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清
綜合與實踐,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無疑使小學數學的課堂如浴春風,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想和操作性。在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積極的調動自己的思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生活中具有一定綜合性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突破自己的思維,優化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
1.數學學科的獨特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從這些綜合的學科現象中發掘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整理,從而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并將所獲得的知識反饋到生活中去,學會應用和創新。例如“汽車中的數學問題”中,讓學生通過搜集、了解有關汽車的一些數據,從中了解數學與汽車之間的聯系,從而學會相關的計算、理解并得出數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來獲取汽車的相關知識。
2.教學方式的綜合性。教學中,在學習空間上要將課堂的學習與課外的學習相結合;在學習內容上將多學科相結合的生活現象中挖掘關于數學的問題;在學習方式上更要靈活掌握,使學生的實踐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多種學習方式靈活運用。無論從哪方面說都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綜合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成加以靈活掌握。例如“圓柱和圓錐”中,針對于學生對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就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施工的材料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實際來測量圓柱的長度和直徑,在實踐中尋找一些數據,來理解和計算其體積和表面積。
3.與生活聯系的實踐性。學生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體驗,才能真實的體會到數學計算的魅力。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要學的數學算式或公式,結合生活巧妙的建立課堂情境,打破傳統數學教學的封閉性,而形成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使數學問題具有現實性、生活性,讓學生感覺數學題就發生在生活周圍,產生親切感。例如“16+5×3”時,讓學生練習“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單一的練習會讓學生失去計算的興趣,就可以建立與生活相關的情境:新學期開始了,你買了一個書包和5根鉛筆,書包16元,鉛筆每支3元,請問一共花了多少錢?經過學生的計算討論,學生就能過自主的得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二、建立綜合與應用課堂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創建情境,激發思考
在學生生活的周圍,每天都發生著很多的變化,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象,細心的挖掘其中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從而為我們的課堂情境服務,誘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自行車、汽車、三輪的車轱轆都是圓的?學生對于這樣的生活現象很熟悉,討論也很積極,經過學生的討論很容易得出結論,使學生理解了圓的概念和用途;然后給學生每人發一根鐵絲,隨后根據學生的熱情接著提問:我要是自己做一個這樣的圓形,需要多上得到鐵絲呢?讓學生根據自己手里的鐵絲來討論,截取多長才可以剛好夠做一個圓環,而且做得即好又合理,這樣加上學生愛動手的特性,使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思考的狀態,紛紛來思考用什么方法來測定這個圓的周長。通過創建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很自然的就進入了思考的狀態。
2.發現問題,制定探究,提升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發現問題,將問題與學生自身的知識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能進入探究階段,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計算、驗證,利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障礙,來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深刻的理解新知識的內涵和應用,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了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都會判斷什么數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從而得出結論:這個數的尾數肯定為“0”。這是學生忽然建立一個新的問題:1×2×3×4×5×……×99×100這個算式得到的數據其尾數上有幾個“0”,學生對這樣的題開始紛紛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彼此之間爭論不休,教師要及時的引導學生理性的思考,利用被2整除的數和被5整除的數的特點,從而建立了探究的依據,使學生的思考不再盲目、雜亂,讓學生在理論的支持下進行探究,使學生的思考變得有方向,有目標。
3.反饋生活,解決問題,提高應用
學生的學習時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而真正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反饋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將知識得到應用和創新。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解決了幾個數學的難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的生存能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如何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生活的切入口,帶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教師要適當的組織學生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交流、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自己的知識來分析、計算、總結歸納,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來給他們都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了“利率的問題”后,根據我們班學生的親身經歷來解決問題,班里一個學生家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李麗的爸爸出了車禍,但是家里的存款還要一個月就要到期了,如果及時取出來的話就要按照活期計算利息,那么我們怎么幫助李麗渡過難關?學生紛紛的出謀劃策,有的同學認為:救人要緊,損失點錢吧;有的通過認為:我們可以先借給李麗,等錢到期了在歸還;……學生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詳細的了解了銀行有關利率的規定,計算怎樣才是最科學合理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了生活中來,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作用,從了建立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也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靖縣南坑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