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萍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財經與物流管理系,廣西 柳州545006)
中國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農村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迅速發展起來,它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其發展實踐中也出現出了諸如數量少規模小、運行機制不健全、外部環境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新型農業經濟的發展。
自2007年國家專門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來,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我國農民合作經濟蓬勃發展,并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基本態勢。
近年來,我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綜合農業部等機構的統計和估算,2007年底全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2.65萬家,而到了2012年底,全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8.9萬家,年均增長率39.9%;入社農戶5300多萬戶,約占農戶總數的20%;全國范圍看,山東、江蘇、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吉林、安徽等省份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增長較快,約占全國總數的53.4%。1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2012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2012年農村經營管理情況統計分析報告之二[J/OL].
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中國農村發展產業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也是中國農村一種先進生產關系的實現形式,總的來講它的功能是為其成員提供系列化服務,發揮整合資源、發展農村產業、搞活經濟、致富增收的作用。現實操作來看,其功能從起步時的技術互助、信息共享,逐漸擴展到資金、技術、勞動等多方面的合作,從生產服務逐步向生產、流通、加工一體化經營發展。根據相關問題研究者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合作組織對其產品進行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商標出售,其中72.41%的合作社對收購的產品進行加工和分級包裝,73.44%的合作社出售產品時統一品牌,64.96%的合作社的同一品牌進行過商品注冊,62.61%的合作社進行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質量認證。另外,2馬彥麗.促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P28.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域也日益廣泛,現在已涉及種植、養殖、農機、植保、林業、技術信息、手工編織、農家樂等等多個農業生產部門。
首先,就組織的管理機構來說,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組建了如會員大會、理事會、理事長和監事會等具體的經營部門,其中社員大會或社員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是經濟組織的執行機構,理事長一般由理事會或社員大會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舉產生,監事會是合作經濟組織的監督機構,由社員大會選舉產生。規模較小的合作社一般由理事會負責日常的經營管理,規模較大、業務內容較多的則在理事會下設立總經理及其他若干部門;其次,組織的決策機制主要是一人一票的方式。據有關學者對173個合作社進行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樣本合作社(77.1%)采用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只有11.4%的合作社明確表示按照一股一票的方式分配投票權,還有10.3%的合作社表示以一股一票為主、一人一票為輔的方式投票。3同 2,P107.另外,在收益分配方式方面,一般都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在社員的加入和退出方面,絕大多數合作社都堅持自由自愿的原則,并建立了相關的規定。
為了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都積極采取了許多支持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發布,與此相配套的還有《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8號)、《示范章程》(農業部第4號令)等幾個重要的法規。稅收方面,有2008年財政部、國務院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 [2008]81號),在金融方面,2009年,農業部與銀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貸支持。2013年,國務院建立由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等9個部門和單位參與的《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促進我國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另外各級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中央部門的號召,為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優惠政策。
就目前來講,我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基本態勢,但是,由于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還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發展,組織發育的層次也比較低,運行機制還不夠成熟,因此它的發展還面臨著種種因數的制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雖然我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增長很快,但是與農業發達的國家相比,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國的平均數在2012年底才達到20%。而目前美國平均每個農戶參加2.6個合作社,法國、澳大利亞、日本、荷蘭等國家90%以上的農民都加入了合作社。從規模上來看,據農業部2012年農村經營管理情況統計,平均每個合作社有近70個成員,雖然近幾年這一數據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大多數合作組織的成員數量并不是很多。從服務帶動功能上來看,目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著服務項目單一,缺乏必要的社會聯系,多數組織只是局限在經營同一農產品的幾十戶人家,而跨行業、跨區域的比較少,具有高技術設備、大型銷售網絡、全方位信息等高水平服務的比較少,這就造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效能。
一是雖然絕大部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了規范的章程,但很多時候并不“照章辦事”,而使這些章程流于表面;二是部分合作社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于是造成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社員利益間關系連接不緊,這就大大降低了社員為合作社服務的積極性;三是缺乏管監督機制和管理人才,據有關研究者對浙江省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全省1.5萬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專業合作社社長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僅占31.9%,平均年齡47歲,在專業合作社中工作的全日制普通專科以上的畢業生僅為404人,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一。4農業部課題組.農業農村經濟重大問題研究2010[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P154.
雖然國家制定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許多政策在執行中缺乏具體的實施對策,仍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明確。一是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雖然規定農業、工商、財稅等部門應對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予以支持,但是缺乏具體的法律法規細則進行明確的規定,于是各部門就會因為責權不明確而失去協調一致的“抓手”;二是稅收等優惠政策不夠明確,落實力度不夠,由于目前的稅務部門并沒有將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單獨的納稅申報主體類型,于是就出現了減免稅收政策普遍存在著手續復雜、費事費力的現象,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合作社建設配套倉儲、加工、監測等服務設施用地方面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在基層的實際操作中仍然很難有效落實。
規范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需要市場力量的推動、社會力量的支撐、政府力量的大力扶持,只有這樣才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并促進其內部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
通過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知識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農戶能夠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而使更多的農戶能夠積極地加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或根據所在區域的狀況建立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應通過廣泛動員種養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產品購銷大戶、產品營銷經紀人等組織和個人發揮各自的優勢興辦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覆蓋面。另外還應圍繞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的原則,重點開發一些名、特、優產品,并使一些優質產品取得一些專用標志,形成品牌效應。并通過引導更多的合作社介入到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中,實現一體化經營,增強其服務帶動能力。
為了規范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我國已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地位,并對國家支持和促進其發展的一些政策和方式做出了規定,但這部法律是原則性的規定,其許多內容還需要作進一步的解釋和完善。應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在財政扶持、稅收優惠、工商登記、用地管理辦法等方面制定出較為具體的配套法規和管理辦法,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項工作的開展能夠有章可循。另外,各地方政府部門也應參照中央部門的法規和辦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適合本地基本情況的實施細則。
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有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利用自身資源,增強組織自身的凝聚力,提高經濟效益。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一是在廣泛征求全體社員的意見基礎上,制定嚴密的組織章程,并通過監事會監督組織章程的遵循狀況,使合作社組織不斷走向規范化;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理順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的職責權限,使其各司其職,提高組織運行的效率,實行社務公開、財務公開,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組織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三是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按照組織的章程和有關制度規定留足集體積累資金和各種儲備資金,實行成員惠顧和股金分紅相結合的分配方式,逐步形成一個緊密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四是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并不斷加強對社員的培訓,以此提高組織管理效率和社員的合作意識與凝聚力。
政府扶持是世界各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通行做法,我們在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也應確保這些政府的優惠政策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從整體上整合涉農部門力量,積極為農民專業組織服務,理順管理體制,實行統一管理,共同服務的模式,以改變多頭管理的局面。二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充分考慮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其成員實施盈利返還的情況,免征所得稅,減免營業稅和增值稅。另外,各級稅務部門要加快建立健全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相銜接的合作社稅收申報體系。三是加大財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財政部門應繼續設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專項資金,整合各個涉農部門的支農資金,形成合力,設立一些重要的國家或地方級別的重點工程和項目,進行直接的資金支持。四是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用地和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滿足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需要。
[1]中國農民合作社.合作社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孫中華接受本刊專訪.[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3,(3).
[2]農業部課題組.農業農村經濟重大問題研究 2010[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馬彥麗.促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4]韓俊.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
[5]劉繼紅.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仍是首要任務[J].農村經濟管理,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