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相關信息調查——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之理解與適用

2014-08-15 00:53:58花岳亮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主體內容信息

花岳亮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中國上海200063)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刑訴法》)第二次修正,對1996年《刑訴法》做了大幅度修改,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法治進程。此次新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一章特別醒目,建立起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的框架,對實務中操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理論上研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訴訟程序提供了立法上的指導。鑒于我國刑訴法首次確定涉及未成年人的訴訟程序,其法條及公檢法部門相應新司法解釋也多原則性,對條文理解和實務適用有待進一步探討和深入研究。

一、對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①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明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的理解

(一)信息調查制度②針對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所確立的新制度,目前最新的司法解釋對其稱謂也未做統一規定,為此筆者截取該條文的關鍵詞暫稱為“信息調查制度”。正式確立的意義

1.對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

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正處于吸收知識形成世界觀的過程,對外界事物難以明辨是非,易盲目闖入犯罪禁地。通過正確引導與感化教育能讓失足闖入犯罪“禁地”的未成年人重回社會。因此需對進入“禁地”的未成年人進行相應信息調查,找到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觀因素,尋求最佳方案來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這樣可以加強對未成年人個體的尊重與關注,實現刑法實質公正,承認其復歸社會的權利,關心未成年人的未來[1]。

2.對刑罰個別化的印證

新《刑訴法》規定信息調查制度,體現了刑罰特殊預防實現刑罰個別化的要求。在適用刑罰時,不能只考慮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也要結合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而人身危險性則是通過綜合考慮行為人的各方面因素體現出來[2],在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中“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的規定符合“因人施刑”的要求。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有著特定的背景在左右,為此需查明影響因素來輔助法官做出最佳處理。該條文的頒布印證了刑罰個別化的原則,能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3.對國際條約的回應

《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①《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第16.1條規定:“所有案件除涉及輕微違法行為的案件外,在主管當局作出判決前的最后處理之前,應對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環境或犯罪的條件進行適當的調查,以便主管當局對案件作出明智的判決。”對此項制度有相應規定,我國作為締約國,自然應遵守約定的承諾,履行該《北京規則》確定的義務。而新《刑訴法》明文確定的針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信息調查制度就是對《北京規則》的貫徹落實,是對我國所締結國際條約的鄭重回應。

4.對地方試點經驗的采納

信息調查制度確立前,全國眾多法院均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理中試點該制度,并形成了一定的框架規則,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省公安廳出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審前調查實施辦法(試行)》[3],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團市委制定《社會調查制度實施辦法》[4]等等。這些地方法院的成功試點經驗被新修訂的《刑訴法》加以吸收采納,最終醞釀出信息調查制度。

(二)對信息調查制度的剖析

1.信息調查的適用情形

“……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條文針對信息調查適用的情形并未作清晰規定,簡單以“根據情況”四個字來籠統說明,承繼了我國立法規定條文粗疏化的傳統,給司法人員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間。

2.信息調查的主體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可見條文確立公檢法三家機關均為信息調查主體,非任何一家獨占該權力,這是對三家權力間的平衡和制約。多重主體均具有信息調查的權力,能夠在偵查、審查起訴以及審判環節全面系統地維護好、保障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權益。

3.信息調查的內容

“……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可見針對未成年人的相關信息進行調查首先要立足于條文明確羅列出的三個方面,其后可對“等情況”進行延伸,再結合試點經驗進行內容擴充,但無論調查內容如何延展,都須體現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

(三)對信息調查制度的整體評價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信息調查作為訴訟程序之一被明文確定,體現了新刑訴法對未成年人的特殊關懷。通過對與涉案未成年人有關聯的各種情況進行調查,來認清涉案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以及性格上的特征,找到其違法犯罪主客觀上的根源,正確認定其人身危險性[5],進而根據調查信息有針對性地決定是否進行刑罰制裁。此次明文確立公檢法的調查主體地位,使得調查啟動的時間前移至偵查階段,讓涉案未成年人有不經歷刑事訴訟程序的可能,從而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

調查所得信息為對涉案未成年人定罪量刑提供了參考,在綜合分析調查信息后,可以權衡出最佳方案來保障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信息調查制度完善了刑事訴訟程序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環節,讓未成年人的刑事訴訟程序貫通成一個前后聯結、層次分明的系統。通過深入細致地解讀信息調查制度,使其在整個刑事訴訟程序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價值,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未成年人的權益。

