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錦 ■廣西大通建設監理咨洵管理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7
我國從工業發達國家引進項目管理的概念、理論、組織、方法和手段,已歷經二十多年,但是多數業主方和施工方對信息管理并不十分重視,工程信息管理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即使我國現階段的網絡已經發展到了光纖和移動4G的時代,但是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手工計算匯總、單機使用無聯網共享等方式和模式上。信息反映不及時,信息處理不快捷速、信息公開也不透明,從而引起施工處理不及時、生產效率低、工期和費用調整等情況。據國際有關文獻資料介紹,建設工程項目10%~33%的費用增加與信息交流存在的問題有關;在大型建設工程項目中,信息交流的問題導致工程變更和工程實施的錯誤約占工程總成本的3%~5%。應當指出,建設工程最薄弱的工作領域就是信息管理。
在項目決策過程、實施過程(設計準備、設計、施工和物資采購過程等)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信息,以及其他與項目建設有關的組織類(編碼信息、單位、項目及項目管理組織)信息、管理類(進度控制、合同、風險及安全管理)信息、經濟類(投資及工作量控制)信息,技術類(前期技術、設計技術、質量控制、材料設備技術、施工技術及竣工驗收技術)信息和法規類(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信息,都是建設工程項目的信息。通過對各個系統、各項工作和各種數據的管理,使項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獲取、存儲、存檔、處理和交流。項目的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項目信息傳輸的組織和控制為項目建設的增值服務。
業主方和項目參與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務,各方都應編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冊,以充分利用和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實現有序的、科學的信息管理,規范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手冊描述和定義信息管理做什么、誰做、什么時候做和其工作成果是什么等,具體包含、信息管理的任務(信息管理任務目錄)、信息管理的任務分工表和管理職能分工表、信息的分類、信息的編碼體系和編碼、信息輸入輸出模型、各項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圖、信息流程圖、信息處理的工作平臺及其使用規定、各種報表和報告的格式,以及報告周期、項目進展的月度報告、季度報告、年度報告和工程總報告的內容及其編制、工程檔案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等制度。
在國際上,許多建設工程項目都專門設立信息管理部門(或稱為信息中心),以確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有一些大型建設工程項目專門委托咨詢公司從事項目信息動態跟蹤和分析,以信息流指導物質流,從宏觀上對項目的實施進行控制。建設工程管理的流程復雜,建設工程的數據量龐大,必須建立完善的數據庫供資料查閱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的方法大致按信息內容分類、信息編碼、電子化數字化處理等幾個步驟進行。
建設工程信息可分為組織類信息、管理類信息、經濟類信息、技術類信息、法規類信息。組織類信息包括工程建設的組織信息,項目參與方的組織信息,參與工程項目建設有關的組織信息及專家信息等。管理類信息包括與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有關的信息等。經濟類工程信息包括建設物資市場信息,項目融資信息等。技術類工程信息包括與設計、施工、物資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法規類信息包括各項法律法規、政策信息等。
為了有效方便地存儲、處理、使用信息,必須對項目參與方、項目組織結構、管理信息(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技術信息、經濟信息、法律法規信息、項目的往來函件、工程檔案等等進行編碼,運用互聯網管理平臺處理信息,實現電子化數字化處理,以求信息數據共享。
針對管理流程復雜、數據量龐大的建設工程信息,應利用由一系列的計算機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及傳輸系統組成網絡的信息處理平臺進行信息技術管理,靈活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實現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繪圖儀等組成硬件系統;操作系統、網絡協議及網絡專業信息管理應用軟件(如項目管理軟件Microsoft Project、工程項目計劃管理系統TZ-Project、工程項目管理系統PKPM)等組成軟件系統;傳輸系統則由數據傳輸線路、網橋(Bridge)、和網關(Gateway)等組成,用以實現網絡連接和數據通信。
通過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進行信息交流處理、收集和發布信息,使工程信息能夠集中存儲、快速交流和資源共享。
雖然項目參與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但參與各方都是同時服務于同一個項目,所以,必須建立項目信息門戶。門戶是一個互聯網門戶站,用于各類工程管理。項目信息門戶是項目各參與方為了信息交流、共同工作、共同使用的和互動的管理工具,由項目業主作為項目信息門戶的主持者。基于互聯網的項目信息門戶(PIP)可以進行信息交流處理、項目文檔管理、召開網絡會議、互聯網遠程教育與培訓、收集工程項目信息等。
實現工程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利用,就形成了工程管理信息化。通過管理信息化,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業主方投資控制、施工方成本控制、進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的功能。
工程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類似項目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有利于項目實施期的項目目標控制,也有利于項目建成后的運行,而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也包含在項目決策階段、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的管理中。通過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使信息存儲數字化和存儲相對集中、處理和變換的程序化、信息傳輸的數字化和電子化、信息獲取便捷、透明度提高、信息流扁平化,形成對項目信息的檢索和查詢方便、數據和文件版本的統一,有利于項目的文檔管理;提高數據傳輸的抗干擾能力、傳輸的保真度和保密性;提高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所以,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達到為項目建設增值的目的。
工程管理信息化屬于建筑業和基本建設領域信息化的范疇,在建設一個新的工程項目時,應重視開發和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同類或類似工程項目的有關信息資源。
為實現項目管理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應實現管理信息化,運用網絡的信息處理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各項目參與方的協同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業務的精確度,降低項目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逐步縮短與先進發達國家的工程建設信息化程度的差距,提高我們的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1]曹吉鳴.工程施工管理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呂彩虹.建設工程項目信息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