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航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通遼地區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研究
常志航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在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政策的影響下,內蒙古通遼市高等級公路建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績,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為了提高已建公路服務水平,延長其使用壽命,更好的發揮高等級公路在本地區的作用。結合通遼市公路養護管理現狀,指出了現階段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公路養護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議。
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問題;對策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 119°15'~ 123°43'之間,總面積 59 535 km2,南北長約418 km,東西寬約370 km。目前已建成雙遼至通遼段高速公路、金寶屯至查日蘇段高速公路、赤(峰)通(遼)高速公路。其中雙遼至通遼高速公路全長93.564 km,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和自治區“三橫九縱十二出口”公路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已建成的通遼至赤峰高速公路對接后,成為通遼市及東北地區進京的第二條快速通道。金寶屯至查日蘇高速公路全線長44.551 km,是國家高速公路網長春至深圳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吉林省高速公路網,南接遼寧省高速公路網,是通遼市連接吉林、遼寧兩省的重要通道。境內有111、303、304等國道縱橫貫通,并和多條省道組成三縱四橫的公路交通網絡,北達吉林吉安,東到遼寧丹東,南抵北京,西到錫林郭勒。截止2012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萬 km,其中高速公路340 km、一級公路572 km、二級公路1 180 km;所有旗縣市區均實現了與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相連接;鎮蘇木通油路率達到100%,村嘎查通公路率達到72%。在建的好通高速公路、通遼至鳳凰嶺、大林至保康、甘旗卡至庫倫一級路將在2013底竣工通車。同時啟動了通遼至魯北高速公路建設,即將開工建設霍林河至阿力得爾、舍伯吐至白音胡碩一級公路、烏拉蓋至霍林河二級公路。
目前,通遼市公路養護工作主要有內蒙古高等級公路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遼分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和通遼市公路管理處承擔,均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內蒙古高等級公路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遼分公司主要對自治區境內的G304線魯北至霍林郭勒段一級公路和白音華至霍林郭勒段一級公路的養護,管轄路段全長253 km。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主要負責東部區五盟市由交通廳統貸統還的高等級公路項目的養護工作,對管轄公路養護實行委托管理。通遼境內管轄的一級公路有通遼至魯北、省際通道通遼段;管轄的高速公路有通遼至下洼、通遼至雙遼、金寶屯至查日蘇。通遼市公路管理處下設7個公路養護管理段144個養護道班,負責除高路公司、高等級公路管理處以外的國省干線公路養護任務。
(1)高等級公路建設起步晚,養護意識淡薄。
由于區域的原因,通遼市的高等級公路建設起步比較晚。近年來,在國家及自治區公路建設規劃政策的影響下,新建公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個旗、縣、區。在政績觀以及通車里程比較少的情況下,忙于公路的建設,必然存在著重建輕養、以建代養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為公路早期病害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2)管養一體,事企不分。
通遼市現有三家公路養護機構全屬于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為原則,分別確定養護資金,由基層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制定計劃,報上一級管理機構審核,最終有自治區交通廳審批,并嚴格按既定的資金計劃和養護計劃進行管理。在實施過程,避免不了會出現計劃與現實情況的差距,導致養護資金不足、不能按時到位、挪用等問題,勢必影響公路路況水平。同時,由于人員都是正式職工,吃“大鍋飯”思想嚴重,且管理成本高,養護人才不集中難以形成優勢。
(3)養護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普遍偏低,不適應高等級公路養護科學化、現代化水平要求。
受到單位性質的影響,編制有限,多年來很少從社會招聘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從事養護一線的職工主要以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員為主,老齡化嚴重。在實際工作中基本按照傳統方式進行養護,缺乏知識的更新,不能根據實地情況進行課題研究,制定有效的養護方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更是屈指可數。
(4)養護機械開發不足,選型配置不合理。
合理選用養護機械,必將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達到盡快恢復交通的目的。要想使養護機械發揮其應有作用,選型配置必須滿足工程上的適用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養護單位購置了部分綜合性養護機械,但不能進行合理的開發,致使部分功能不能有效利用,造成適應性差、資源的浪費,進而影響養護成本。
(1)總結經驗,改變觀念。
高等級公路的建設是有限的,而公路的養護工作是漫長的。在公路運營之后,隨著超載車、重型車的日益增多,加快了公路的磨損與老化。養護管理機構應總結高等級公路建設初期由于公路養護不到位而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養護理論思想,及時更改觀念,把重建輕養轉變到建養并重上來。
(2)加大干部職工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提升整體素質。
根據養護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老齡化嚴重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依照個人專業特長將現有在職人員再分類,例如:分為公路檢測人員、“四新”研究人員、專業化施工人員、應急搶險人員等。然后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對分類后的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培養,提高其專業能力,改變原有管理寬泛、業務不精的狀況。真正建立起一支懂技術、精管理的專業化養護隊伍,達到對公路的科學評判與有效管理。同時,按照機構考核方案制訂員工績效考核辦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公路養護水平。
(3)探索發展養護機械租賃市場,提高經濟效益。
公路自身具有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在同一季節的養護過程中,需要相同養護設備臺次數較多,而在不同季節又會造成部分養護設備的閑置。通遼市四季交替明顯,若養護機械都采用購置,必然造成整體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資金的回收。引進養護機械租賃機制,根據季節、工程需求來安排養護設備,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成本,提高了養護效率。
(4)逐漸改變現有養護體質,向多元化、專業化發展。
通遼市養護機構都屬于事業單位的性質,在短期間內要想達到事企分開、管養分離還有一定的困難。面對這一現實,應積極探索多種養護機制,逐漸過渡,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比如:對于小修保養實行養護總承包制度,根據業主要求指標完成養護任務;對于中修大修工程引進社會養護公司,通過招投標制度的激烈競爭,把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企業引入到養護隊伍中來。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漸完成公路養護的良性發展。
通遼市的高等級公路養護正處在一個起步發展的關鍵時期,應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公路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努力轉變公路養護管理發展方式。借鑒國外及國內發達省份先進理論思想,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在探索中逐步改變現有養護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公路的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
[1]林芬.提高路網效率更好服務公眾[N].中國交通報,2011.
[2]交通運輸部印發“十二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網絡(http://www.gov.cn/gzdt/2011 -09/30/content_1960893.htm)
[3]黃哲.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措施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
[4]李小存.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的對策[J].交通標準化,2010.
U415.1
C
1008-3383(2014)04-0173-01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