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莉華,裴 芳
(豐城市人民醫院門診部,江西 豐城 331100)
糖尿病足是發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其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嚴重并發癥之一[1]。據統計,在我國有12%~25%的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致殘率、致死率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2]。糖尿病足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如抗生素、胰島素)和中西結合、手術、光量子及高壓氧等治療。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筆者對21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甘精胰島素注射液聯合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療,均取得滿意的效果。
選擇糖尿病足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齡23~71歲,糖尿病病程2個月~15年,感染發生時間 3 d~4 個月。 Wagner分級[3]為Ⅱ—Ⅳ級,其中Ⅱ級(較深、有穿透性潰瘍,伴感染、深部膿腫)15例,Ⅲ級(深部潰瘍,常影響到骨組織,并有深部膿腫)4例,Ⅳ級(缺血性潰瘍,足部或足特殊部位壞疽)2例。
1)全身治療:21例患者均采用降糖藥、抗生素、擴張血管及營養神經等治療。2)局部治療:①糖尿病足瘺道的處理。當瘺道較深時,采用3%過氧化氫和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碘伏消毒后,將含有胰島素、慶大霉素和乳酸依沙吖啶混合液(將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和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配制成混合液,其劑量根據創面的大小來定)的紗條塞于瘺道中,其末端露于瘺道口外,再用無菌紗布包扎。換藥1次·d-1。分泌物多時,換藥2次·d-1。②創面結痂的處理。局部清除結痂采用蠶食法,即在無菌技術下分期、分次清除壞死組織,再行外科換藥,包扎。③創面潰爛表淺、壞死組織少的患者,采用碘伏消毒。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后,用無菌紗布擦拭附著創面的分泌物,露出新鮮創面,再覆蓋含有胰島素、慶大霉素和乳酸依沙吖啶混合液的紗布,并用無菌紗布包扎。療程4個月。
新生表皮組織覆蓋潰瘍面或瘢痕組織形成,無紅、腫和疼痛。部分患者足趾末端完全干性壞疽,雖尚未脫落,但不影響相鄰關節。
21例患者新生肉芽組織長出時間5~21 d,均痊愈。
糖尿病足不同于普通足部潰瘍、壞疽等外科疾病,是繼發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和末梢神經病變的基礎上合并感染的嚴重病變。因此,治療中除嚴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環外,患肢的局部護理同等重要。處理創面應遵循無菌原則,包扎松緊適宜。指導患者穿棉襪和軟底鞋,注意取暖,避免負重,宜抬高制動。
胰島素用于局部濕敷,可加速局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白細胞功能;加速膠原蛋白的合成,促進潰瘍愈合[4]。慶大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陰性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局部用藥提高了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5]。乳酸依沙吖啶(又名利凡諾爾)具有較好的組織滲透及清除細菌的作用,糖尿病足使用能明顯減少創面生物載荷,對殺滅細菌、減輕感染有明顯的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21例患者新生肉芽組織長出時間5~21 d,均痊愈。
總之,采用甘精胰島素注射液聯合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療糖尿病足有較好的療效,能促進創面迅速愈合,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1]谷涌泉,張建,汪忠鎬.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4):286-287.
[2]唐杰梅,應建華,周桂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動脈球囊擴張術的圍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669-670.
[3]張海霞,陳長秋.Wagner分級治療糖尿病足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3):85-86.
[4]江秋玲,李慶敏.“蠶食”清創療法聯合胰島素局部噴灑治療糖尿病足 30 例療效觀察[J].2009,49(35):103-104.
[5]江明性.藥理學[M].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92.
[6]陳文忠,徐凱,張輝,等.聚維酮碘和利凡諾對糖尿病足潰瘍創面細菌載量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8,22(5):5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