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忠馀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中國電視管理策劃委員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深化改革時期主流媒體的責任和使命”暨《耕耘熒屏》新書發布會。我與何丹同志出席了研討會,大家切磋研究新形勢下如何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與作用,促進改革,勇于創新,深受啟迪。會上,江蘇、上海、四川、內蒙、江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市)電視臺老臺長傳遞、探討節目形態創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入,為電視節目功能定位與節目發展創新匯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與會同仁認為,江蘇廣電總臺具有時代與社會的深刻印記和某些超越時空特質,值得我們借鑒,現簡略介紹如下:
江蘇電視臺成立于1960年,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成立于1953年,江蘇廣電總臺成立于2001年,目前擁有15個電視頻道,10套廣播頻率,以及居家購物、影視制作、電影發行放映、新媒體、創意產業園區、報紙雜志等多種業務,綜合實力居我國省級廣電媒體前列。總臺現有在職員工6677人,新聞采編、節目生產、影視劇制作、產業經營、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團隊居于全國一流水平。之所以有這樣的規模和成績,我想,與以下幾點是分不開的:
一、堅持新聞立臺,大力改進、創新新聞報道。在第2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江蘇廣電總臺共獲得4個一等獎和1個三等獎,一等獎獲獎數量居全國所有新聞媒體之首。
二、深入推進頻道頻率改版創新,著力打造精品欄目(節目)。江蘇衛視2013年全年收視排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二位,《非誠勿擾》保持省級衛視常態欄目收視第一位,《最強大腦》刷新2014年一季度全國季播節目收視紀錄。
三、著力推出一批既有市場好表現、又有受眾好口碑的精品力作。電影《白日焰火》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票房破億元,創海外獲獎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四、堅持做精做細做絕傳統業務,拓展拓寬新產業,形成“雙輪驅動”產業格局。其中傳統業務主要是指廣播電視廣告經營,江蘇廣電總臺的新產業主要包括幸福藍海、好享購物、新媒體、海外業務等,以及石湫影視創意園、麒麟文化主題街區、江心洲產業園等產業基地(園區)。2013年總臺經濟總量達123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電視業務收入57.67億元,占46.88%;廣播收入5.25億元,占4.26%;居家購物收入24.8億元,占20%;幸福藍海收入7.52億元,占6.1%;新媒體收入2.14億元,占1.74%。2013年總臺資產總額達200億,同比增長45%。
五、技術保障和基礎設施領先全國。構建了國內一流、面向全媒體業務的技術體系,近十年來承擔了20項國家廣電局的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和研究工作,2005年到2011年共獲得10次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投資15億元建成江蘇廣電城,地上36層,地下2層,建筑面積13.2萬平方米,是國內最先進的現代化傳媒大廈之一。石湫影視創意園是國家級影視創意園,規劃近1萬畝,先期開發建設項目占2113畝,將以影視拍攝為主導,以民國文化為特色,打造一個集影視產業、教育培訓、拓展和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電影就是在這里搭景拍攝完成的。
這次會議第二項內容是《耕耘熒屏》新書發布,這本書是中國電視界老臺長集體智慧的結晶,記錄了一代電視人創業和奮斗的故事,凝聚了老一輩電視人的汗水和心血,里面的文章既有史料價值,也給今天的電視人提供經驗和營養。此外,孫家正、楊偉光、趙化勇同志熱情為該書作序,這既是對20世紀90年代我國電視事業的見證,也體現了我國廣播電視領導人對省級電視臺老臺長們的深情厚誼。
最后,大家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有“主心骨”,是我們電視事業深化改革創新的指南。在當下全媒體傳播時代,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更加需要強化責任擔當,履行自身使命,確保“主心骨”不動搖,為電視改革創新再聚焦、再加力,多出謀劃策、多貢獻智慧,確保電視改革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