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摘 要:本文對臨摹這一油畫入門的理論知識追根溯源,梳理其發展的脈絡,以期展現其在藝術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而臨摹作為油畫創作的基石,需要更多的美術高等院校教師提起足夠的重視,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熟練的運用,將臨摹的重要性以及對于油畫創作的重要性傳達給學生。
關鍵詞:臨摹;油畫;教學;創作
1 臨摹是什么
臨摹是每一個學藝術的學生進入藝術領域的敲門磚,而臨摹究竟是什么?百度詞條的解釋為“按照原作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叫做臨摹。臨,是照著原作寫或畫;摹,是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寫或畫。廣義的臨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原作,也可能是碑、帖等。臨摹為了學習技法,側重臨摹的過程。為保存、修復、展覽、出售而取得復制品,側重臨摹的結果。”臨摹首先當然需要觀察原作,研究原作。包括原作的構圖、色彩、肌理以及技法等等。本文將要討論的是臨摹在油畫創作課中的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性。看似最基本的入門課程,卻奠定了未來油畫創作的發展寬度。油畫是西方繪畫中的重要畫種,也是各大美院的重要教學課程。作為美術學院的課程而言,油畫雖不及中國畫教學的歷史久遠,卻迅速因中國的世界化進程而顯得舉足輕重。作為繪畫教學的中流砥柱,學生在學習油畫過程中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已然成了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而臨摹則在西方傳統繪畫的進階過程中占據不可撼動的地位。
2 傳統西方繪畫中臨摹的歷史脈絡
古希臘、古羅馬乃至“文藝復興”時期,作為藝術鼎盛發展的黃金階段,繪畫和雕刻都被看作是低級的職業,雖然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得到王公貴族的欣賞和資助開始進行藝術創作,但是由于其身份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發揮。而那個時期更多的人都是在做希臘雕像的復制,以及對早期繪畫的臨摹。我們所熟知的幾位大師大多數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有限的改造和研究。那時的學徒制則是最好的證明,學徒向師傅繳納學費,跟著師傅臨摹或者仿制師傅的作品,繼而沿襲師傅的藝術風格。這是臨摹的早期形式。而土耳其的細密畫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細密畫是一種插圖藝術,主要作為文學作品和歷史著作的插圖。它興起于蒙古人統治伊朗的伊兒汗王朝時期(1230~1380),在帖木兒王朝時期(1370~1505)達到巔峰。在文學著作《我的名字叫紅》一書中對細密畫有很詳盡的描述,后代畫師為尊崇早期畫師的作品,盡可能一筆不差的將其技法、用筆、色彩以及構圖毫無差別的描繪出來,以此為榮。
以上這些足以證明臨摹在西方繪畫中是一種必修課程。不僅如此,他們以臨摹為對前人作品的尊敬以及傳承。阿爾伯蒂在1434年發表了《論繪畫》,其中表達了他認為需要用臨摹教學來作為重要的手段和途徑。達·芬奇的繪畫心得筆記也如是說:“首先,臨摹名家,師法自然的素描作品。其次,面對你所擁有的一尊浮雕作品,反復進行素描臨摹訓練。第三,臨摹適當的模特,此后應該進入創作實踐階段”大師的心得體會為我們做了最好的例證。而素描臨摹、石膏像臨摹和寫生以及模特寫生的教學程序被認為是自17世紀末到19世紀末的核心教學法。德拉克羅瓦曾經說過:“臨摹可以使有才能的人容易獲得成功。”可見臨摹在西方傳統繪畫中是多受重視。雖然二戰之后,各種新的藝術觀念層出不窮,觀念藝術取代了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然而浮躁之后人們還是更懷念在架上潑灑顏料的快感,對著古典大師的作品孜孜以求的歲月。繪畫從來不曾死去,只是在人們的歡呼的背后默默沉寂,還是有前赴后繼的學藝者進入學院接受最為傳統也是最為經典的藝術教育,求知若渴地像當初的我們一樣觀察著、臨摹著那一幅幅經典作品。
3 中國油畫教學中臨摹課的重要性
