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偉 張含(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喻屯鎮第一中學 山東 272000)
化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并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然而,初中化學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安排短,同時教材中還會出現許多相似的概念,這就更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時的混淆。因此,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方法,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從如何科學備課,如何構建有效課堂,如何組織有效實驗三方面探究初中化學有效教學,旨在提高化學教學的品質。
在新課程的框架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進行科學備課,做到:(1)備學生。認真分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恰到好處地結合教材;(2)備課程。教師應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將生產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自然現象、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與化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3)備方法。在備課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學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點,克服難點;(4)備情境。化學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思維、活動以及媒體等各種情境[2],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學習;(5)備自己。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質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從而超越自己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教師走向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充分利用好學生身邊的資源和課堂生成的資源,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加鮮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班級人數確定小組人數,每組6-8人最合適。小組內各成員的成績要各有差異,應將思想上進,學習刻苦,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定為小組長,以便更好地組織小組學習,檢查落實學習任務,驗收學習成果。小組成員在有明確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教學中,充足的時間是學生順利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證,對即將發現的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并從各小組中推薦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的觀點得以展現,讓學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讓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生活情景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創設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貼近學生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結構,如為什么在霧霆天,行人容易出現頭暈,這種問題的設置與課堂內容緊密聯系,還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化學肥料”教學時,上課前,剪輯一段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研制的高產稻豐收在望的視頻,然后,適時地提出與這節課相關的問題:(1)要提高糧食產量,最關鍵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學使用。)(2)農作物生長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鉀肥。)多媒體教學,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化學實驗是學習初中化學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理解化學基本原理,研究化學常見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由傳統的教師演示實驗到學生自主實驗是一個質的改變,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從他們發現新問題時開始的,充分發揮實驗質疑作用,可以使實驗探究和知識體系問題化、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學生通過上課親自做演示實驗,受到的啟發都能夠反饋出來。此時,教師給予及時、適當的誘導、點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使探究活動更充分、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直接、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科學備課,以學生為本,構建有效課堂并重視化學實驗,使學生對化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針對新課改的理念,我們將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為培養適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繼續努力。
[1]張志超.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2013,05:123-124.
[2]劉效全.情感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J].新課程學習(上),2011,03:57-58.
[3]周渝清.化學實驗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