二、對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適用的困惑

(一)與已頒布司法解釋的沖突

新《刑訴法》出臺前,已有司法解釋對信息調查做了零散規定。2001年最高院發布的《若干規定》確立控辯雙方可在開庭審理前進行社會調查,而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介入調查。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調查。”2010年“兩高三部”的《意見(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偵查機關或者辯護人以外受委托的第三方均可制作調查報告。③最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規范量刑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偵查機關或者辯護人委托有關方面制作設計未成年人的社會調查報告的,調查報告應當在法庭上宣讀,并接受質證。”可在2010年六部門的《意見》中信息調查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④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規定:“社會調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的新司解)第四百七十六條規定:“……以及辯護人提交的反映未成年被告人上述情況的書面材料,法庭應當接受。”匯總以上司法解釋可見信息調查主體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要求。雖然2012年的新司解統一此前諸多司解在調查主體上的不一致,但細讀司解第四百七十六條,其內部也有不協調之處。對于調查內容新司解做了擴充,調查的內容可根據需要進行變通,但調查主體的沖突則難以簡單擇一而確定。

最高院的新司解要求法院必須接受辯護人提交的反映未成年被告人關于信息調查的書面材料。從新司解的條文來看,辯護人又回歸到信息調查的主體之列。而這與新《刑訴法》只規定公檢法三機關是調查主體存在著沖突。最高院的新司解是否有擴張解釋之嫌,實務中應如何適用都是隨之而來的問題。為此雖然最高院的新司法解釋解決了此前各種司解在信息調查制度尤其是調查主體上的沖突,但是新司解本身還是存有瑕疵,需要綜合新《刑訴法》和2012年新司解進行相應的規則設計來化解沖突,讓實務中適用該制度更加清晰。

(二)對條文內容綱領性的疑惑

1.公檢法權力分配的籠統化

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賦予多個主體信息調查的權力。三主體并列而非單一主體必將導致權力行使中的沖突或者權力重新分配的紛爭,這或可能導致信息調查制度無法充分發揮立法者預想的作用,或制約信息調查制度的實施效率等新問題。

公檢法在我國的司法體系中有各自職能上的分工,也有交叉與重合。這些潛在問題必會在信息調查制度的實務操作中逐漸顯現。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沒有對三機關在信息調查中啟動權①“ 啟動權”是筆者對公檢法三機關在信息調查制度中被賦予的權力的另一種說法。因為作為信息調查的主體,對于是否啟動該項權力(即信息調查)是由三機關根據情況來具體認定。的分配詳加規定,這就帶來該啟動權是由其中一機關為主導行使還是依職能分工分配的問題。緊接著是以何種標準確定啟動權行使的主導主體。公檢法在職能上前后連貫銜接,三者在司法實踐中處于平等的地位,簡單地確定主導啟動權的主體難以平衡三機關。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啟動權則是簡單化與理想化,實際操作上不具可行性。因公檢法在職能分工上是銜接關系而非并列關系,那么三機關各自職能不同,信息調查的啟動時間也有差別,平均分配根本無法實現。即使啟動權在三機關間得以分配,那么針對個別機關無法或者不履行好啟動權的情形如何制約,由哪方主體監督,以維護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權益,也是問題。

2.“根據情況”規定的模糊化

“根據情況”相比較于調查主體的規定更籠統模糊,作為基本法條用語顯示不出嚴謹性,體現不出法律用語的明確性和簡明性。“情況”一詞完全可以脫離法律框架的束縛,使得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的規定無法體現法治的要素,無法彰顯條文應具有的精確性。在調查主體籠統而不明確的情況下,用“根據情況”來作為非強制性信息調查制度的啟動事由,對明確調查的主導主體無法起到辨別與補充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面對何種具體情形時,才需調查主體及時啟動信息調查,這一問題單純依照條文以及新司解無法得出答案。

“根據情況”的模糊化有使信息調查制度形同虛設的危險。如果不設置一個具體的規則標準,調查主體完全可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來確立各自的啟動事由。因為主導主體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主體的位置,其他主體有著自己的職權范圍,有著自己的啟動事由。這樣就會出現每一主體都確立各自的啟動事由,“情況”被解讀出各種具體情形,彼此之間不相聯系或是相互沖突乃至抵觸。另外具體確立的“情況”籠統有余而細致不足,實務上完全沒有可操作性。為此,可以說對“根據情況”如果不加以細致化和具體化,那么信息調查制度完全可能因為這四個字在適用時不具任何法律效果。

