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明 王俊(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環保處四川富順643201)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當代社會,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和電磁污染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環境的四大污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相比之下,固體廢物污染因其具有的隱蔽性而被大家忽視了。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工業廢物數量呈現增長態勢,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加重,逐步成為環保課題關注的新焦點。
按污染性質分,有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固體廢物;按來源分,有城市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和工業固體廢物。我們這里所說的工業固體廢物一般都是危險廢物,是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具有毒性、反應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蝕性、傳染性、放射性,并對人類生活環境產生潛在危害或巨大危害的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通過大氣、水、土壤對環境產生污染,與我們常見的工業廢氣、廢水的污染方式有所不同。它具有種類多、數量大、成分雜、毒性強的特性,對環境的危害是災難性的,潛在的、長期的。固態危險廢物的呆滯性和不可稀釋性,導致一旦造成污染將難以彌補恢復,特別是危險廢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嚴重性遠遠大于廢水、廢氣造成的危害,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逐年遞增。
工業固體廢物是生產處理過程的終態,污染環境的源頭。廢水處理和廢氣治理的過程,實際上都是將工業生產的污染物轉化為比較難于擴散的形式,將氣態和液態污染物轉變為固態污染物,降低污染物質向環境擴散的速率。但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最終進入環境是在所難免的。在堆存、運輸、處理、處置過程中,工業固體廢物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和浸出液,若得不到妥善處理,勢必會對水、大氣、土壤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被人體吸收,將對人體健康產生無法衡量的傷害。
1.對水質的污染。分為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將水體作為固體廢物的接納體,向水體直接傾倒廢物,導致水體的直接污染;在堆積過程中,固體廢物經過自身分解和雨水滲透產生的濾液流入江河、湖泊和滲入地下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間接污染。
2.對大氣的污染。堆放的固體廢物中的粉塵和細微顆粒等會隨風飛揚,從而增加空氣中粉塵含量,對大氣造成破壞性污染。
3.對土壤的污染。固體廢物在沒有利用之前,純屬廢物,自身的堆放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逐年累積存放增多,所需的面積也就越大,造成大量的可用土地資源浪費;廢棄物在堆放、儲存和處置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或釋放大量可燃、有毒有害氣體或有害成分容易污染土壤。
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土地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因我國對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的低下,導致了我國如今的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污染事故屢屢發生,污染日趨嚴重。
1.土地填埋。是最終處置危險廢物的方法,在國內外普遍得到應用。方法涉及場地選擇,填埋場涉及、施工填埋操作,環境保護及監測等多個環節,若廢棄填埋場隔離不到位,則可能造成濾液滲透,對周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填埋后,需要長達幾十年的維護控制,才能達到封場狀態,若維護不良,還有可能發生爆炸,并且封場后的土地利用也是一大問題。
2.堆肥。堆肥產生的“污水”也會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環境甚至破壞土壤性質。
3.焚燒。其優點在于能迅速而大幅度地減少可燃性危險廢物的容積。但據媒體報道,焚燒產生的渣滓無法估計成分,污染氣體無法控制,污染性非常嚴重,致癌性非常強大。
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化原則’和全過程管理原則。 產生源控制優先,沒有生產就沒有排放。只有從生產源頭上加以控制,實現了“零生產”,才能達到“零排放”。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控制的管理體質和方法,取決于它的產生來源和所具備的固有特性。
從工藝源頭上改革,為了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提高產品質量,就得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使用壽命長的產品,從源頭上控制固體廢物的數量以減少污染。在采用先進工藝的同時,還要采用精選原料,減少廢物排放;并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使生產的廢物能反復多層循環利用,使最后只剩下少量的廢物排入環境。
結合固體廢物管理的“三化”原則,對于減量原則,不僅要對已經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減量,還要對產生源頭的控制和管理加以延伸。把握好生產工藝、產品設計和銷售過程中過量產廢環節的控制,從源頭實施徹底的社會化固體廢物減量原則。對于無害化原則,盡管保留規范固體物處理過程中的環境影響控制原則含義,但也應將對有害的認識擴展到資源、社會、經濟等方面。至于資源化,更不是通過狹義的工程技術手段來實現過程控制的目標,而應該從生產點開始進行,貫穿整個固體廢物管理體系的指導原則,融入經濟發展體系之中。
為了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給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的目的,我們迫切地呼吁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工業固體廢棄立法,大膽吸取歐洲發到國家在資源節約,廢物減量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建立環境友好型處理方式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用。
[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