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琬琬
(蘭州城市學院 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高師鋼琴教學是教學模式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體現及運用,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對藝術專業人才的不斷需求,音樂類專業的學生逐漸發展并壯大。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已經遠遠的落后于新形勢下高師鋼琴教學的需要,因此,尋求一條適合高師鋼琴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其師資建設是現代高師鋼琴教學的重要目標。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依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提煉歸納出的包括教學方法和形式在內的具有易學性、穩定性、典型性的教學樣式。簡練地說,就是導向特定的學習結果的一層層的程序。對于現代高師鋼琴中存在較為普遍的教學形式大致有集體課教學、小組課教學及個別課教學這三種形式,他們有著其自身的特色。并在高師鋼琴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對于集體課教學而言,它主要是選擇那些在鋼琴熟練程度上較為相似的學生一起上課,對于這些學生大多都會存在統一的教學計劃及要求,這樣集中的對其進行教學,許多現代設備較為齊全的院校通常會在多功能的電化教室中進行教授,這樣可以在最大成度上降低對其他專業學生的學習。小組課教學主要是在同一位老師的帶領下,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起進行上課,他們也會有相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解決不同水平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從而使其進行取長補短,促進自身的學習。最后就是個別課教學,它作為一種傳統的鋼琴教學授課方式,發揮著因材施教的獨特優勢,也是在當時形勢下符合客觀現狀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它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應結合現存的形式來對這一模式進行改革。
與普通的音樂院校相比,高師鋼琴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這是不容混淆的。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有不同程度的借鑒甚至是抄襲,這與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及大綱是違背的。以往的高師鋼琴教學都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專業的培養,使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這也就會使其理論知識得不到有效學習,甚至是在跨學科的綜合知識上都不能進行有效地傳授。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沒有完善及有章可循的知識建構,對于鋼琴藝術史等理論學習較少,這樣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它就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改革。
1.從教學目的上分析,一般來講,對于高師的鋼琴的教育而言,它的主要目的不像音樂院校那樣為歌舞團培養一些較為出色的演員,而是主要將其培養為具有相對專業的中小學教育的工作者。所以說,在高師鋼琴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去培養學生一些較為靈活的技巧或是即興演奏的能力,大多都是在實用性的現實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種較為明確的教學目的是與現代教育體制改革所沖突的。
2.從教學內容上分析,由于不同的學生接受鋼琴教育的能力差異,在鋼琴的技能及實際水平表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這種問題在本質上來講主要是其理論的基礎功底沒有掌握好,甚至是存在嚴重缺失的狀態。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采用一致的教學內容或是方法,難免會造成這種差異的加大抑或是更嚴重的后果,教學內容在很大層面上需要進行改善,同時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不容忽視的,還需要不斷地拓寬知識的狹隘范圍,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知識引導學生機械的練習及接納知識,還需要相關理論的學習及其他技能的培養,同時在教法及藝術層面上更多地去引導學生多聽多看多讀,全方位的對學生進行武裝,在更大范圍和層面上進行拓寬。
3.在教學形式上分析,原有的鋼琴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集體和個別形式的課堂教學,這兩種不同的形式會在授課的方式中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是嚴謹的按照既定的模式進行配備師資力量,加之技能方面訓練的專注性使學生全面性及實際性教學的提高很難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對于鋼琴教學這一特殊性的課堂而言,教育實踐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即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注重學生鍛煉機會的增加,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在琴房進行演奏,而是能夠使他們走出來進而展示自己豐碩的成果,學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設施及場地給學生一些鍛煉自己的機會,比如舉辦演奏會或是一些比賽,充分的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基礎教育得到提高,更能在其整體素質的層面得到升華,從而使其在教學的實建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前進的方向,總結經驗,相信我國的高等師范院校一定會培養出更多有用的音樂教育人才,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作出突出的貢獻。
1.完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設置的單一性
一般來講,大多數的高師教育院校在課程設置中都是每周一節課,對于這樣的模式而言,一般都會只能培養出具有單一能力的學生,根本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高師鋼琴這一專業在高師音樂教育的專業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相比較而言與其他學科會有緊密的聯系,如果高師鋼琴教育課只是單純的技能課,這樣無法在將來的就業中勝任工作。所以說,在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中需要進行不同強度的課程設置,一般都會隨著年級的遞增課堂的進度會增大,并不斷強化其綜合素質的培養。
2.深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其多元化
對于高師鋼琴的教學內容而言,一般都包括了基礎知識的講解及訓練,這就需要在集體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多元化,充分體現鋼琴集體課的綜合性特點。同時,即興演奏應該是每一個鋼琴專業學生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要注意幾點,首先就是教師應該理清伴奏與即興伴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的彈奏基礎,把握好每個伴奏環節的特點;其次在即興演奏中要結合其綜合性的特點,加強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既要注重橫向的聯系,又要注重其自身的特殊性。
3.豐富教學形式,實現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單一的形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甚至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說在教學的實踐中要實現多元教學形式的結合,促進課堂教學與講座活動的互補,同時也要使個別的教學活動與集體的教學模式并存,兩者互相取長補短,有機的統一于鋼琴教學的實踐中。學校自身也可以舉辦一些講座或是相關的文藝演出,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性,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為以后的教學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1]張雯雯.高師鋼琴教學入肝問題的芻議[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高鵬.對高師鋼琴課的幾點想法[J].樂器,2003.
[3]吳金華.論高師鋼琴教學多元化體系的建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