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輝
【摘 要】了解國內外高校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對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從而能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國內外;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綜述
實踐教學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是有效體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是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了解國內外高校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對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從而能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
柳禮泉等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中,從合理定位、知行合一、基地教育、社會實踐、閱讀實踐、案例教學、研究實踐、校園文化、虛擬環境、必備條件、保障機制、立體評價、師者先行等方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戴艷軍、楊慧民主編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解析》教學參考用書通過“教學案例”、“思考討論”、“案例點評”、“教學建議”等模塊的設計,緊密圍繞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精心篩選和解析了近百個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實際和心理需求,可讀性強且極富教育啟發意義的典型教學案例。為集中說明問題,該書對教學案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加工整理,其內容是對本課程示范教材的拓展、深化和豐富,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又能夠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為該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
賈培榮在《“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研究》中對“基礎”課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實踐教學現狀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開展實踐教學的建議。徐鋒華、趙海燕、張春梅在《“基礎”課實踐教學探討》中分析了該課程實踐教學與一般教學活動的不同,并論述了實踐教學的一些原則。王濱有在《高校“基礎”課實踐教學和德育活動芻議》中提出高校“基礎”課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和德育活動有機結合,提高課程實效性。吳建國在《“基礎”課實踐教學探索》中重點闡述了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意義。黃煥初在《“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目標與路徑》中論述了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選擇,并就其實施途徑進行了設想。
楊軍在《“基礎”課實踐性教學研究》中論述了“基礎”課實踐性教學的理論基礎、特點、范疇,分析了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實踐性教學的體系架構。屈蓮花在《高校“基礎”課實踐教學法研究》中論述了高校“基礎”課的性質任務、主要內容及教學方法,分析了“基礎”課運用實踐教學法的依據與必要性以及實踐教學法的類型、實施及效果。
二、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國外雖然沒有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但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權利和義務教育、國民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歷史教育的旗幟下悄無聲息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美國很重視對公民的“美利堅民族意識”教育。老布什在《重視德育教育》一文中強調:“必須把道德價值觀的培養和家庭參與重新納入教育計劃。”美國極力強調學校德育環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強調的是一種間接性、滲透性的教育注重實效性首先表現在正面灌輸的同時,注重將課堂灌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延伸教育宣傳的時間和空間,避免生硬說教。
英國1988年頒布的《國家課程》把培養“有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的紳士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在政府規定普通學校八項基本目標中,有四項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法國在學校開設了“共和國公民的倫理與道德”課程,其目標“在于使每個人獲得自由和負有責任,在于培養集體觀念,使每個公民成為有教養的人。”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政治養成教育和宗教教育開展,政治養成教育工作受到德國社會的大力支持并以法律的方式被明確規定。《聯邦德國教育總法》規定:“培養學生在一個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會中……對自己的行為有責任感。”
俄羅斯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重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重新恢復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如俄政府頒布的《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發展綱要》中,不僅強調要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社會地位,而且對這支隊伍的補充及激勵機制都做出了明確的表述。
日本在其規劃的《21世紀教育目標》中認為:“只有重視思想素質的培養,才能保證人才的健康成長。”將“二戰”后教育實現目標“智、德、體”的順序改為“德、智、體”,呼吁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應與其他學科有相同的地位,設置為必修課。
朝鮮十分重視對社會全體成員進行主題思想教育,并探索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例如:說服教育,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使他們自覺地接受先進思想,形成堅定的信念,克服他們在思想意識中存在的不足;榜樣教育,利用正面的榜樣進行感化是朝鮮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課堂教育,主要是通過政治課和其他各種教學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
[2]柳禮泉.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3]戴艷軍,楊慧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賈培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⑸
[5]徐鋒華,趙海燕,張春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探討[J].學習月刊,2006.⑼
[6]屈蓮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實踐教學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作者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