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芳
(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 靖安 330600)
危重患者轉科過程中環節監控交接班實踐
余春芳
(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 靖安 330600)
危重患者;轉科交接;層級監控;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住院期間接受救治的過程中,由于病情變化、手術治療、各種并發癥出現等原因,往往需要轉科進一步治療。因此,科間交接班和病區內護士交接班是護理人員交接患者、護理治療的重要環節,在了解病情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1]。傳統的轉科患者交接班注重的是患者轉入中轉送護士與接收護士床邊交接班,缺乏轉入前、中、后環節的交接及各層級護士對交接質量的監控。存在患者轉入時護士責任心不強,運送方法不當,發現病情變化不能應急處理,運送過程中管道滑脫[2]、危險因素評估不全、物品準備不足、交接內容簡單、重點不突出、安全隱患及連續性護理措施交接不清的問題[3]。為了提高轉科患者的交接質量,確保患者的護理安全,我院在原有床邊交接班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轉入前、中、后護士、責任組長、護士長參與的層級監控交接班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全院各科護士長及責任組長召開聯系會議,各科根據實際情況和原來交接班中存在的問題,共同討論轉科患者交接班環節監控的必要性,制訂了環節層級交接班方案。主要有:(1)制訂轉科交接班監控記錄單,主要有患者的主要病情、監控要點、危險因素、特殊的儀器設備及藥品、管道護理情況,由轉出科護士填寫簽名,護士長核對簽名,對應欄內有轉入科護士簽名、責任組長核對簽名,護士長核對簽名。(2)患者轉科前,轉出科護士與主管醫生進行病情溝通,確定所轉科室、轉科時間、轉運方式,并填寫轉科交接班監控記錄單,責任組長或護士長核對并簽名,由科內護工送至所轉科室。接到轉科記錄單的護士應立即通知責任組長,并向護士長報告,做好充分接診準備,合理安排病床,根據病情備好搶救器械及急救藥品、接診護士人員安排等,避免患者轉入時,因病情估計不足和物品準備不充分引起工作忙亂。確定準備工作充分后,由轉入科護士電話通知轉出科進行運送。(3)患者轉入后,轉入科各班護士做好患者的各項危險因素的評估,找出護理工作重點,落實各項有效的護理措施,在轉科交接班記錄單上相應欄簽名,責任組長根據患者的病情認真核查,危險因素是否評估全面,護理措施是否確實合理并簽名,護士長定時檢查有效性,如有異議,可在備注欄內補充并及時修改護理措施。
2.1 轉入前的準備工作 轉入前的準備工作由接診責任護士根據轉科交接班監控記錄單進行準備,如有疑問及不清楚之處,可電話聯系轉出科進行確認,責任組長根據交接班監控記錄單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充分,如面罩給氧裝置、吸痰器、呼吸機的性能、防壓瘡用具種類、約束工具、微量泵的使用、監護設備性能及擺放位置、多用插線板等。
2.2 轉入中《轉科交接班監控記錄單》的應用 以往患者轉科時,由轉出科護士填寫“轉科登記表”后,一式兩份,隨轉運患者帶至轉入科,與轉入科護士床旁書面交接簽字后,一份帶回,一份由轉入科存檔。我院根據以往轉科交接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制訂了《轉科交接班監控記錄單》,增加了“異常檢查結果、健康教育、護理重點、患者隱私”交接班等細節內容。記錄單隨病歷放置,由轉出科護士在患者轉入病區前填寫,送至轉入科護士認真核對交接,待患者轉入后由責任組長、護士長逐一核查后,共同簽字存入病歷。
2.3 落實轉入后科內交接班及層級護士的監控工作 接診責任護士與責任組長對轉入患者病情進行及時評估、分析與判斷,對護理工作重點做到心中有數。主要內容:(1)有預見性地做好各種危險因素的評估:血氧飽和度、意識狀態、血壓、心率、呼吸、尿量、引流量等,靜脈通路的維護情況。對各管道必須有醒目的標識,對煩躁不安的患者,加床欄,備好約束帶,避免患者墜床及非計劃性拔管;對使用微量泵輸注的藥物,用記號筆醒目地標明藥物名稱、劑量、輸入速度;對壓瘡高危患者盡早使用氣墊床,建立翻身卡,班班嚴密觀察并交接患者髖部、骶尾部、背部、內外踝等易致壓瘡部位;對有異常檢查結果的患者,應及時告知醫生,并對復查后的結果有追蹤的記錄;對深靜脈置管患者,應有內置管長度及貼膜更換時間的醒目標記,以防管道脫落及局部感染;氣管切開插管或氣管插管患者做好內套管消毒及呼吸機各管道護理,防止肺部感染。(2)加強溝通宣教:責任護士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所需,并講解疾病相關治療護理方案,取得積極配合,告知家屬床旁監護注意事項及出現病情變化及意外時如何處理,責任組長以提問的方式檢查責任護士宣教的有效性,以便及時了解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3)強化基礎護理:對轉入患者病房環境嚴格監控,定時室內空氣消毒,病床保證整潔、舒適,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及時評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護士長定期質控,及時反饋并記錄。