3.信息調查內容的概括化

信息調查制度的本意在于針對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通過查明案件本身情況,并對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教育經歷、個人性格、心理特征等與案件處理有關的信息作全面細致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選擇最恰當的處理方法[6]。可見調查內容應為案件最終處理提供參考依據,這樣就需明確調查內容以保障該項制度的初衷得以實現。

信息調查的內容在各地方的司法實踐中,存在著各自設定的調查內容范圍,②江蘇高院《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審前調查實施辦法(試行)》規定了身心健康、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和案發前后表現五個方面[2013-05-12].http://www.jsfy.gov.cn/llyj/gdjc/2010/11/03153440063.html;福建省莆田市中級法院《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細則(試行)》規定了個人情況、犯罪前后表現、不良經歷、家庭情況、社區環境、教育情況、職業情況、身心狀況與興趣能力九個方面[2013-05-12].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747481。總結來看都比新《刑訴法》以及新司解規定得更細致具體。調查內容不能設置得太過寬泛而漫無標準。太過于寬泛有侵犯未成年人的隱私之嫌。新《刑訴法》和新司解的調查內容則略顯概括化和無序化,從保障涉案未成年人權益的角度出發,信息調查的內容必須與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以及涉案的具體罪名相對接,以這些作為確立信息調查的內容外圍限制,避免信息調查的內容過于擴張。

(三)對相關權利保障的疑慮

1.公檢法的權力是否會濫用

公檢法作為啟動主體就會產生權力是否會被濫用的疑慮。首先,三機關是信息調查的啟動主體,而法律又未規定該信息調查制度是強制性程序,未明確必須在每一未成年人案件的訴訟程序中適用,因而三機關擁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權力天生就存在著被濫用的危險,而事關未成年人訴訟權利的制度一旦被濫用,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巨大。其次,“根據情況”的模糊化也給三機關充分的自由裁量權,公檢法可以自行決定何種情況下啟動信息調查而沒有其他的限制和監督。最后,信息調查內容的概括化也讓三機關可以自主決定所要調查的信息,任何信息的調查都是可以和未成年人案件的辦理相關聯,為此即使不合理而侵犯未成年人的權益,被調查者也難以作出有力的反駁。

2.未成年人的權利如何保障

調查啟動權交由公檢法行使,涉案未成年人并沒有啟動權。此外公檢法可“根據情況”啟動信息調查,會帶來公檢法認為不需啟動信息調查就可審結案件而涉案未成年人認為需要啟動的沖突,為此能否實質意義上保障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權益是一個大疑問。公檢法的自由裁量權一旦被濫用就必然會侵害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一旦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信息調查的內容過于擴張會侵害到未成年人的隱私與身心健康,而要求調查主體停止信息調查時,應如何訴求權利的保障而不受侵犯。顯然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對待此種情況無能為力,權力被賦予之后卻無法對其有效規制,立法上不足卻最終由涉案未成年人來承受,這是不合理的。

3.受害人的權利如何保障

信息調查制度的初衷在于保護涉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以期通過對相應超越案件事實的因素進行調查,依據刑罰個別化的要求來輕緩化處理未成年人案件。信息調查制度旨在對涉案未成年人做輕緩刑事處罰,相反的,對受害人卻是加重其受害的程度,因為對被告人過度從寬是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刑罰的功能之一在于懲罰犯罪,一味地輕懲涉刑案的未成年人對受害人心理上是又一次更嚴重的傷害。

為此在適用信息調查制度時,不能片面側重在涉案未成年人這一邊,要全面綜合未成年人和受害人來考慮適用。不能提及未成年人案件或者一旦啟動信息調查就必定要輕緩處理未成年人,而是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來認定未成年人的觸法行為,以做到客觀公正。這樣既保障了受害人的權利,也同時保障了司法的權威性,為此受害人權益的保護也要納入適用信息調查制度的考量之中。

三、對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則的設計

(一)信息調查的啟動事由

1.公檢法的職權啟動

公檢法三機關是信息調查的主體,根據條文的當然解釋可認為公檢法能夠依據各自的職權主動啟動信息調查,最高院的新司解與最高檢的刑訴規則均進一步肯定其調查主體地位。然而因信息調查非必經程序,三機關依職權啟動信息調查也是在其認為必要時才行使。這樣就需斟酌公檢法在面對哪些具體情況時,要介入訴訟程序來啟動信息調查。

