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張振香,孫 霞
隨著地方綜合性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的步伐加快,綜合性大學護理學院也面臨轉型期間帶來的嚴峻挑戰。自2010年起,鄭州大學護理學院先后制訂了“重點學科振興計劃”“探究型教師隊伍構建行動”等發展規劃,圍繞創建研究型護理學院、強化內涵建設兩個主題,對轉型期間護理高等教育發展策略進行了反復論證。本研究嘗試探討教學型護理學院向研究型學院轉型過程中的發展策略,以期為后續高等護理教育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型大學及其特征 通過對CNKI和SPRINGER/ELSVER等數據庫檢索顯示,有關美國的研究型大學資料最多。由此開始系統了解研究型大學的歷史演進: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最根本的動因是教育的需求和教育需求的多樣化,使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在教育觀念、教育功能、培養目標、學術標準、生源標準、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從而需進行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調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承擔精英教育的教育機構被稱為研究型大學,承擔大眾教育的被稱為大眾型或教學型大學,既承擔精英教育又承擔大眾教育的被稱為精英-大眾并存型、研究-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1]。目前,國內學者基本一致的看法是研究型大學是以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學進步和文化繁榮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2]。
1.2 研究型大學的特征 從國內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實踐來看,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學教育教學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其本科人才培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在培養目標上,以培養精英人才為目標;②在培養內容上,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為主要內容,強調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結合;③在培養方式上,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強調和重視跨學科教學,建立跨學科、文理滲透的綜合性課程體系,并且注重平衡,突出基礎。研究型大學的內部特征表現為:①以研究為先,以創新為靈魂。科學研究是提高學科水平和增強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高校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源泉。②匯聚知名學者,培養一流教師隊伍。研究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是研究型大學的本質特征,科技與教育的結合是研究型大學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根本途徑。精英教育與大眾化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和類型上的區別是,前者以追求學術價值為主,以培養研究型、學術型創新人才為目標,而后者以追求職業價值為主,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目標。
1.3 研究型護理學院特點 在深入理解研究型大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登錄官方網站、訪談歸國訪學人員等途徑,對國際一流的大學,如耶魯大學、華盛頓大學、匹茲堡大學、馬里蘭大學的護理學院現狀做分析,以深刻把握現代高等護理教育特點。結果發現,研究型大學的護理學院(簡稱研究型護理學院)具有以下特點:①教育理念上。4所美國院校均圍繞護理學科屬性,提出明確的護理信念、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以打造一流特色專業為目標,以培養卓越護理人才為宗旨,以充足的科研經費及課題項目為支撐,以靈活的教學手段為特色,依據不同的實踐能力標準,培養護生相應的職業能力。②師資方面。4所院校的護理教師均承擔一定的高水平科研項目,如美國護理研究院、洛克菲勒基金會科研項目等,均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以博士學位居多;且聘用一定比例的臨床護理專家擔任實習基地的教學任務,臨床師資一般具有碩士以上學位。③研究機構設置。4所學院設有不同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如賓州大學設立“護理學歷史研究中心”,馬里蘭大學設有“護理教師研究中心”,均在全球享有盛譽。④人才培養項目。4所院校開設了多層次護理研究生教育,包括本科-碩士直通車、本科-博士直通車、不同類型學位(護理學科學學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其專業方向與美國學科專業目錄(CIP-2000)相一致,與相應的專業協會銜接,多數研究生在畢業階段可參加專科認證考試。⑤本科教育特色。美國的本科護理培養目標也是“學科為中心”,但兼顧了對學生的研究,如能意識到知識的局限性并積極尋求學習機會以發展自己的能力,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對學科的研究,如學生應具備健康評估的能力,還應掌握對個體、群體及社區進行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相應的原則和方法,學生應具備綜合的研究方法和知識,包括護理診斷的確定和排序、計劃的實施和對個體、群體和社區的護理評價;對社會的研究,如學生應該具備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能代表健康和社會服務系統促進與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病人的有效溝通。
從以上資料結合研究型大學特點,本研究界定了研究型護理學院的概念:以護理學知識創新、知識傳播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國內外護理學科中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學院。主要以本科護生培養為基礎,以護理學研究生培養為重點。
