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情報學系,中國 北京 100038)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即時通訊軟件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手機進行網上交流溝通,微信就是典型代表。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蘊藏著極其豐富的信息資源,既給公安機關開展網絡虛擬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公安機關偵查部門開展偵查破案、多源采集信息、實現信息高端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信息,對偵查工作中挖掘深層次情報信息、拓展偵查思路、改進辦案方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如何借助微信的功能和信息資源開展偵查拓寬破案渠道,作一個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 年1 月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最高20 人)的即時通訊軟件。能根據地理位置查找附近的人,以及通過朋友圈分享個人的生活信息。該軟件不僅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等功能,而且使用方便、簡單,只需使用手機號或QQ 號進行非實名注冊即可,在手機網絡覆蓋處就可隨時隨地與陌生人聊天。與傳統的短信溝通相比,更靈活、智能,且節省資費。
微信作為新興的網絡社交工具,因其特有的功能受到廣大用戶青睞,主要有以下四類特色功能:
該聊天功能支持視頻、語音、文字、圖片、實時對講機、多人同時群聊等功能,且運行方便,只需使用手機號或QQ 號進行非實名注冊即可。目前,在用的智能機型幾乎都可以任意下載安裝微信,在手機網絡覆蓋處就可隨時隨地與陌生人聊天,不收取額外費用。
微信作為一款新型網絡社交軟件,具有多種用戶查找方式:通過與微信綁定的QQ 號碼和手機號碼進行針對性的查找;通過“搖一搖”功能與同時在搖手機的陌生人即時通訊;通過“查找附近的人”功能,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樣開啟這項功能的人,使用戶輕松找到身邊正在使用微信的其他人員;依托微信特有的“新增用戶提醒”功能,根據提醒信息,第一時間找到新增好友。
通過微信可查找到用戶使用的手機所在具體坐標位置,且精確程度較高;微信好友在“朋友圈”發表信息時會顯示其所在位置,據此可進行導航定位。微信支持微博、QQ 同步助手、郵箱、語音記事本、通訊錄安全助手、朋友圈等插件,實現其他各項功能的綜合應用。
利用微信服務偵查工作,即利用已掌握工作對象的手機號碼(QQ 號碼)關聯查詢其微信號碼以獲取偵查對象的注冊信息,并通過網絡虛擬身份交友的便利性,實現對被關注對象身份、影像資料、即時區域、活動軌跡、交友等信息的收集,依托公安海量信息資源和強大功能支撐,獲取情報、抓獲犯罪嫌疑人。
微信搜索查詢功能支持微信用戶的四段查詢,即微信號查詢、QQ 號查詢、手機號查詢及公眾賬號查詢。注冊微信須填寫個人相關信息,需要用戶將手機號碼或QQ 號碼與微信號綁定才能使用。因此,微信本身既包含注冊用戶的生活近照、姓名或拼首字母、郵箱、QQ 號碼、微博號碼等諸多真實信息,同時也包含微信昵稱、微信號、個性簽名、微信記錄等虛擬信息,部分微信用戶還有使用拼首字母加生日作為微信昵稱的習慣。這些信息本身或多或少反映了微信用戶的真實身份、生活狀況、個性心理等基本情況且可信度較強。辦案中,偵查員可以通過已掌握嫌疑人的QQ 號碼或新發現的可疑手機號碼,通過搜索查詢,獲取與之匹配的其他信息,結合犯罪嫌疑人相關信息綜合使用,就可以在時間、空間、網絡活動等方面對被關注對象進行身份確認,由號到人,為偵查工作提供導向性的支撐依據。
“附近的人”是微信用來搜索以持機人為圓心,一公里左右為半徑范圍內微信用戶的一個特色交友功能。通過搜索反饋的數值顯示與對方用戶的距離遠近,數值區間在1000 米到100 米之間,精確度在100 米范圍左右。利用微信區域人員搜索功能(LBS功能)可以進行概略定位,劃出重點區域,為偵查工作中有效抓捕提供方位指引,縮短定位時間以及外線偵查人員工作的暴露時長,這在警覺度較高的居民區尤為重要。在定位抓捕實戰中,當偵查員遇到容易引起嫌疑人警覺的城中村、街道窄巷等人員居住密集區域時,可以通過使用微信不斷搜索并掌握嫌疑人的大概距離,確定嫌疑人藏匿的重點區進而抓捕犯罪嫌疑人。
虛擬網絡為偵查工作提供了無限的拓展空間,使得利用微信隱蔽接近被關注對象并添加虛擬好友成為現實。通過對工作對象的分析,結合運用公安大平臺的各項人員屬性,在前期對使用微信工作對象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籍貫、住址、行為模式等方面特性收集分析基礎上,利用微信搜索交友平臺,可以獲取工作對象的通訊工具或QQ 號碼,以微信交友方式隱蔽接近被關注對象,通過聊天等交往,投其所好博取其信任和交往興趣,從而實現調控和抓捕的實戰目標。實戰中需要辦案民警熟練掌握接近工作對象的方法與技巧,根據辦案要求和目的,制定偵查方案,將偵查目的分解融匯在整個交往過程中。對經營性案件,可通過日常交往對工作對象進行動態掌控。對需要抓捕的工作對象,辦案人員可利用偵控平臺為依托,以見面為借口,引蛇出洞實施密捕。