信息調查制度的設計宗旨在于找到針對涉案未成年人的最佳處理方式,公檢法必須在有從寬處罰的可能性時依照職權啟動信息調查。因為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的總原則,信息調查不能以破壞罪刑法定原則為代價,不可強行啟動信息調查來為涉案未成年人找到從輕、減輕乃至免除處罰的信息依據。如果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預判處相對應的刑罰完全符合罪責刑相適應的要求,就沒有必要再啟動信息調查。而如果涉案未成年人有可能適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強制措施或者可能做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或者有可能判處非監禁刑[7]或者免予刑事處罰時,公檢法應當依職權啟動信息調查。因此存在針對涉案未成年人從寬處理可能時,作為“情況”之一,公檢法必須依職權啟動信息調查。

2.未成年人的申請啟動

雖然新刑訴法并未將涉案未成年人法定為信息調查的啟動主體,但是信息調查制度涉及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在法條僅有“根據情況”的籠統規定時,可將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請啟動視為“情況”之一。

刑訴法中明文規定信息調查制度就是要保障好未成年人的利益,因此其完全能夠要求公檢法啟動信息調查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條文中沒有明確涉案未成年人為調查啟動主體的缺憾可以通過對“根據情況”的理解加以彌補。此外新司解第四百七十六條規定辯護人提交反映未成年人包含有各種信息等同于調查報告的書面材料,法院應當接受。表面上看該條規定是辯護人履行職責提交辯護材料,實則是賦予未成年人申請啟動信息調查的主體地位。而且將該內容解讀為“根據情況”之一,可以解決新司解與新刑訴法間存在著的主體上不統一的沖突瑕疵,保證了新刑訴法與新司解的協調性與體系性。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啟動信息調查尤其能預防公檢法濫用自由裁量權而不啟動信息調查,賦予了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一項自救的手段,同時也是對公檢法是否正確正當履行信息調查權的監督。

3.相關團體的建議啟動

在公檢法認為無需啟動信息調查,且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因不知或不愿或不能或不敢而放棄申請信息調查之際,就需要相關保護團體,比如共青團青少年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向公檢法提出建議。這些團體本身就有著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在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知或不愿申請信息調查時,相關團體可建議未成年人申請啟動,以維護他們自身權益;在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或者不敢申請信息調查時,應該建議公檢法依職權啟動信息調查而不論未成年人是否有從寬處理的可能性。相關團體的建議啟動作為“情況”之一,一方面能夠切實履行其職責,全面維護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是對公檢法職權行使的社會監督,更是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

(二)信息調查主體的厘清

1.公檢法的三方聯動

公檢法被確立為信息調查的主體,但法條并未否定公檢法可以委托第三方主體進行信息調查的可能性。既然未明文禁止,那么就可以進行相關的委托。最高院的新司解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未成年被告人居住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共青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組織對未成年被告人的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調查。”和最高檢的刑訴規則②《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四百六十八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開展社會調查,可以委托有關組織和機構進行。”均表明可以委托有關機構和組織進行信息調查。為保證法律體系的連貫性和協調性,可由公檢法在相互協商之后來確立統一的受委托方。聯系2010年六部門的《意見》③中 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規定:“社會調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和高檢規則以及社區矯正的法律體系的逐步建立,④中 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規定:“社會調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另外北京市門頭溝區采用的委托社區矯正機構調查的模式,⑤此外北京市一中院、二中院、崇文、朝陽、密云、昌平等法院均采委托社區矯正機構的模式。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導小組編《中國少年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頁。因此由社區矯正工作部門出任受委托方有法律依據和試點經驗而最為適宜。委托社區矯正部門能夠為公檢法接受,也避免了三方在調查主體上產生矛盾沖突,影響信息調查制度功效的發揮。

2.公檢法的任務銜接

我國實行的是公檢法流水作業的縱向訴訟結構,在不同的訴訟階段,不同的機關主導訴訟的進行[7]。公安機關偵查所需的調查內容可能不完全符合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的要求,同理,法院在審判階段對調查內容的要求也會有變化。

