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艷 熊中宏
(1南京工業大學政治教育學院; 2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建設,其中社會建設既是對和諧社會理論的豐富和完善,也是社會轉型的時代必然要求。而現代和諧社會能否建成的關鍵因素,則是符合中國改革發展需要的“現代人”培育。規則意識培育是“現代人”培育核心內容之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與規則意識培育的融合,可促進其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有利于更好地服務社會。本項研究以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學院2011級學生為試點,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于“概論”課與規則意識培養的融合進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了一定成果。
系統探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規則意識的理論契合點,從理論層面將二者有機融合是推進“概論”課與大學生規則意識培養融合的基礎。因此本項研究首要環節就是在試點班級本門課程理論教學中,結合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學習,從學理層面,深入分析規則意識的內涵及其學理依據,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論訓練。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把人類從自然界中提升出來,以人類社會的形式和力量獨立于自然界。正是在人類交往實踐活動中,形成了各種制度、法規、道德等社會規則體系,將不同利益訴求與目標的個體整合成為有機的社會系統,人的生存與發展得以實現。實踐創造出了人之為人的一切特質,決定著人的本質的社會性。“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①社會關系的形成與維系無不受種種規則的制約,人們對于行為的選擇也無不限定在既有的社會規則框架之中,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也受社會規則的保護。②
在人類實踐活動過程中,不同個體多元利益沖突、互動與整合孕育了規則,規則也成為保障每個人合理權益的基礎。它承認不同個體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與目標是合理的,但如果沒有規則的約束,不擇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與目標,就會使所有有關各方的自我利益大都受損,因此大家都必須遵守共同的、保障每個人自由與權利的規則。規則保障的自由是一種相對的自由,它既賦予人們以權利,又賦予人們以義務。只講權利的自由是絕對自由,只講義務的自由是虛偽的自由,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對自由的摧殘和破壞。
規則明確了人與人在實踐活動中的行為界限,對人與人之間利益沖突加以合理的限制與化解,實現人與人的合作,建立起社會秩序,構建起和諧社會關系。秩序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爸刃蚰耸且磺惺挛锇凑找欢ǖ囊巹t或規律呈現出的和諧狀態。從人類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和經驗來看,不論在自然界、動物世界還是人類社會,秩序都是普遍的、絕對的、衡長的、確定的和連續的,而無序狀態則是特殊的、相對的、暫時的、不確定的和非連續的?!弊非蠛椭C一直是社會關系運轉過程中人們所追逐的理想境界。
規則是在實踐交往活動中所形成的,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必須遵守的科學的、合理的、合法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規則是人類和諧存在與發展的保障,也是人類自由、公平、正義、平等價值實現的保障。規則在保護社會關系穩定的基礎上,才可能進一步保障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實現,在當前社會利益多元化、社會沖突凸顯的狀態下,人們對規則調控社會的有序性更加依賴。規則意識就是對規則的認知、認同、尊重和信仰,并自覺遵守規則的觀念。它主要包括規則認知,即行為主體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及調節這些關系的各種規則的了解和掌握;尊重規則意識或規則至上意識,即對既成的規則保持崇敬、信仰并自覺地去遵守的意識;規則意志,即行為主體在現實情境中就是否按規則行事做出決斷并付諸實踐的能力。③加強規則意識的培養,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的一部分,旨在通過對規則的認知,明確人與人在社會關系處理過程中的行為界限,進而形成對規則的認同,以規則作為自身的行動準繩。④
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個人與社會及權利與義務的辯證關系等基本理論為基礎,透徹解析規則意識內涵及其學理依據,從理論層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規則意識融合,使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具體化、現實化,也使學生真正了解并從內心深處認同規則意識。
人們在規則意識的指導下產生規則行為,進而形成規則行為模式和習慣,這是我們進行規則意識教育的最終目的。然而要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和習慣,實現知行統一,單靠簡單的說教和灌輸是遠遠不夠的,而這也是造成學生規則意識薄弱的原因之一。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只有在生活的情境中,通過體驗,學生才能深切地感到觀念、原則的重要意義。因此,除了理論教學環節的理論學習之外,還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學生進行規則訓練與實踐,深化理論學習,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首先,對學生進行規則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積極自治、規則至上”意識,并養成學生在遇到問題、解決沖突時,運用一定合理規則應對的方法與能力。以羅伯特議事規則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在試點班級為學生講授議事規則基本原則與流程。
