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童,董 鑫 ■山東省裝飾集團總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環境藝術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環境加藝術或環境加裝飾。它是綜合運用各種藝術和科技手段,使人生活的周圍環境不但能滿足人的休憩、工作、交通、聚散等物質要求,還要滿足人們審美、參與、安全、隱私等社會心理需要。環境藝術是整合的藝術。它把環境構成的諸多要素一建筑、山水、樹木,道路、廣場、公共設施等和諧地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創造性地解決環境問題的著眼點始終是兼顧環境的不同特點,既要展望未來,又要尊重歷史、民族、宗教等文化特性;既要巧妙利用環境,又要善于保護環境系統,使人與環境建立在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環境藝術是人們為了滿足個人和社會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環境的品質,對建筑室內、室外及城市環境進行的一種整體的、美學的藝術再創造。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室內外設計、裝修設計、景觀園林、景觀小品等,這些都是圍繞環境藝術所進行的設計和裝飾活動。環境藝術更廣義的概念和范圍幾乎涵蓋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環境和與美化裝飾有關的設計領域。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自然景觀的選擇和人文景觀的營造,它成為民族傳統的縮影和現代文明的集錦。環境藝術設計包含極為豐富的信息,它通過空間的組合秩序,實現生活環境等
的協調,以優化人的心理精神狀態,減輕人的生活負擔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環境藝術設計”融合了多學科的相關內容,涉及藝術與技術兩大領域,與社會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環境藝術設計是以創造具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品味的環境為目標,研究人類對生存環境的審美要求和審美規律,使環境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服務、激起人們的美感,并且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產效率和調節心理情緒等,所以在“環境藝術”中,人的主觀因素至為重要。
“環境藝術設計”所追求目標應該是創造一個綜合的系統,在這個復雜的系統里,人與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元素。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1)講究生態環境。環境,從廣義上講,是圍繞大自然生物體周邊的一切外在狀態,當然,人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因素,而大自然中的陸地、海洋、空氣、植物、水則是構成環境藝術設計所研究的對象,人們對原生態的環境進行探索與研究,從而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2)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環境藝術設計通過造型、光色、尺度、比例、材料、質地以及形式美的法則去營造一個適宜功能的環境,同時還要研究空氣、聲音、溫度、氣味等因素,因此,“環境藝術”既要有視覺的因素,也要有聽覺的和嗅覺的因素,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它是一項主客觀融合的創造。(3)建筑是環境的重要載體與體現者。建筑是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境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4)環境藝術是“情”與“景”的完美統一。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的設計實踐過程中要體現人文關懷,從而把選景升華到營造意境,最終達到環境與人的統一、真實情感與真實環境的統一。(5)環境藝術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必須深入地考慮人的生活方式,并對時間、空間、氣候、季節、地勢及社會等諸多要素進行分析,不斷調整人與環境之間的適應關系,以最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從而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環境藝術設計的總體目標就是在追求環境設計美觀的同時,又能夠滿足生活其中的人的各種需求,同時又不破壞環境,使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在如今的環境藝術設計中,追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其存在的主題元素,將生態藝術融入盡可能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確保在不斷提高人類生活環境舒適性與美觀性的同時又不降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常常會用到植物生態學,若想將植物生態學的原理結合自己創作的特點在作品中予以運用,就必須充分的了解植物生態學,并對植物生態學的健康性進行設計,同時對其他的設計因素進行過濾與整合,使環境藝術設計趨于完美,真正做到人民所需。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個性化的最好體現就是風格。在這個追求個性與張揚的時代,個性化的風格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環境藝術設計要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風格,除了需要設計者的獨特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外,還需要用戶本身投入到設計當中,這主要是因為環境藝術設計是面對大眾的,是為用戶服務的,只有用戶自己本身覺得是一種享受,此種設計才算成功。并且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種類多樣,像前面提到的生態型,還有大多數人喜歡的商務型或者少數者喜歡的古典型,喜好因人而異。不管怎么說,環境藝術設計中追求個性化的風格已成為不可逆轉趨勢。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如果說風格是其個性化的最好體現,那么顏色就是體現個性化的最優媒介,同時也是設計中最難以把握的因素。在環境設計中,一定要把握好整個設計中顏色的整體性與協調性,使用的顏色應能夠與人的視覺感官相結合,讓人覺得舒適、平靜,而不是激情、煩躁與不安。另外,環境藝術設計最大的目的就是宜居性,所以在使用顏色時,首先要確定整個環境的基調與主題,然后選擇與主題相符合的顏色,在選擇顏色時一定要注意主色調應是平緩而舒適的,在平緩、舒適的色彩中再加入一點亮色,注意亮色的成分一定不能太多,否則就達不到宜居性的目的。
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同時也強調藝術與科學的統一,強調將自然環境融入到人類生活當中,或者將人類生活放置在自然環境當中,但要做到這些,同時又要實現居住的舒適性,就需要運用到當代的先進技術。將科學技術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使環境藝術設計充滿現代化的氣息,不但能夠體現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可以為人類創造出舒適、美觀的生活環境,達到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總體目標。
環境藝術設計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等在內的全部環境。它更多的強調空間氛圍的藝術感受,注重實體與虛空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從而創造出理想的生存空間。人類理想的環境應該是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社會制度的文明進步,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生存空間的科學建設,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有的研究領域。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屬于多元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所以它的個性化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指正。
[1]陳維佳.環境藝術設計及個性化研究[J].青年文學家·藝術鑒賞,2014年.
[2]何禮.論環境藝術設計及其個性化[J].美術科技,2013年.
[3]王榮華.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及個性化[J].美術視點,2014年.
[4]劉斌.試論環境藝術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個性化[J].城市資源與環境,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