通過分析鄭州大學護理學院現狀與研究型護理學院的差距,發現影響學院轉型的關鍵因素包括正、負向兩種類型。負向因素包括:①護理專業背景的師資力量不足。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學院師資有30%左右為臨床醫學背景,護理專業背景的教師人數比例近幾年才快速增長,且高層次護理人才數量明顯不足,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量不足10名。②教學任務過重。目前學院開設了護理學本科、碩士、博士護理學歷教育,加上成人繼續教育項目,教學任務繁重,與科研任務發生沖突。正向因素包括:①大學的支持、本部的支持。鄭州大學對護理學本科、研究生教育給予大力支持,在科研課題申報、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方面投入相應經費。②院校協作。鄭州大學護士協會設在護理學院,負責與大學附屬5個醫院的院校協作活動,聘用一定的臨床師資擔任教學任務,促進護理理論教學與實踐銜接。如何發揮正向因子作用,扭轉負向因子影響,是制定學院發展對策的核心內容。
通過解析研究型大學特征及研究型護理學院特點,結合學院現況,確定按照學生層次建立不同的發展重點,由此嘗試建立轉型時期護理教育發展三維模式:即以綜合性大學平臺、高水平教師、醫院、社區需求為外圍因素,本科護生在發展博雅教育中參與科研、研究生在對外交流、創新氛圍中提升質量。向研究型大學轉型是護理教育現階段的目標。河南省的護理碩士研究生從2007年開始招生,起步較晚,但應屬于護理精英類培養;護理本科生培養經過近9年的發展,其發展體制已相對穩定,但需要適應研究型大學的要求。通過以上分析,分層次對轉型期間護理教育發展對策做初步探討。
3.1 護理學研究生教育側重以創新推進區域發展 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強調的是該校高水平的科研立足于當地的區域特色,并且科學研究及產出主要為該區域發展服務,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大力結合行業、地方經濟文化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同時,能積極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服務,培養大批高級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人才,并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護理學研究生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教育兩種模式,在其培養過程中,均應依托與外校、外專業、醫院、社區、政府部門的交流,促使研究課題加大與臨床、社區需求的結合程度,以創新性學術研究帶動河南省護理事業發展。同時建立國際、省際研究生交流平臺,通過互聯網、訪學等方式,拓寬學術視野。進一步修訂研究生培養管理制度,在碩士生導師質量評估、研究生論文質量評價方面進一步細化指標,以穩步提升護理學研究生的創新水平,由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2 護理本科生在博雅教育基礎上提升科研能力
3.2.1 鼓勵本科護生參與科研 研究型大學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大學,真正的研究型大學所實施的教學應當是研究和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教育中,師生的創新、發現和合作精神都將得到培養和發展。學院通過機制改革、名師講座等方式,引導教師把科研新成果與教學的內容緊密地結合,把科研新理念、新進展引入教學活動,使學生參與研究,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養成獨立思考的氣質和批判的精神。為此,首先在教師隊伍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改革活動,提升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指導護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實驗”。其次,學院鼓勵本科生對外交流科研成果,借鑒美國休斯頓大學設立的“休斯頓大學研究與學術日”活動,鼓勵學生在每年的學術日提交自己撰寫的研究報告,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借鑒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經驗,在書面考試之外,更多應用書寫論文、回答問題、文學批判、注釋文獻、合同學習檢查、臨床經驗總結等方式,使學生從測評中增長知識,在專業訓練中提高自學技能,培養其寫作、批判性思考、語言表達、綜合分析能力等。
3.2.2 倡導博雅教育 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及其研究型大學的特征,決定了其本科教育應是培養基礎知識牢固、學識寬廣、創新意識強的人才,要求構建以博雅教育為基礎的培養模式。護理專業教育主要關注學生某種專業知識的傳授及其職業能力的訓練;護理博雅教育(也稱通識教育)則注重更廣泛、更深入的有關人文、社會和自然的基本知識的教育、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播及其對學生人格的教化作用。護理本科生除了要具有較強的科學精神,更要有較好的人文素養,故其課程體系必須有較多的人文科學內容。學院初步按照“美國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1998年修訂)提供的本科護生核心知識框架,包括促進健康、降低危險性、預防疾病、病痛和疾病管理等,指導目前護理本科課程改革,使畢業生逐步與國際接軌。提倡學生自主選修人文學科,通過護理社會學、護理美學、護理人際溝通、護士禮儀、世界民俗、宗教、人類文化等跨文化課程來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同時鼓勵護理教育者以敏銳的視角感觸醫療衛生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增設滿足市場需求及學科前沿的學科教育門類,如開設多元文化護理教育、護理信息技術及經濟學等內容,加強本科生人文素質教育。
本研究通過分析研究型大學概念及其特點,逐步提煉出研究型護理學院概念,并據此分析學院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分層教育發展策略,體現出地方性綜合大學護理學院發展特征。依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修訂護理教育計劃;依托綜合性大學品牌優勢,構建有地方特色的護理教育,將是護理高等教育在向研究型大學轉型期間所應有的發展思路。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邊緣與中心: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型大學[J].覃文珍,譯.大學教育科學,2009(1):5-17.
[2] 董立平.研究型大學的本科質量觀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