議事規則的基本原則:“一時一件的原則”,就是同一個時刻,大家只談一個問題,你可以旁征博引,但必須是為了論證當前這個問題;“文明表達原則”,具體說就是不可以人身攻擊,不可以懷疑別人的動機、習慣和偏好;“發言的時間限制原則”,每個人每次發言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然后,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別人不可以打斷;“主持中立原則”,主持人要監督規則,主持人不應參與發言,如果他想發表意見,就要把主持人的位置讓給別人,直到這個問題討論結束。
會議流程以“動議”為中心衍生發展。一個動議,必須說清楚花多少人力、物力,在什么時間階段,具體做什么,達到什么目標等這些明確具體的內容。一個動議的通過分為六步,第一步就是有人提出,就是提議;第二步附議,就是除了主持人和動議人之外的任何一個人說一聲“附議!”,意思是他認為這個動議值得現在討論,只要有一個人附議,主持人就必須請會議討論這個動議。沒有人附議,這個動議就必須忽略;第三步是主席陳述議題,目的是讓大家明確到底討論的題目是什么,不要跑題;第四步是辯論,或者叫討論,是非利弊,如何改進,都在這個階段;第五步是表決;第六步是宣布表決結果。于是一個動議就結束了,然后才可以提出下一個動議,如此循環。
接下來,在議事規則理論學習基礎上,結合經典案例觀摩對學生進行相關培訓。選取一個規則議事經典案例供學生觀摩,教師分析、講解。主要分析其議事原則與整個流程,其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期間,采取教師提問,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總結的方式。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個議題:如成功路上情商與智商哪個更重要,供學生分組討論。議事規則訓練是議事規則實踐的基礎,后面的規則實踐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因此規則訓練分組與確立主持人都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的。首先小組成員用5分鐘的時間,將答案及理由寫在紙上,小組主持人說“討論開始”之后進行自由討論,討論時間限制在25分鐘以內。在討論開始時每個人首先要用1分鐘時間闡述自己的觀點。注意:每人每次發言時間不要超過2分鐘,但對發言次數不作限制。在討論期間,每個小組的任務是:整個小組形成一個決議,即對問題達成一致共識。小組主持人在討論結束報告討論情況和結果。規則培訓重要的是讓學生熟悉議事規則原則與流程,并訓練學生盡量遵循這些原則與流程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為后面規則實踐進生活打好基礎,而結果并不重要。
最后就是規則實踐進生活。安排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針對宿舍、班級、學院、學校等所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及不合理的規則,選取其中之一,作為議題,按照所觀摩、培訓的議事規則進行討論,并拿出具體方案,并提交一份完整的議事報告。如具體到宿舍在夏季該不該裝空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如何解決宿舍學生作息時間不統一問題,如何有效開展集體活動,到學院及學校乃至社會上相關規則的合理化等廣泛討論,并拿出具體方案。最后,安排一節課時間進行課堂交流討論。由各小組長展示匯報實踐成果,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點評、答疑解惑,并從總體上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理論總結。最后根據學生參加規則培訓、參與小組議事規則活動、參與課堂討論等的綜合表現,打分記入平時成績。盡管學生按規則行事的過程還存在許多不足,提出的方案不盡完善,有的還很幼稚,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正踐行了按照規則來處理問題、沖突,并參與修正規則的過程,提升了自身的規則意識與按規則行事的能力。學生從中也發現有許多復雜難解的問題都簡單化了,自身的主人翁意識也得以增強,體會到了平等參與,規則處事的好處。
對于學生的規則議事活動,教師要給予有效指導,并在學生成果交流展示的過程中能從理論層面點評,答疑解惑。對學生參加規則議事活動的感性體驗,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理性加工整合,引導學生確立正確規則意識,激發學生將規則意識轉化為內在信念、生活態度、行為方式。
學生管理老師直接面對學生,負責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學生思政狀況考評、學生黨建組織、學生社團及其活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管理。學生管理思政教育環節,是學生行為養成主陣地。因此本項研究在學生規則訓練與實踐環節,與試點學院學生管理老師協作進行。學生管理教師根據在學生管理事物中所歸納的一些典型突出的問題,給學生提出建議,并幫助學生確立討論議題。對學生的討論結果,所提出的方案給予客觀評判,并與學生及時充分溝通、回復,對于一些建設性的有效方案也可參照去推動實施。這樣有利于把學生議事活動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事務管理。
通過學生依據規則參與校園日常事物活動,營造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彰顯學生主動精神,使學生在民主參與中生成規則意識,在情感體驗中將規則意識內化為行為與習慣。
本項研究從理論層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規則意識相融合,既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具體化、現實化,也有利于有效解讀公益精神,并為其確立學理支撐。
本項研究實踐環節,在任課教師與學生管理教師的分工協作下進行,對于雙方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他們有效融合找到適當的銜接點。
[1]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2]常沛.論規則意識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J].學習月刊,2010,(10)下.
[3]李和民.論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J].中國林業教育,2007,(1).
[4]孫秀麗.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媒介[J].科教文匯,2012,(1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