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寧,周浩偉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四隊,江西 景德鎮 333000
作為長期形成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煤、石油、天然氣及其他金屬、非金屬都屬于礦產資源。經濟發展需要,人口數量增多,加上礦產利用率較低,導致現在出現了礦產資源短缺的局面。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已有礦產資源,同時還應積極開發新礦。受地質地形條件限制,找礦工作有很大難度,需要高新科技和資金支持。地質勘查是找礦的準備工作,通過分析勘察數據,可預測礦產所在位置、礦產含量,需加強重視。
礦產多埋于地下,受地質構造、水文環境等影響較大,在找礦之前往往要認真開展地質勘查工作。主要是對某區域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下水、巖土等采樣分析,然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對礦產的位置、形狀、儲量等做出初步判斷。勘察內容可從以下4方面考慮:
(1)礦產資源有限,在開發時就應尋找接替資源,使得礦產資源能夠持續供應。尤其是一些危機礦山,或有一定規模且對當地經濟影響較大的礦山,應確保其接替資源有足夠的潛力。同時結合市場需求、地質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有重點地進行勘察。
(2)合理利用已有礦山,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十分重要。在礦山生產勘察過程中,通常要借助先進的勘探設備,采用科學的勘探方法對已有礦區進行勘察,進一步確定其資源儲存量。考慮到長遠發展,還需對現有礦山的周邊區域進行勘探,掌握其地質條件、水文環境等基本信息,估測新礦山的開發方向和范圍。勘探時還要做好全面記錄,根據記錄結果制定采礦規劃,并了解礦山的服務年限,實現科學的開發利用。
(3)加大對緊缺礦床所藏資源的開發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其伴生礦及尾礦也應受到高度重視,國家部門應制定相應的制度對其展開綜合評價和勘探。同時要合理規范地進行礦產生產和利用,以緩解資源緊張的矛盾。
(4)勘查工作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在關閉階段,此時礦產資源已經全部開發,但礦山的生態環境急需保護。所以在關閉前后應全面檢查地質環境,并詳細記錄關閉地址、前后變化等內容,然后向上級匯報。
先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1)礫石找礦法。通過對巖層礫石的形狀、硬度、紋理、形成時間等因素分析,預估礦產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很多礦石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受風化作用或水流沖擊會逐漸形成礫石,多在礦藏周邊分布,且分布范圍較廣。對礫石整體性能加以分析,結合其形成的外力作用考慮,可初步判斷礦產種類及分布范圍;
(2)地質填圖法。強調以理論分析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找礦中有著廣泛應用。因涉及巖石分布、地質構造、礦產儲量等因素,常會將該方法所用的比例尺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以方便全面分析,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并總結內在規律。其關鍵在于地質點的布置,包括基本點、加密點、產狀點;
首先,在找礦之前應做好全面規劃工作,具有前瞻性,并認真開展地質勘查,將各項工作積極落實,詳細合理地部署。如采用地質填圖法時,將填圖比例設為1:40000,然后利用穿越法布置勘察路線,并跟蹤探索。實際勘察時,應提前設置一條主干線路,線路距離為400m—700m,點距離為200m—400m。進行深度勘察時,應按照3個/m2的標準在地下水的一、二級水系設置采樣點。在對巖土、水文等取樣分析后,計算勘察點的坐標位置,綜合所有勘察數據繪制相應的分布圖,并借助專業軟件加以分析處理。準備工作做好后,才能更好地開展找礦工作。
其次,找礦工作涵蓋了多個專業的知識,且要有足夠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支持。所以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積極落實,加強管理,改善當前的局面。政府要適當引導支持,同時有必要加強和中外企業的合作,使得礦產資源能夠正常開發利用。在技術方面,要堅持研發高新技術,提高勘察找礦隊伍的科研水平。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如X熒光技術。該技術能夠快速獲取全面信息,且精確度都很高,可反映出礦產位置、地下結構、礦層厚度等重要信息,在找礦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不足之處在于礦產粒徑、均勻性、含水量、平整度等會影響分析結果,雖然偏差較小,但也應盡量避免。
另外就是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的結合使用。新方法固然有其優勢,但傳統方法是基礎,不應全部否定。而且實際找礦中存在各種影響因素,單一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通常會多種方法相結合,利用傳統方法和新方法的優勢進行找礦。
某礦產開發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有一定規模,且貢獻甚大。1980年——1983年三年間,通過勘探發現一座鉛鋅礦,儲量約有30萬噸;1985年利用物化探技術對此礦進行更深一步地探索,發現更大的異常范圍,共提交鉛鋅資源達150萬噸。之后幾年間,通過充電測量又多次發現異常,先后使該礦延伸了215m,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其勘探找礦的要點做了總結:
遵循適度超前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根據當地地質條件、經濟水平、資源分布狀況進行合理布局。以重點成礦區域的勘查工作為主要內容,并不斷拓寬領域;眼光長遠,積極與大企業合作;不斷完善體制,合理利用財政資金;創新科技,提高企業的勘察能力。
結合勘察難度和經濟條件選擇合適的勘察技術,確保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勘查技術要實用,且要體現出先進性,并能夠進一步改善;采用多種勘查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靈活選擇靈活使用。
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尋找礦源階段中的作用。政府可以積極引導商業性質的尋找礦源工作,尤其在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現階段,政府應切實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前期礦產勘查工作,為其灌注資金,指明方向、降低后續勘查降低風險、并引導其他資本途徑注入資金。同時還要完善有關勘察礦源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體系,降低探礦者的風險、提高探礦者的利益。其次解決“探礦權”和“采礦權”兩權分割的問題,確保“探礦權”可以順利向“采礦權”過渡。
我國當前面臨著礦產資源緊缺的現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發展,因此必須做好找礦工作,尋找更多的礦藏。因要考慮很多問題,須有可靠的技術支持,并提高地質勘查能力,積極研發新的找礦技術,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
[1]趙運江.地質勘查和找礦技術探析[J].地球,2014,22(7):109 -110.
[2]陳乾龍,代普禹,王祥林.常見地質找礦技術與地質勘察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0(11):124 -126.
[3]溫中明.淺談地質勘查及找礦技術要點[J].大科技,2014,23(1):176-178.
[4]徐學飛,牛力功,劉鵬龍.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要點[J].科技傳播,2012,24(2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