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總是習慣于通過單方面灌輸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只能一味地記筆記、背書、做題,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思維僵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來臨,思想品德新課標對政治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廣大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充分開發教材資源、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養成靈活變通的整治思維。本文,筆者根據自身高中政治教學經驗,分析在課堂培養學生整治思維的策略。
一、在政治課堂上為高中生構建教學情境
1.將課本知識與事實結合,激發學生的探討積極性
學生成長到高中階段,基本已經擁有了較為獨立的政治觀點,對一些政治時事往往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興趣,整治教師在卡站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聯系時事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在為學生介紹我國的領土主權和臺灣問題時,可以給學生講講近年我國與日本圍繞釣魚島發生的領土主權沖突,還有近日我國與越南在西沙群島發生的船只沖撞事件。在談論這些事件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主權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并適當地與學生交流想法,不要過多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觀點。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政治思維,將自己對政治問題的看法組織成語言。經常發表對整治問題的看法,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政治思維能力。
2.創設政治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
為了培養高中生的政治思維能力,政治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些課堂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到《經濟生活》這章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問題,吸引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眾所周知,商品的價格由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除此之外價格還受市場供需的影響。教師在講到這個概念時,應該現引導學生對這樣的現象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以提出,造價相同的雨傘,在雨水豐沛的南方價值一直維持在相同的水平。而在雨季、旱季分明的北方,只有在集中降雨的某幾個月,雨傘才能賣到跟南方接近的價格,而在旱季時,雨傘的價格會急劇下降。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并說出來跟大家一同思考,出現這種價格波動的原因,引導學生開發政治思維。
二、充分開發政治教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本教材是高中生學習政治知識的主要資料,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開發政治教材,幫助學生增加政治知識,提高學生對政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師在開發課本教材時,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其他學生的知識來輔助講解政治知識。例如在講到歐洲的君主立憲制時,政治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歷史課本的內容為學生講述君主立憲制的來源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經過。十七世紀中期,英國的封建君主制對資本主義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二者的矛盾激化到最高點,終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十七世紀下半葉,英國發生光榮革命,宣告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同時確立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確立后,英國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在十八世紀上半葉,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根據這樣的史實,政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原因和作用,并進一步探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生通過思考可以發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上層政治制度反作用與經濟發展。
三、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對材料進行閱讀分析,是學習各個學科知識都必須掌握的能力。快速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核心內容和關鍵信息是分析材料的第一步。只有迅速、準確地提取出材料信息,才能確保答案的全面性與正確性。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教師在開展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經常讓學生進行提取文段主旨的練習,例如在講到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時,為了幫助學生自主探究二者的差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概念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對比,并總結二者的差異。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引導學生養成政治思維。在講到羅斯福新政這章內容時,為了強化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能力,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對當前我國失業率、下崗率過高的問題進行思考,然后再學習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教師在完成羅斯福新政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嘗自行從內容中,提取出羅斯福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采取的主要經濟救援措施,并分析這些措施能否用來解決當前中國社會失業率過高的問題。
總而言之,政治學習并非單純的死記硬背,縱使將課本、筆記的內容全部背誦下來也不等于學會了政治。只有從根本上養成政治思維和政治化的思考模式才能逐漸掌握整治學科知識。為了在高中階段引導學生養成系統的整治思維,本文筆者從教材、教師、學生自身,三個方面探討在政治課堂培養高中生政治思維的策略,運用這些方法開展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思考政治概念、分析政治材料、解答政治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