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剛宮凌麒
1.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三塘湖采油廠 吐哈哈密 839009
2.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第五工程公司 河北 062550
科技的進步使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油氣儲運事業快速發展。以西氣東輸事業為代表,各條油氣長途運輸管道的建成使用很好的反映出我國在油氣儲運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隨著油氣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油氣儲運技術在這一形勢之下又面臨著新的挑戰。以下介紹幾個發展前景良好的油氣儲運技術,并對其面對的挑戰進行分析和研究。
多年以來,我國油氣資源在陸地的儲運技術已經發展的較為完善。但是,由于陸地油氣資源的總量正在逐漸減小,人們便把油氣資源開采的目光逐漸轉移到海洋或者開采有難度的凍土地帶上來。傳統的油氣儲運技術并不適應這一新的開采環境,因此在這些特殊地域,油氣的儲運技術面臨著重大挑戰。
首先是海洋油氣存儲技術方面。雖然我國通過研究開發已經在海底油氣管道的運儲設計上有了自己的技術經驗,但是整體發展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深海地區。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國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大型儲運設備的設計和施工建設;在海平面以下條件狀況不良區域進行海底長輸管道的設計和施工建設;與儲運工程相關的水下輸變電等設備和技術的要求。
其次是在凍土層地帶油氣的存儲技術。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對外油氣貿易中,無可避免要在在凍土層地帶鋪設油氣運輸管道。想要在這些地方敷設長輸管道,首先需要先解決凍土給油氣管道敷設所帶來的危害。但是經過研究發現,現有的外來技術雖可以解決凍土問題但并不適合我國凍土的土地情況。而在我國,也缺少解決凍土問題相應的勘探設計和施工建設的技術,因此,在凍土層敷設油氣運輸管道是我國在油氣儲運方面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但是由于近年來能源的開采越來越傾向于深海、凍土等一些較難開發的區域,那里有著豐富的還未被使用的油氣資源。因此,雖然面臨一系列問題,油氣存儲技術在特殊地區的發展仍然有著很好的空間和前景。
目前,國際上大力開發的油氣存儲技術叫做吸附儲氣技術,除此以外,在地下鹽穴庫和地下水封洞庫等方面,油氣儲運技術也是既面臨著挑戰又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吸附儲氣技術是以一種新型的天然氣存儲技術。主要的工作原理是用特殊的方法在儲氣容器內以活性炭作為吸附劑,通過分子間的作用力使活性炭表面的氣體分子濃度高于容器內相對氣體濃度。這種技術可以使存儲同樣體積的氣體,壓力比常規存儲法降低約10倍。目前吸附儲氣應用于油氣存儲所面臨的挑戰有:進氣的凈化處理問題;活性炭的更換和再生問題;天然氣吸附和脫附時所出現的熱效應問題。由此看來,想要更好的解決吸附儲氣技術的應用問題,就只有不斷努力深入的研究。由于吸附儲氣技術可存儲天然氣的量十分巨大,也可用于回收油氣田內的零散天然氣,因此成為了我國油氣儲運領域研究的新方向。
其次,在鹽穴庫和地下水封洞庫方面。世界上約有2000個鹽穴被用于存儲油氣資源,這類儲備庫多由歐美發達國家建成。除此以外美、日等國家也都建有地下水封洞庫。近年來我國在這兩種油氣存儲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經驗不足;缺乏對核心技術的熟練掌握等。仍需要科研人員努力在這一領域進行開發和探索。由于鹽穴庫和水封洞庫的造價較低,占地面積小且我國很多地方都具有建設鹽穴庫和水封洞庫的條件。因此發展實力不可估量。
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類冰狀的晶體,即“可燃冰”。在油氣的存儲過程中,受溫度或壓力的影響會在管道內形成水合物。如果能保證以液體的形式運輸天然氣,不僅可以減少天然氣存儲的體積,同時也有利于減少運輸成本。同時由于天燃氣水合物本身對壓力條件和制備溫度要求不高,再次氣化的過程緩慢而易于控制,安全系數較高,因此,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運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現在,油氣混輸技術已經從實驗階段走到了面向工業化的實際應用階段。油氣混輸所要面臨的兩個技術性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首先是海底運輸的增壓技術已經在國外一些公司開始使用。其次是長距離管道的混輸技術,也在挪威的一家公司開始應用。但是,和外國的技術相比較,我國在油氣混輸技術的研究上面還存在比較多的不足。面臨的挑戰主要有有以下三點:首先,混輸泵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國際上已經投入使用的油氣混輸泵單泵最大功率達到6000千瓦,而我國僅為300千瓦;其次,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術上存在差距。國際上投入使用的大型段塞流捕集器容積可達5600立方米,而我國至今還沒有專門制造段塞流捕集器的制造商,自行設計的最大段塞流捕集器的容積也僅為300立方米;最后,多相流動態計算軟件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如果我們可以攻克這三個技術性難題,開啟油氣混輸技術的新局面,不僅會使我國制造油氣混輸設備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還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油氣儲運的研究成本和運作成本,因此在這一技術的研發方面,是值得我們盡力一試的。
總之,努力面對挑戰是為了迎接更好的發展機遇。雖然我國在油氣儲運技術方面存在不足,但是通過對現有經驗的擇優吸取、我們自己的努力鉆研和創新以及各部門間的交流合作,一定會為我國今后石油儲運技術的發展創造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1]孫富科.試析油氣儲運技術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15).
[2]趙泉安,陳娜.油氣儲運技術發展的現狀及趨勢[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13).
[3]胡新義.油氣儲運技術分析及其發展方向[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