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菲
所謂大眾文化,指的是一個特定的文化范疇,它主要是指興起于當代都市的,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全球化的現代傳媒(特別是電子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是處于消費時代或準消費時代的,由消費意識形態來籌劃、引導大眾的,采取時尚化運作方式的當代文化消費形態。在大眾文化的語境下,以電視媒體為核心的現代傳媒成為通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于電視媒體而言,電視播音主持則是傳達電視媒體情感、文化、價值判斷的關鍵與核心。因而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即可視作是電視媒體的情感表達,亦是大眾文化的“傳聲筒”。
對于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在中國傳播學研究中有這樣的論述:“藝術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真實情感。情感與語言這兩者之間是互不可分的,語言作為情感的真實載體,情感作為語言的實現目標。播音主持將自己的語言化作思想感情,或者是口語表達,或者是文字語言的聲音化,最后總是要表現出具有一定氣質傾向的聲音。真誠的情感表達可以充分體現出內心世界的活躍狀況,而并非是語言上表現出的矯揉造作與裝腔作勢。”①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是電視文化傳播的重要內容,在大眾文化的視野下,探究情感表達的內涵、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后現代解構主義的觀點來看,文化與傳媒的根本組成元件是符碼,亦即通俗上所說的“語言”。語言是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是個體使他人感知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價值判斷、思想觀念的必備元素。因而,只有準確、合理、邏輯性強、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語言表達,才能準備傳達播音主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播音主持現狀和過去的階段相比已出現很大的變革和進步,對于播音主持人員的嗓音、語言、情感表達,已不再是“眾人一聲”的標準要求,對于不同電視頻道、不同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表現,皆有具體的差異性要求。伴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迅速崛起,播音主持的職業崗位要求已日益多元化。播音主持人員在商業性質的活動和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廣告、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這已經成為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播音主持工作亦是一個門檻相對較高的工作,它不但對于播音主持的形象外表、氣質表現與身高等有具體的要求和較高的標準,同時也十分注重播音主持的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能力。特別是在播音主持人員涉獵頗廣、大眾文化飛速發展、通俗文化日漸風靡的今天,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表達對于情感的表達而言,就顯得十分重要。
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費文化,而廣播電視文本則是提供給每一個平均的受眾、供受眾解讀的文化消費品。而消費文化對播音主持語言創作和情感表達的導向有重要的影響。“播音主持”的職業本就是大眾文化統攝下的一種典型的職業形態,因而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也深受大眾文化的影響。例如近幾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語言就出現了許多網絡流行的語言和詞匯,這樣的語言設計和創造反映出大眾文化的深刻影響,傳達出一種全新的情感表達,帶來貼近受眾、貼近時代的效果。由此可見,語言表達與情感表達之間有密切的聯系。語言表達是情感表達的載體和方式,情感表達是語言表達的目的和內涵。在大眾文化的語境下,只有從創作主體的自戀意識中解放出來,關注受眾的所思所感,尊重受眾的接受主體性,才能構建起符合時代精神的語言傳播樣態,播音主持才能傳達出符合時代特色的時代情感。②
按照《播音學簡明教程》所言:“播音員的任務是把文字稿件通過再創造,轉化成有聲語言播出去。”③隨著我國播音主持事業的發展,播音主持人員對于文本的依賴性減少,而二度創作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考察播音主持人員對于節目的參與性、駕馭性和對于節目情感傾向、價值判斷的準確把握。
播音主持所傳達的情感集中體現著大眾文化的審美和價值取向,集中體現了消費文化語境下對“美”的再解讀。大眾文化特別是消費文化所主張的,是一種非中心化、大眾化、非整體性、零散的審美情感體系,是一種解構主義和泛化主義的審美特質,藝術美在媒介當中與大眾生活的美逐漸融合,并以其本身的生活性為美。因而,在大眾文化的視角下,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應當遵循受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又要引導正確的審美傾向和價值傾向,不能流于大眾文化中過度低俗、娛樂化、碎片化的表達。而隨著大眾文化的不斷流行,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建國初期,播音主持人員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把握總體上是語言表達比較嚴謹、嚴肅,情感表達莊重。近些年來,播音主持人員的情感表達風格不斷豐富,對不同節目情感表達的把握也各有側重,且與時代腳步相迎合,隨時有變化和調整。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是個人語言風格、節目風格和時代特色的有機統一,三者必須完美結合,其情感表達的效果才能得到受眾的認可。每一時代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風格特質和文化需求,脫離了時代的情感表達風格無疑是僵死的、沒有生命力的,只有與時俱進、與時代脈搏同步躍動的情感表達,才能創造出常澈常新、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廣播電視節目。在大眾文化統攝的時代里,播音主持的口語化、通俗化,情感表達的多樣化、輕松化、娛樂化、個人風格化是毋庸置疑的。
近些年來,不少研究者發現,我國播音主持的語言風格和情感表達已從傳統的形式轉型向“港臺腔”、“歐美腔”發展。特別是一些省市電視臺的娛樂節目,更是以嬉皮、娛樂、搞笑的風格為主,其相關廣播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人員也呈現出語言輕松俏皮、個人風格濃厚、情感表達娛樂傾向濃厚的特點。盡管,部分研究者稱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的發展傾向過于娛樂化,但是必須認識到,這正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特色。播音主持作為一種社會性語言符碼和文化性的情感表達,其發展受到社會、文化各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大眾文化的飛速發展,播音主持的語言風格、情感表達受到港澳臺華語主持、歐美外來語主持以及網絡語言的影響十分巨大,使得當下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詞匯包羅萬象、情感表達異彩紛呈。盡管其過度娛樂化和消解重大題材表達的風格有欠缺之處,但其合理性依舊得到了廣泛性的認可。
就以湖南衛視的主持人何炅為例,作為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其語言創作和情感表達的主要風格集中在娛樂化、搞笑、詼諧的表達上,時常被研究者批評為過于輕浮和娛樂化。但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晚會中,主持人何炅以其出色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獲得了大眾的認可。與中央電視臺以嚴謹、莊重為主的情感表達風格相比,同樣是主持重大事件的電視節目,何炅的主持則更符合抗震救災晚會的需求,表現出個人化而又十分合理的情感表達,以口語化的語言主持,以個人獨特的視角和理解方式表達對事件的情感闡述,給人以十分大眾化、平民化的、人情味十足的情感述說。這使得大眾對于這種反傳統、反宣教演講式的情感表達十分認同,從而取得了與眾不同的表達效果。
因而,不能一概而論說大眾文化語境下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風格就是戲謔的、消解性的、嘩眾取寵的,事實上,播音主持人員符合大眾文化氣質的語言風格和情感表達特色正是時代的氣質和品位,這種大眾化的情感表達不僅具有更廣泛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還將在時代的發展中取得歷久彌新的價值。
現階段的播音主持工作,由于深受大眾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呈現出與傳統播音主持所不同的復雜、豐滿的特點。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風格和情感表達不再是單一、模式化、一味追求嚴謹莊重的風格,而是在嚴謹、準確的基礎上,更注重個人的情感表達和再創作,體現出一種符合大眾文化特點的情感表達風格。
注釋
①周樂:《播音主持的語言交際與情感表達研究》[J],《新聞傳播》,2013年第11期,第77頁。
②戰笛:《消費文化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4月,第15頁。
③戰笛:《消費文化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4月,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