通過查看犯罪嫌疑人微信,對其諸多個人虛擬身份信息,如微信昵稱、個人簽名、朋友圈、關聯微博等信息進行分析。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者個人的真實身份、生活狀態、心理個性、關系人等基本信息,將這些信息結合其他信息綜合使用,可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篩選,進而掌握犯罪嫌疑人歸案前的日常生活習性、活動軌跡等信息,為全面掌握嫌疑人基本情況和進一步串并案件,確定審訊突破方向提供參考依據。此外,通過對微信的語音短信進行內容、背景聲音、音頻等方面的技術分析,掌握語音短信中所表露出的人員、場所、時間節點、人員情緒心理等信息,為偵查工作掌握更多信息提供基礎。
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網絡工具,其迅速發展是一柄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社交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滋生各種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在利用微信提升偵查工作能力和水平方面將大有可為。
依據偵查法定原則,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偵查手段運用于偵查破案的實踐活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和限制。由于微信發布信息目前尚無嚴格的審查機制,極易被不法分子濫用,發布虛假信息致使公民肖像權與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建議由上級有關部門制定出臺相關法規或實施意見,禁止違法利用微信的行為。同時,要規范偵查部門在辦案活動中發布微信信息的權限、流程和內容等;對提供情報信息和偵查線索的網友給予保護及獎勵,提高微信在偵查辦案活動中的利用效率。
微信作為手機客戶端通信軟件,只要有網絡信號就可以實現警民信息互動,交換最新情報與資訊,廣泛開通基層警務室微信公眾平臺,收集轄區居民手機號碼,建立網上微信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增強社區居民安全意識,接受群眾在線咨詢、網上求助,搭建警民網上交流平臺,拓寬警民網絡溝通渠道。微信群作為群眾自由發言交流的平臺,是最能反映民意的信息渠道,民警通過查看群眾的聊天記錄,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工作,對提升基層警務室群眾工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開通“警務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為一些聾啞群眾等特殊群體提供一個全新的報警渠道。由于聾啞人員語音表達上的欠缺,發生警情后無法及時通過語音表達警務訴求,利用微信平臺迅速傳遞文字、表情、圖片等特點,為聾啞群眾等特殊群體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交流服務平臺。鑒于使用“警務微信公眾平臺”報警的隱秘、快速、安全等特點,對于部分不愿公開透露身份、電話等信息的舉報人來說,能夠有效保護其隱私,也可避免引起犯罪分子的打擊報復,提高人民群眾主動參與警務活動的積極性,為公安機關全面靈活地掌控轄區社會治安情況提供有效載體。
網絡社交活動的便捷性和即時性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然而犯罪分子利用網絡,尤其是微信等社交軟件從事犯罪活動增加了網絡社交的風險,威脅著網絡社交活動的安全性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1]。當前公安機關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社會形勢發展瞬息萬變。公安機關要善于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積極接受新鮮事物,充分探究掌握微信發展應用的規律特點,充分發揮研判預警功能,加強對各類新型網絡犯罪的分析,認真研究微信等手機通訊軟件的運營原理和環境,形成完整的偵查取證模式,拓展警務活動平臺,實現由管理型向互動型的新型警民關系轉變,推動和諧警民關系發展。
[1]張曉瑋.公安機關應對虛擬網絡社交犯罪問題對策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