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包麗,艾麗昆
(齊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 黑龍江 161000)
《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綜合技能水平的培養。因此,齊齊哈爾大學一直重視《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建設。目前,齊齊哈爾大學《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已經建成一門課程體系結構合理、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模塊整合、教學方法與手段科學新穎、教材建設多元結合的課程。
模具是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工藝裝備,模具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據了解,在汽車、儀器儀表、家用電器、交通、通信和輕工等各行業的產品零件中,有70%以上是采用模具加工而成,而塑料模約占模具的40~60%。
企業對模具專業的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同時也對模具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國各地的本科院校、職業技術學院、技工學校大都開設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模具專業畢業生走向社會。然而,許多模具專業畢業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卻達不到企業最基本的要求。
塑料模具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目前塑料模具設計的教學方法基本上分為兩類:①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優點是學生對模具設計的理論知識了解較多,缺點是學生不了解模具設計的整個過程,缺乏對模具設計的整體認識,學完之后還是不會設計模具;②采用項目教學法,這是近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學生通過做項目,了解模具的整個設計過程,有成就感,缺點是,項目覆蓋的知識范圍有限,換了產品,學生就不會設計模具了。
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模具技能人才,有必要對《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作為模具設計的兩大技能之一(另一個是沖壓模具設計),多年來,許多學校都在探索塑料模具設計的教學改革,根據這些年來的實踐和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模具設計的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
(1)教學內容改革。首先,應對專業就業崗位進行具體分析,確定崗位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進而確定要設置的課程。其次,對各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在理論知識上,在“夠用”的基礎上適當拓展,突出技能培養。
目前,設計塑料模具涉及的課程分為三類:①模具設計理論:塑料模具設計;②模具設計繪圖軟件:AUTOCAD、PRO/E、UG等;③相關課程: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模具制造工藝學。
這些課程內容和設計塑料模具密切相關,但在教學上往往各教各的,沒有針對性,致使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課程與課程相互脫節。要想讓學生獲得相應專業領域的工作能力,教學計劃、課程安排等應突出實用性,以學生獲得專業技術能力為出發點。同時,還應考慮個人發展潛力及技術崗位的變遷。課程的教學內容應體現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特點,如塑料模具設計應以應用最廣泛的注射模和擠壓模為主,兼顧壓縮模、壓注模、中空吹塑模;機械制圖可采用典型的模具零件來作為測繪零件;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可偏重于介紹模具材料和熱處理。根據專業特點及社會需求進行相關課程的整合,將幾門聯系緊密的課程整合成一門課程:如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整合成一門課程;有的課程我們只用到其中的一部分內容,而沒有開設該門課程,知識上存在缺陷,如很多學校沒有開設液壓傳動和工程力學,而在模具設計中要用到這些課程的知識,可以考慮將機械基礎和液壓傳動、工程力學的相關內容整合成一門課程。第三,根據教學模式、課程改革方案的要求,重新編寫教材,使之更加貼近教學。考慮到將來就業的適應性,在內容上注意要突出模具專業而兼顧其他專業,同時要注意及時將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引進課堂,使教學與實際接軌。
(2)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方面,盡量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設施(模型、掛圖、網絡平臺),言之有物的進行理論教學。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引入《塑料模具設計》課堂教學,自制的動畫模型聲、形、色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空間思維能力。為節約教學時間,少采用課堂作圖,多應用學生課外作圖集中講解的方式,結合課外必做和選做習題,同樣達到了訓練和知識鞏固的效果。
實踐環節上,將傳統的講授法和現行的項目教學法結合起來,按照企業塑料模具設計方法和程序組織教學,選擇各種類型的、常見的塑料零件,涉及的塑料模具應能包含典型的結構型式,將要講授的關鍵知識點融入到一個個的項目中。塑料模具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學完本課程后可以設計出中等復雜程度的塑料模具,我們采用項目法,使學生了解塑料模具的整個設計過程(作為知識的縱軸線),考慮到項目法的局限性,同時采用講授法作為補充(作為知識的橫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