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軍 丁兆輝
(1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 南昌 330006;2江西中醫藥大學2011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6)
孕婦咳嗽的中醫辨證治療*
梁啟軍1丁兆輝2
(1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 南昌 330006;2江西中醫藥大學2011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6)
咳嗽;孕婦;辨證治療;中醫藥療法
孕婦咳嗽的關鍵點不是咳嗽,而是咳嗽的患者是孕婦。目前人人重視優生優育,又對醫藥知識略知一二,所以孕婦患者咳嗽或感冒以后,孕婦本人或家人既重視又彷徨。首先彷徨該不該用藥;其次彷徨用什么藥,不知道是中藥好還是西藥好。最后咳嗽的實在厲害了,到了醫院又彷徨了,因為很多科室的醫生警惕醫療糾紛的發生,拒絕接治。筆者近三年通過中醫辨證治療孕婦咳嗽30余例,療效肯定,產嬰健康,無患者不滿意情況,更無醫療糾紛及差錯。現淺談一二供指正。
孕婦攝入的物質能量需要供應兩個生命體,因生理需求大,可能導致氣血不足、衛外不力,原本體質較弱的女性更有可能發生咳嗽。孕婦咳嗽為外感所致或外感占主要原因,常見外感證型多為寒濕蘊肺、濕熱郁肺、風邪擾肺,所兼正虛多為肺脾氣虛。孕婦咳嗽無論是獨立存在或是最主要癥狀,還是感冒的一個癥狀,病因病機不因此改變。辨證時主要抓住外邪,同時兼顧正虛。
2.1 寒濕蘊肺 常見臨床癥狀:咳嗽,咳白痰,咽癢或不癢,咽干不明顯,舌質暗或淡,苔白,脈不數;遇冷風或進食生冷加重。辨證要點是舌質暗或淡、苔白、脈不數。治則是散寒祛濕、益氣止咳。參考方:百部15 g、紫菀20 g、款冬花20 g、桔梗10 g、白前10 g、炙甘草5 g、炒白術15 g、干姜10 g、藿香10 g、蘇葉10 g、桑寄生6 g、炙麻黃2 g、生姜5片、大棗3枚。這種證型的孕婦咳嗽也可以用止嗽散、藿香正氣散加減。
治療案例舉證:閔某,女,33歲,孕5個月;5月份就診??人浴⒖劝滋?個月,咽癢,遇冷則加重,稍怕冷,無發熱,舌質暗,苔白,脈弦滑。予上述參考方,其中藿香改5 g,進7劑后咳嗽減半;再加矮地茶10 g、黨參10 g,續用7劑而愈。
2.2 濕熱郁肺 常見臨床癥狀:咳嗽,咳膿痰,咽癢或不癢,咽干,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數。辨證要點是舌質紅、苔黃、脈數。治則是清熱祛濕、宣肺止咳。參考方:桔梗10 g、連翹10 g、金銀花10 g、生甘草6 g、黃芩10 g、金蕎麥10 g、魚腥草(后下)20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南北沙參各10 g、太子參10 g、砂仁(后下)5 g、陳皮6 g。這種證型的孕婦咳嗽也可以用銀翹散、桑菊飲[1]加減治療。
治療案例舉證:李某,28歲,7歲就診斷出支氣管擴張,并頻繁發作支氣管哮喘,體質消瘦。此次就診時孕4個月,反復發作性咳嗽、氣喘2個月;主要癥狀是咳嗽頻頻,咳黃膿痰,發熱,咽干、咽癢、咽痛,氣喘,胸悶,舌質紅、舌體瘦小,舌苔黃,脈細滑數。近期間斷吸用舒利迭。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17.8×109/L。予方:桔梗10 g、金銀花12 g、連翹10 g、生甘草6 g、黃芩10 g、金蕎麥10 g、魚腥草(后下)20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南北沙參各20 g、太子參15 g、生黃芪15 g、陳皮6 g、瓜蔞皮10 g、蘆根20 g。建議患者同時靜脈應用抗生素治療,患者拒絕,建議患者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療,患者仍拒絕,堅持“純中醫”治療。再三解釋后,患者只同意連續應用舒利迭。服完7劑后,癥狀緩解三分之一左右,復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已經降到12.4×109/L。續原方思路,繼續加減服用28劑,患者癥狀基本消除。
2.3 風邪擾肺 這類證型多可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最難治。常見臨床癥狀:咽癢顯著,頻頻咳嗽,干咳為主,遇風、遇冷、遇異味均可加重,舌質暗或紅或淡,舌苔薄,脈浮或弦滑。這種證型的患者,對于普通患者,筆者都較少應用地龍、鉤藤、僵蠶、全蝎、蜈蚣等熄風藥物,對孕婦就更少用,主要是通過扶正祛邪以熄風。治則是益氣祛風、宣肺止咳。參考方:甜杏仁10 g、炙甘草6 g、炒白術15 g、黨參15 g、生黃芪20 g、陳皮6 g、藿香10 g、百部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桔梗10 g、矮地茶12 g、蘇葉6 g、荊芥10 g、干姜10 g、生姜6 g、大棗3枚。也可以應用止嗽散、三拗湯加減。
治療案例舉證:宋某,28歲,孕7個月,咳嗽4個月,加重1周。主要癥狀:咽癢異常、頻咳不間斷,干咳無痰,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微數。予上述參考方,加炙麻黃3 g、桑寄生10 g,服用3劑后咳嗽大減,繼續加減服用14劑,咳嗽基本消除。
臨證時,一些安全有效的簡便治法也可以首先應用,如用單味的胎咳草止咳[2],多飲開水、多休息等,能簡單治好,就不需要復雜治療了。總體看,孕婦咳嗽多源于外感,如果有細菌感染,最好應用青霉素類或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這兩類抗生素是相對安全的。細菌感染比較輕,或者是非細菌感染性的,應用中醫辨證,服用中藥復方亦可獲得肯定療效。具體處方時,沒有必須,不宜使用活血破瘀類、大毒大熱類、活血化瘀類、滑利攻下類、芳香走竄類藥物,這些藥物有可能引起胎兒發育畸形,或宮腔出血及流產[3]。另外,也要盡量不使用副作用較輕的藥物,如法夏、蜈蚣、苦杏仁、南星等小毒藥物,有利于規避糾紛;盡量不要應用有可能影響平滑肌運動的藥物,如麻黃、枳殼等;盡量不要用藥勢下行的藥物,如茯苓、澤瀉、枳實、大黃等,也有致流產的可能。但這類藥物的禁忌是相對的,如果病情、證情確實需要,也可以酌情、少量應用。
[1]韋春燕.桑菊飲加減治療妊娠期感冒26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19(17):173
[2]吳荒草.胎咳草治療胎咳[J].湖北中醫藥雜志,1982,15(1):17
[3]張全珍.淺談孕婦用藥禁忌[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8): 2 591-2 592
R256.1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33
*基金課題: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編號:20132BBG70074)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