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墩
【摘 要】中學地理是一門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學科。為保證教學效果,在開展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中要理解和把握好探究性原則、體驗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價值性原則。
【關鍵詞】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從學生自身興趣,在自然界、社會或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相關知識和解決研究問題,并且培養創新能力與創造精神的學習方式之一。中學地理是來源于生活、涉及面非常廣、內容也很豐富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所以非常適宜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為了培養學生參與實踐和樂于觀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想像力、應用、創新知識的思維,學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培養學生交往、合作的精神,在中學地理教學多年實踐中,學生能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試圖解決問題、探究問題而獲得結論的反復過程。而對于這個問題的結論如何,指導教師在不把可能有的結論告訴學生情況下,使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改變方法、重組問題,不斷地完善自我、充實自我的一種過程。如何恰當地實施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在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中要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一、在開放環境中,把握獵奇心理、多角度的引導,實現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原則是學生能在一種好奇心理、急切要解決的問題為基礎、利用已學的知識或將要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提出的問題。探究性原則的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是需要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因此應重視創建學習環境及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對整個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與評價引導。例如在《學校地理環境調查》的課題中,就利用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中,而且從身邊的環境中,利用其如何在熟知環境下,做好一個研究性課題的好奇心理開展課題。
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都會充滿熱情,特別是中學生,能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來解決熟知的問題,能給他們帶來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知足感。所以作為教師應抓住學生的特點去激發他們對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使地理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勢。
二、做好幕后角色,多給自由空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實現體驗性原則
在實際生活當中地理知識無所不在,比課本中的內容全面而豐富。中學生能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提高對地理知識視野,擴展地理知識領域。這就要求教師應由原來的“臺前”轉變為“幕后”,但教師必須做好一個導演的角色,設計好適當任務和情景給學生表現,善于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授之以漁。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教師應用學生身邊的河流常見的幾種地理景觀,或給出圖片,或用多媒體展示,提出這些河流中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引導他們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并在野外考察實踐中體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聰明才智,讓他們有切身的感受,實質上的理解,并且教師可以在指導過程中不斷的參與科學探究的知識,而學生在學習中就不僅是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
同時,教師應留下自由空間,讓學生展示個性,將學習的過程轉變為學生的自身的經歷、表現的自我能力的展示過程。
三、從時間上、空間上、評價上等多方面的實現開放性原則
在時間上,應不拘膩于課堂時間,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可以提前布置,延后總結評價。在空間上,探究的課題應適合學生所能涉及的探究范圍,就是課題的研究不能超出學生所能范圍。而在評價上,教師要從學生實際課題出發,具體逐步的幫助學生完善評價體系。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不可能讓學生在一節課就能完成,應提前布置,從資料準備到實踐調查需要較長時間,而空間上,肯定不能拘束在學校內。而在評價上,可以從分工的合理,合作的方式,所承擔任務,探究過程的態度多角度的進行。
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充足的時間探討研究的問題,從實踐生活中體驗地理知識,才能更虛的尋求學生的解決途徑,不斷使應用地理知識能力提高,同時也能達到研究性學習所要的目的。
四、從生活、教學實際出發,選好題,實現價值性原則
價值性原則包括的是社會的價值、經濟的價值和創造的價值,當然也包括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因此在研究性學習選題時就應注意的問題。例如:在進行《環境保護》的教學時,比較多開展的是:生態環境調查,污染源的來源和處理,以及其合理性建議等,或者是某地生態資源調查等。
從生活、教學實際出發,同時也要注意與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能力以及相關知識儲備,選好研究的課題,并且要針對教學內容所設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
總之,研究性學習已逐漸的成為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和手段、方式,只要教師把握好學習的幾個原則,就能更好的處理好課堂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組織能力的提高,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增強地理素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和學生與時俱進,滿足時代要求。當然,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也應當是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