50年代,中國油畫受前蘇聯的影響,呈現出各種方筆擺色塊的統一形式。隨著80年代中國國門的打開,逐漸有機會觀看到最經典的歐洲油畫名作。然而,時至今日,在發表過的教學大綱里,只有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工作室的教學綱要里才出現“臨摹課”字樣:“臨摹課,根據有條件有選擇地臨摹優秀的油畫作品……使學生能了解歐洲傳統油畫各流派大師的技法和材料使用的知識。”作為西方最普遍最平常的藝術學習方法,臨摹幾乎是每一個西方藝術學習者乃至藝術家的必修課。然而在中國,人們并未意識到它對于油畫教學的重要性。在中國古代的藝術教學中,臨摹一直是作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在書法及國畫中沿用至今,然而對于油畫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尚未意識到臨摹對于油畫教學的重要性。畢竟,所學有限,以及自己學習繪畫的教學程序是否科學都成了“臨摹課”未能擁有其應有教學地位的限制條件。很多學生在接觸油畫之初多半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進階之后則快速跨越到表現主義中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中很難找到最初可以臨摹的筆觸、技法。然而到了表現主義時期,又認為繪畫是一種任意妄為的行為。故而很少能找到可以學習臨摹的切入點。學院派繪畫中,老師在教授學生臨摹課的時候也多半會從前蘇聯或者印象派入手。如此沒有系統脈絡的教授方法,無怪乎臨摹在中國油畫的課程中始終顯得可有可無,無甚重要。
在一個教學思維清晰的老師的指導下,臨摹教學手段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需要教師自己掌握扎實的基本功,以及系統的西方美術史知識。將臨摹和寫生相結合,從古典繪畫的形體結構完成學生對于結構和造型的把握;從印象派中獲取對于色彩、光線的感知;從現代主義繪畫中汲取表達情緒以及對于內心世界探究的養料。教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對于工具的認識和熟練的運用,哪些畫作需要用到何種工具。在學生熟練掌握作畫工具的前提下才能更有自信地對于名作進行臨摹。在西方,藝術院校的老師會帶學生直接進入美術館和博物館,對照原作進行觀察和臨摹。中國雖不具備如此的先天條件,但是盡可能地去將高質量的印刷品帶入教學中,以及在國外繪畫原作來中國展覽的時候帶學生進入美術館,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4 臨摹是油畫創作探索的重要途徑
大家都知道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都曾經經歷過學徒階段,也就是臨摹師傅作品的過程。然而到了印象派,德加、馬奈等都受過嚴格的臨摹古典繪畫的教育。其后名聲赫赫的大師們雖展現了其不同以往的藝術天分,卻無一例外臨摹過大量古典名作進行造型、色彩等的練習。很多知名藝術家的藏書中仍然有大部分是西方經典油畫作品,他們在創作之余仍然會臨摹大師的作品。臨摹、研究并總結優秀藝術作品的規律、法則成為藝術家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摹就好像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觀看世界,集各家之所長而匯聚于一身。創作作為藝術作品面世的必經過程,怎么構思,如何尋找素材,用什么樣的技法來表達?這些都成為阻擋在我們面前的大山。有經驗的藝術家從創作意圖產生之初便會找來和自己意欲表達相近內容的經典作品來分析、研究,從而找到一條最簡單便捷的路,通往最終的目的地。而通過分析經典作品獲得的法則和規律則為未來的油畫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瓦薩利說:“米開朗基羅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只要看一遍他人的作品,他就能完整的記下來;并且能為己用而不為旁人察覺。”雖然臨摹在油畫創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內化成自己創作思維的一部分則需要更深的修為。這里能讓我們反思的就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于練習是任何藝術課程學習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