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康
郫縣作為全省重要的韭菜生產基地,韭菜種植面積約3萬余畝,其中上規模、成片區域主要集中在郫縣的唐元鎮和安德鎮。隨著近年韭菜規?;N植面積不斷擴大,且多年連作,造成田間殘留菌源多,韭菜疫病的發生呈逐年加重態勢,加之部分農戶采用防治方法不恰當的,嚴重地影響韭菜的產量和品質,從而制約了韭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近年來,通過對郫縣韭菜種植區域的田間調查和試驗,對韭菜疫病的生物特性、發病規律摸索出了一定的規律,并結合區域實情提出綠色防控技術。
韭菜疫病病源菌屬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煙草疫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莖和根系,在韭菜的生育期均可發生,發病初期葉鞘上部和葉片基部首先受害,受害葉片染病初期呈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初呈半圓形深綠色,周圍有暗綠色暈圈,外葉首先受害,并從帶有病斑一側及尖端開始變黃,初半片葉下折,后期全葉逐漸變黃軟腐、腐爛,出現白色霉層,莖、根部受害呈褐色軟腐。潮濕時,在病部產生白色的霉狀物,葉鞘易剝下;干燥時病葉變成枯黃色,植株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下降,生長緩慢,葉片大面積死亡,同時在病部產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及農事操作傳播,進行重復侵染,造成嚴重減產。病菌的發育溫限為12~36℃,25~32℃最適合。我縣韭菜疫病一般于6月下旬開始零星發生,7月下旬進行盛發期,8月上旬達到高峰,特別是每年的7~9月,由于高溫多雨,病害及易流行,特別是在植株生長過密、高濕弱光、偏施氮肥、或生長差、營養不良、排水不暢的低洼積水田塊發病重。
1.加強栽培管理 注重農業防治,提高韭菜的抗病能力。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多施有機肥,促進韭菜健狀生長,增強抗病能力。③選用地勢高、排灌方便的田塊種植,整地時搞好田間排水系統,及時整修排澇系統,雨天及時排干田間積水,避免淹水、積水、漫灌、串灌,防止病菌傳播。④在入夏降雨前及時摘去下層黃葉,增強田間通風透光的能力,減少病菌滋生。⑤韭菜的枯枝、落葉等病殘體要及時帶出種植區外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菌源。
2.合理用藥 在田間發現中心病團或高溫雨后及時用藥,防止病菌擴散,注意輪換用藥或混合用藥,以利提高藥效,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①在發病初期用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阿米西達1500倍液噴霧防治,隔7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②高溫大雨后及時防治,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烯酰嗎啉、比德銳、霜霉·絡氨銅等,隔7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