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靜宜 李剛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從政策、法規和制度上對會計舞弊預防和懲治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會計失真的勢頭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減緩,會計串通違法導致的公司的失信行為已嚴重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對我國經濟市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關鍵詞:會計舞弊;現狀;特征
關于會計舞弊,國內外學者一直進行著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自從2001年下半年美國的安然事件揭露以來,緊接著又出現了安達信、世界通信、施樂、在線時代華納等一系列重大會計舞弊事件,給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和損失。在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事件也層出不窮,麥科特、銀廣夏、科龍電器、天津磁卡會計舞弊事件又一個接一個出現,使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成為投資者、理論界、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焦點。近年,我國雖然已在政策、法規和制度上對會計舞弊進行了不斷改進與完善,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和階段性的效果,但會計失真的勢頭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減緩,反而有越發泛濫的趨勢。上市公司的失信行為已嚴重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對我國經濟市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摸清會計舞弊的特征和發展趨勢,將為有效防治手段的探索提供堅強支撐。
一、國內外會計舞弊的現狀
進入20世紀后,在美國,上市公司舞弊丑聞以前所未有的勢頭爆發。世通公司將營業支出轉移到資本賬戶,且偽造流水賬目來誤導公司的內部人和外部投資人、分析師以及管理人員。安然公司出現了各種不透明的、令人費解的財務文件,公司的最高管理層瘋狂地拋售他們的股票,也暗示著安然的舞弊欺詐行為的必然發生。當眼光敏銳的《華爾街日報》記者開始對此進行調查時,安然公司的財務舞弊開始被揭露,而隨后公司迅速崩潰,速度讓人震驚。除美國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由于會計舞弊而深陷一系列信任危機中。如加拿大北電網絡、意大利帕瑪拉特公司、法國里昂銀行等世界知名公司也深受其害。
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于廣大投資者、決策者、管理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人來說,會計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為加強對會計信息失真的預防和治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法規,并逐漸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和階段性的效果。但上市公司不講信用在中國經濟市場上已經很常見,會計舞弊的勢頭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減緩。銀廣夏虛構利潤、猴王股份舞弊案、麥科特欺詐發行上市。
二、會計舞弊的手段列示
1.收入造假。收入造假的主要手段有:記錄有問題的收入;偽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偽造收入;推遲確認收入。如在2001年的ST黎明造假案件中,黎明股份虛擬銷售對象,虛開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利用有關出口貨物優惠政策虛構收入。
2.費用造假。一些上市公司往往采取隨意確認費用,任意預提和攤銷費用以及隨意確定預提和攤銷的時間,人為地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少提準備,虛計資產等手段進行費用造假。
3.利用關聯交易進行會計舞弊。公司間關聯關系的存在,為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提供了條件。關聯交易非關聯化手法主要有:第一,形式上消失但仍具有一定實質意義的關聯關系;第二,刻意隱瞞或藏匿關聯關系;第三,潛在關聯方。如在ST黎明造假案件中,該公司所屬的黎明毛紡織廠通過與十一戶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
4.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會計舞弊。非經常性損益通常是企業在偶發的事件中得到的收入或者發生的支出,因而具有短暫性和臨時性。正常情況下,非經常性損益應當只是構成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少部分,但實踐中,很多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利潤甚微出現巨額虧損時,卻依靠非經常性損益使虧損變為盈利。
5.利用變更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進行會計舞弊。根據相關制度的規定,企業可以在國家法律、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適合自身特點和需要的會計政策;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做判斷。上市公司利用變更會計政策與濫用會計估計進行會計造假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與隨意估計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凈殘值;變更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變更存貨計價方法;變更壞賬準備計提方法;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該提未提或計提不足。
三、會計舞弊的特征
會計舞弊一般都是當事人的故意欺詐行為,以達到某種不正當的企圖。例如,出納人員為挪用公款而隱瞞現金收入業務;公司領導為騙取上市公司資格等虛夸利潤、粉飾其業績,而責成會計人員虛增收入、少計費用等。
會計舞弊一般后果比較嚴重,往往造成公司財產損失、國有資產流失、國家稅收損失及其他經濟后果,而它的發生一般伴隨著經濟違法、犯罪行為。
會計舞弊行為將最終導致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或隱瞞客觀事實,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公司會計準則,不能準確、公正地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會計舞弊行為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團伙行為,也可能是個人行為。例如,材料核算人員與倉庫保管人員勾結串通,挪用公司財產,公司領導指示有關會計人員人為調整賬目、虛計損益屬于團伙舞弊;而公司出納為貪污現金而篡改會計憑證,為挪用公司存款等私自簽發支票并不予以登記,這些方式則屬于個人舞弊。
當前會計舞弊依然是我國經濟的頑癥,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危害。面對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的會計造假之風,我們不得不做好打持久戰和攻堅戰的思想準備。會計舞弊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僅僅需要公司內部管理層的嚴格管理,會計人員的潔身自好,也需要公司外部政府、股東甚至普通大眾的共同監督。
參考文獻:
[1]尹平.財務造假監控與檢測[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
004,101-115.
[2]林建宗.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分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8,(05):23-24.
[3].楊濤.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特征對比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1) :16-17.
[4]Larry F.konrath:Auditing concept application——Risk Analysis Approach,second edtion,wet info wcess,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