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廣東醫學院人事處,廣東 東莞 523808)
項目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人力資源系統中創建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機制,并得以落實貫徹,能夠充分調動學??蒲腥藛T、行政人員以及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項目管理能夠使學校員工更為高效的工作,提高工作績效,從側面能夠促進學校科研產出與智力成果創造,最終運用到實業生產過程中去,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章主要介紹了項目管理作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形式,能夠創造新型的社會收益和經濟收益,以期對于高校人力資源開發和建設提供借鑒。
項目管理實際上是管理學科的分支,它指在項目活動的進行過程中,穿插適用管理方面的知識、技術以及分析工具,最終以滿足項目的目標需求。這個過程包含,領導、計劃、組織、過程控制等若干環節。項目管理機制的建立,尤其在人力資源系統中的應用,能夠對組織本身及其外部環境產生一定的正影響,諸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競爭有序、公平責任意識的培養等等。
而所謂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中的應用即是指為了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健全,或者制度設計者為了達到一定的工作目標,所采用的培訓、組織、領導與過程控制法,使得教師的潛在科研能力和教學熱情有所激發,按照公平、有序、正義的標準競爭發展,自覺的按照學校目標的設定努力工作和奮進的活動。它是一個以創造各種正向效益為指向的動態組織系統。在眾多的效益中,經濟作用的產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學校按照項目管理對于教師資質、人才培養、考核標準等若干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把關,最終使得教師能夠發揮其所長,按照所在學院和學校目標努力工作,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素養和觀念意識,最終增強學校的凝聚力,使教師本身的智力成本產出經濟效用,并且結合高校的科研狀態,使其智力成果轉化為社會產品,帶來經濟的發展與產值的提升。
要想準確把握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中產生的經濟效用,必須首先明確這類效用產生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理解為什么項目管理會在高校借助人力資源這個平臺產生經濟效用以及產生經濟作用的具體表現方面。
1、普遍性
應該說作為管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項目管理自從步入工業社會以來作為一種普遍的活動內容,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可以說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成果都借助于各類項目管理而落實。具體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因高校的公益性質使其面向大眾開放,而高校正是社會精神文明風尚的引航者以及先進科學技術的誕生地,正是一項項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的突破才使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日飛猛進。項目管理直接運用到高校人力資源開發與人員管理上面,將會規范其科研行為,借助普遍化的運營方式,最終產出高效的經濟利益。
2、目的性
項目管理的概念從建立之初就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通過項目的開展和控制,最終要實現或保障組織達成特定的目標與成員需求。而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中進行運用,實質有著規范學校運營、提升教師素質、獲得良好社會聲譽以及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多種目的。但是最終仍將落實為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根本上來,馬克思眼中的“人民精神極其高尚、物質極大富有的自由社會”需要依靠生產力的極大發展,所以項目管理的經濟發展目的性是其應有之義。
3、集成性
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用中具有集成化的特性,高校人力資源開發具有相當的規模,而其產出效用(包括經濟作用)也是規?;摹R虼嗽陧椖康倪\用和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項目各分類要素和專業配置,同時對于經濟目標的達成也必須分步設置好子目標。只有規范項目管理,才可以獲得集成化的效益。
4、創新性
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進行應用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用,其有著鮮明的創新特性。具體包括兩個層面:第一,項目管理作為管理學方向的模式應用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去,并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這種做法本身就具有原創性和突破性;其二,任何項目管理的實施都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每一種管理都有著其獨有的特質和運行方法,尤其將它應用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去,更需要創新管理模式和路徑,不能因循守舊,否則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設定。
項目管理由人來實施,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而經濟的發展推動依然依靠人,所以在衡量和掌握整個項目管理的實施運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住人這個關鍵詞,要充分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以實現教師自我價值和學校目標為統一,最終激發并形成其個人的智力成果,形成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效果的好壞與教學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高校教師群體的職業使命感和道德操守。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推動和運用項目管理法十分必要,其能夠產生極大的經濟推動和引導作用,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導向作用
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實施項目管理的辦法能夠引導教師員工按照學校的發展規劃去努力,可以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其產生的經濟作用能夠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航向。高校運用其特有的智力群體和學術科研,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用。此外,將項目管理運用到人力資源調整的過程中去,能夠使得教職工提升思想素質、淬煉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其運用自我所學回報社會,在高校教師這個高素質群體正向社會觀價值觀的引導下,必然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良之風產生洗滌效用,督導經濟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運行。
2、動力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發展、經濟進步需要依靠科學技術,而高校是科學技術與新型智力成果產出最為高效的地方。作為智力成果的培養園,高校把科研成果貢獻到社會經濟之中,實現整個社會軟實力的提升。而這種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源源不斷的,依靠項目管理的舉措,使得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讓每一位員工都形成較為堅定的信念、動力,形成積極向上、不甘落后,比業務、比素質、比科研、比技能的良好環境氛圍,最終為科研產出,人才培養不斷的添磚加瓦,提供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實驗表明通過項目管理的目標設定和過程掌控,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個體熱情與工作動力,使得他們的潛能源源不斷得到發揮。
3、優化作用
項目管理可以通過過程的掌控,面向社會對學校的人才培養進行及時調整和反饋,使其起到的經濟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針對項目管理的目標設定,對學校人力資源進行結構優化,使得對應的社會行業發展與經濟結構人才需求得到優化。社會的發展依靠人,人力資源是當今社會的競爭關鍵。高校通過項目管理的實施能夠起到特定的經濟效益,而建立在該管理和掌握機制上,使得社會經濟發展確定明確的航向,這樣就實現了“源”與“流”的掌控。教師科研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將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培養,學生走入社會其個體技能和知識素養將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與整體進步起到重要影響,所以,從高校這個培養人才的基地出發,采用項目管理的形式,對于優化經濟結構大有裨益。
4、穩定作用
項目管理的實施使得原本項目運行具有了更強的可操作和掌控性,對于社會需要的人才,高校經過人力資源的項目管理,能夠適其所是,對癥下藥,從而彌補社會人才的缺口,確保行業經濟的平穩運行。除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項目運用對于經濟平穩發展還體現在其員工整體素質的高水平,社會的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的穩定。確保高素質社會人才的培養才能使得大眾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去生活,而較高素質與技能的人才培養可以形成社會的中產階級,處于“橄欖球”的中部階層,應該很大一部分來源自高等學歷者,他們最終成為整個社會的穩定劑和基石。因此,項目管理的應用可以使得社會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項目管理應用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與項目管理的組織目標設定、過程監控以及效用反饋運行模式密不可分,通過嚴格的人員篩選、評估與培養最終使得高校人力資源得到優化,使高校員工激發出積極性、創造性,將其科研智力成果運用和轉化到社會實踐中去,并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經過項目管理淬煉后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本身能夠成為社會經濟推動的支柱,他們以及他們培養出的學生能夠使得社會階層更加優化、經濟發展動力更加充足、經濟結構更加穩固。因此,只有充分重視和嚴格規范項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中的應用,才能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竭的動力。
[1]周東斌,任玉榮.項目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J].航天工業管理,2004,(10).
[2]張皓.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原則探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