3.1 臨床資料 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各科轉診共計131例,其中骨科轉內科28例,外科轉內科10例,內科轉外科18例,內科轉骨科36例,婦產科新生兒轉兒科39例。
3.2 評價方法 (1)轉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評價。護理部發放調查問卷,調查轉入患者及家屬對環節層級監控交接班工作中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的知曉度、護患溝通、基礎護理、專業知識等,并詢問責任組長及護士長對交接班的督查、質控落實情況。調查對象:2011年3月~2013年11月全院轉科患者及家屬,采取當場發放、當場填寫收回的方式。(2)科內質控記錄的護理隱患例數。
3.3 效果 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實施轉科患者環節層級監控交接班前的滿意度為91.8%,實施后為98.5%。96%以上的患者認為責任護士對患者積極溝通宣教、傳遞治療護理方面的知識,加強了護患間的相互信任,提高了遵醫行為,促進疾病康復。責任組長主動介入、正確指導護士的護理措施,護士長定期檢查護理措施的有效性。91%以上的患者認為護士熟悉患者病情、交接班嚴謹、專業知識豐富,讓患者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優質護理服務。全院護士從被動交接班轉變為主動交接班,護士積極主動地了解病情,更清楚地認識到交接班的重點,提高了各科護士交接班的質量,加強了責任組長的督查執行力,強化了護士長的質量監控。
環節層級監控交接班的特點是有程序、更規范、強質控。護士在交接班時更認真、更精細、更到位,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4~5],強化了各層級護士的責任心及質控標準,使交接班各環節銜接緊密,各級護士認真履行責任,避免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針對低年資護士,通過參照每一環節交接班的標準,明確了重點工作內容,注重護理安全隱患交接,提高了處理隱患的能力。環節層級監控交接班過程中,轉出科護士認真評估并填寫轉科交接班記錄單,加強了護士對患者病情及安全隱患的評估能力,轉入科護士更重視對危險因素的評估、防范、處理,提高了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能夠運用理論和經驗對患者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進行整體分析、判斷,并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6]。交接班各環節銜接緊密,各層級護士團結協作,避免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臨床工作中交班護士交重點、難點、隱患,接班護士增強對安全隱患的預見和防患能力,增強交接班雙方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團隊意識,責任組長正確指導、主動參與查漏缺陷,護士長加強監控力度,確保轉入患者護理工作的連續性、準確性、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1]魏彩虹,蔡麗月,唐海燕.PACU病人轉出交接方法改進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4(3):91-92
[2]何建茹.院內轉運病人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現代護理, 2003,9(4):284-285
[3]王計紅,段磊珍,張愛文,等.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0,8(24):2 232-2 233
[4]李莓,任麗茹.兩種護理交接班方法的效果比較[J].護理管理雜志, 2002,2(5):13-14
[5]靳立巾,張玲,馬麗紅,等.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2):32-33
[6]王欣然,楊莘.危重病護理臨床思維[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
R47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54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