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課堂教學這一有限的45分鐘內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高中歷史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獲取知識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在有限的45分鐘內,講“活”歷史,做到舉重以明輕,難度大的問題能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增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知識的密度,如何評判一節課是否達到了“高效”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5點來判斷。
第一,課堂是否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性。作為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關鍵內容,教學目標的構建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合理的教學目標也能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效課堂教學判定的重要依據。以往的歷史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過分關注了學生認知性教學目標的發展,教學中心往往過于突出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過程,這就使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鮮少在教學目標構建中得到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難以得到全面提高。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被劃分為不同分塊的個體,整體關懷的教學目標僅僅成為了紙上談兵。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是沒有實效可言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是無從體現。
第二,課堂是否體現課程資源的有效性。歷史課堂教學的資源劃分也應體現出必要的合理性原則。這主要是因為歷史課程的知識講授包涵著巨大的信息量,時間跨度大,而大部分教學內容學生難以從實際的生活中得到有效感知。生活體驗的缺乏、教材信息的有限,都給課程資源的有效拓展形成了一些阻礙。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歷史課程的原貌很難得到有效還原,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滿足。在教學資源的利用方面,網絡教學的實施是極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之一。網絡資源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歷史文字信息和圖片影像信息中獲得有效的歷史課程資源,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展極為有利。網絡資源的應用不僅實現了歷史課程的現代化講授,也使得教學過程的實施變得新奇有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也不應從根本上代替學生的課本,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課程資源的講授,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力求在不斷豐富歷史課程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三,課堂是否突出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對于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而言,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應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相對慎重。歷史課程本身就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生動、有趣、信息量大,這就決定了歷史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應體現出必要的趣味性特征。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目標的實現密切相關,同時有效的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歷史課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歷史教學背景下,學生過多地沉浸于教材本身,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展。由此可見,突出歷史課程教學方法的趣味性也成為了當前歷史課程改革的重要實施內容之一。在記憶方法的選擇上,聯想記憶法絕對是有效的方法。
第四,課堂是否重視知識本身的實踐性。教師在歷史授課過程中應切實尋找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必要的事物發展規律,并積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當中。立足于現實的歷史知識才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對于教學工作也才具備必要的講授價值。同時也只有在了解歷史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今天、珍惜今天,促進未來的發展與騰飛。歷史知識的講授很大程度上在于激發學生內心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發奮圖強,為本民族的發展作出自身的最大貢獻,這些都是歷史課程本身實踐性的實施內涵。現實生活對于學生是十分熟悉的,而一些歷史知識由于發生年代久遠學生不免會產生一些陌生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歷史課程講授過程中積極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置于現實生活中進行思考,擴大歷史課程本身的實踐性,促進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第五,課堂是否強調學生地位的主體性。當前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體現還與學生的課堂地位密切相關。重視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地位的體現也是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不僅是學生學習需要的一種表達,同時這種敢于表現自我的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極大地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教學主體地位的體現可從教學設計中凸顯,也可從教學目標中詮釋,無論是歷史課程的實施模式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形成與之相對應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這種情境中,無疑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實施的主體。由此可見,實際的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一切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營造出最為妥善的實施條件,切實體現出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主體特征。此外,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及心理特征也是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關鍵所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必然是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梁詠梅.從關注自己到發展學生——由教學經歷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09)
[2](美)加里·D.鮑里奇著,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戴仁舉(1972.4.7-),男,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