聯系刑訴規則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對公安機關移送的社會調查報告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進行補充調查,并參照新司解的規定,法庭對人民檢察院移送的調查報告應當接受,可見需要三機關在任務銜接上與受委托方進行溝通聯系,在展開調查前就確定好需要調查的內容以避免受委托方的重復勞動。盡管公檢法在各自的訴訟階段對信息內容的要求不一樣,但三機關可以結合自己的訴訟階段預先劃定信息內容的范圍,讓受委托方能綜合三方要求而一次性調查完畢,然后在各訴訟階段分別提交給各機關相應的調查信息。此外,一次性的信息調查看似會增加受委托調查主體的任務量,但相比較于不同訴訟階段分別按照各機關的要求進行信息調查,這樣避免了重復調查,還能夠避免訴訟銜接上的斷層,帶來不必要的訴訟期間的延長,減少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可能性。

3.公檢法的相互監督

雖受托方是社區矯正部門,但調查的主體方仍舊是公檢法,為此在訴訟流水線上三機關必須就信息調查的適用進行監督,不能因法律未規定信息調查為強制性程序就敷衍進行,應付了事,置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于不顧。在任務銜接上,盡管三機關預先將調查內容明確化,但畢竟在各個訴訟階段均為每個機關單獨與受委托主體接觸,訴訟流水線上的下一機關只能在上一機關將調查報告移送到本機關之時,才能對上一機關調查內容和適用情況進行審查。如高檢規則明確規定了人民檢察院應當對公安機關移送的社會調查報告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進行補充調查,這就明確了三機關在信息調查上雖共同委托調查主體,但程序上的監督必不可少。

(三)信息調查內容的界定

1.與司解內容相對接

在新《刑訴法》和最高院新司解頒布之前的相關司法解釋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一條:“……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十六條:“可以結合社會調查……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個性特點、社會活動等情況,為辦案提供參考。”《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規定》第十條:“……除掌握案件情況和證據材料外,還應當理解其生活、學習環境、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心理狀態及社會交往等情況。”就信息調查的內容做了相應的規定,基本上在和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與新司解的內容相對接上,早期司解的內容比前兩者規定的外延更大。在具體進行信息調查時就需立足于新《刑訴法》第二百六十八條并參考司解規定來界定調查內容的可伸縮范圍,在個案中可根據案件性質來選擇相應的調查內容,無需全面調查,以節約司法資源。

2.與試點經驗相融合

在界定調查內容時需要和地方試點經驗相融合。相比較而言,各地方的試點基于司解的規定又做了進一步的引申和擴展。在匯總吸取各地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界定調查內容的最寬外延,然后在此范圍內明確調查的必備內容和可自由選擇內容,以便調查主體的實務操作。

3.與身心特點相協調

未成年人有著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處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信息調查時需考慮到其身心特點來確定有針對性的調查內容,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也確保未成年人能配合做好信息調查。

4.與嫌疑罪名相對應

調查內容與司解相對接、與試點經驗相融合是對內容的擴張,但調查內容不能無限擴張而必須有所限制,一是對未成年人自身隱私的尊重,二是避免不必要的司法資源的耗費。為此,信息調查的內容需有針對性,與被指控的嫌疑罪名相對應。未成年人犯罪所觸犯的罪名一般集中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財產權利、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妨害社會管理這四個方面。針對每一嫌疑罪名所需調查的信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既要結合未成年人自身的情況,又要聯系具體的犯罪行為。為此,針對一類型的犯罪調查的內容就應和其相協調來限縮調查內容。

新司解在新《刑訴法》所確定的三項調查內容基礎上又增加四項,因此結合最新規定應以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犯罪前后的表現與監護教育為必調查事項,其他可變通事項可結合地方試點、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和嫌疑罪名來確定,尤其要貼近嫌疑罪名來調查,以找到從寬處理的信息為宗旨,避免調查內容的無限擴張,侵犯未成年人的隱私,無形中損害未成年人的利益。

[1]鄒川寧.少年刑事審判若干程序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06.

[2]楊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會調查制度的運用[J].法學論壇,2008,(1).

[3]溫景雄等.少年罪錯司法防治的最新動向[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0:676.

[4]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導小組.中國少年司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00,196.

[5]郭書原.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深度訪談[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109.

[6]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623.

[7]張立勇.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與完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460,509.

猜你喜歡
主體內容信息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主要內容
臺聲(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健康信息(九則)
祝您健康(1987年2期)1987-12-30 09:5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色综合|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天堂成人av|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一在线|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67194亚洲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免费看a级毛片|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福利一区在线| 福利国产在线|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毛片| 日本影院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精品在线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草逼视频国产| 成人精品区| 亚洲色中色|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二级毛片|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四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91无码国产视频| av在线手机播放| 久久国产拍爱|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91亚洲影院|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