學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