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蘭
(山西大學工程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13)
目前,建筑業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我國建筑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數量都在逐年增加。建筑企業本身具有涉及產業面廣,投資較大,生產周期長,受社會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大等特點,因此也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壓力,嚴重影響著建筑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我國建筑企業受自身行業特點的制約,財務工作與其他行業有較大的區別,財務風險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我國建筑企業從宏觀管理方面來看,主要存在三大缺陷,一是產品結構單一,建筑企業產品結構中工業項目的比重持續走高,一旦受到沖擊,就會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財務風險;二是市場結構單一,我國建筑企業大都屬于低集中度的分散競爭型企業,企業間競爭激烈,資源浪費嚴重,利潤空間不斷減少,加大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三是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受經濟景氣周期的影響較為明顯。
我國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一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雖然我國多數建筑企業已經實行了公司制,但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所謂的監督和民主決策只是一個形式,企業存在著巨大的決策風險。二是沒有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企業缺乏應有的風險預警體系,沒有有效的信息傳遞溝通環節,決策層獲取的信息相對滯后,未能對風險相關因素進行動態有效的追蹤。很多建筑企業不能進行有效的會計控制和內部審計,財務風險較大。三是沒有健全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于信用評價的失效和信用管理體系的缺失,導致建筑企業信用關系的嚴重扭曲和普遍道德風險行為;另一方面,建筑企業的主營收入來源于建設單位或業主,如果不能對建設單位的信用體系做一個全面系統的深入調查,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工程應收賬款無法按時正常回收,拖欠款項的處理措施不能有效實施等等。
由于建筑企業自身的生產運作特點和產品結構的特性,有必要進行歸納分類及分析,才能對各類財務風險精準定位,找到問題并及時解決,防止財務風險的發生和進一步的惡化。建筑企業以工程項目建設展開業務,一般包括投標、簽訂施工合同、進行施工、工程竣工驗收、資金結算和利潤分配等階段,因此可以把建筑企業的風險分成這樣幾類:
由于建筑業的競爭激烈,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不正當競爭。一些建筑企業惡意壓低價格進行投標,甚至不考慮成本問題的制約,自然就會帶來利潤微薄甚至虧本的財務風險。另外,有的建設單位受利益驅使,使用不正當招標,使得一些實力不強、資質不夠的建筑企業競標成功,必然會給后續的施工階段帶來一系列的財務風險。成本與資質成為投標階段發生財務風險的主要源頭。
許多建筑企業為了能夠承攬到工程項目,急于求成,不顧及一些合同中一些不平等的條款,甚至于有些條款是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這樣,由于合同簽訂中埋下的隱患,引發了后續施工和結算的一系列問題,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如有人在預付保證金上大做文章,給建筑企業帶來了資金緊張,觸發了資金短缺帶來的財務風險。所以,簽訂不當合同是引發財務風險的源頭。
1.資金短缺的風險
一般建筑企業前期投入的資金量較大,沒有充足的現金流量就不能及時購進各種必要的生產資料,進而無法按時保證工程進度。無法保證施工的進度,就不能按時履行合同條款的必要義務,甚至造成合同無法履行,帶來的損失就會無限量擴大,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2.資金籌集的風險
對于絕大數企業來講,銀行信貸是主要的融資渠道。建筑企業投入資金量大,生產周期長,往往不能拿到足夠的信貸資金。這樣,很多建筑企業為了保證足夠的現金流,利用房產、土地、機械等資產進行抵押貸款,雖然發揮了財務杠桿收益的積極作用,但背負過多的抵押質押增大了財務風險。當利潤小于銀行同期利率或銀行信貸利率提升,都會驟然提高財務風險的發生。
3.資金回收的風險
由于前期階段對建設單位和業主的信用體系未能全面的深入調查,很多建設單位和業主不能按期履行合同,常常找各種借口拖欠應付款項,欠下大量的工程款。還有的業主將后期的質量保證金比例提高,達到變相降低應收款項的目的。應收款項長期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就會造成資金缺乏,運營困難,導致建筑企業所有者權益減少。
4.收入確認的風險
盡管我國有相關的會計制定和法規政策要求建造合同能夠可靠真實估量工程價款,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變更設計方案、原材料大幅上漲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引起合同造價的變動。不能準確預計合同總成本,就會引起利潤預期的變化。
由于質量原因、設計變動等因素,導致工程驗收不能按期進行,就會導致資金不能按時結算,直接影響到利潤形成與分配。進而導致賬面的預期利潤的時間和數額與實際的狀況有較大出入。不僅影響所有者權益的實現,也嚴重了建筑企業的信譽和價值。
財務風險主要發生在施工過程當中,但財務風險發生的源頭幾乎都在投標競標和簽訂合同階段。因此,必須將建筑企業各個階段的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動態的進行分析預測,才能有效制約各種財務風險的發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構建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其他風險的集中體現,也是最重要的風險之一,因此,在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中,不僅僅要考慮相關的各類財務風險,而且要與其他風險結合起來,全方位、一體化的進行以財務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因此,建筑企業可根據行業特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借鑒多變量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思路,選取合適的風險監測指標,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2.健全各種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我國建筑企業抵抗財務風險的能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歸責于制度上的缺失和缺陷。因此,構建合適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需要制度上的完善和健全。一是要健全監督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真正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者之間的制衡監督機制,規范運作,避免出現權利掌握在極個別人手中的獨裁決策。二是要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制度。既要加強企業自身的信用建設,不斷提升企業本身的信譽度和價值,也要對建設單位和業主進行信用等級分類,理順債權債務關系。
3.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文化建設
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不僅要靠有效的預警模型和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保障,更要有員工的嚴格執行。因此,在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面,要積極的培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文化,優化財務風險管理環境,加強員工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1]卑建秋.新形勢下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J].會計師,2013,(1).
[2]張文斌.探討大型建筑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應對[J].經濟師,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