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打開人心靈的金鑰匙,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因和驅使力。情感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微妙地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質量。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影響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教師對學生抱著積極的態度或較高期望,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就會滿懷信任感和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果教師對學生抱著消極態度或低期望,則會學生心理上的非智力因素受到抑制,表現出郁悶、消極甚至反感的態度。由此可見,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融匯是非常重要的。
對教師來說,情感的投射可以通過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來實現。
一、充分運用言語行為,于不動聲色中交流感情,融洽氣氛
言語行為就是評價語言,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成果,運用簡單、恰當的措詞,或在熱情中給予褒獎,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要以親切的態度、殷切的話語、深切的愛心來對待學生,要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感,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進而成功地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
1.真誠期盼給予勉勵,讓學生在情感上獲取力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情真意切,是否態度誠懇,學生會有很敏感的反應。教師在語言交往中,態度一定要誠懇,對學生的評語要以表揚和正面的鼓勵為主。如在學生成功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后,老師則多用Good./Well done. /Good job. /Perfect. Excellent./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answer. /You can speak English better/more fluently now等進行鼓勵,啟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老師和顏悅色地說一聲:Don′t worry. /Think it over./ Take it easy. Have a try./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這些微小的細節,會使學生意識到老師的真誠、友好和期盼,他們會感到溫暖與鼓勵。特別是對于那些自卑感很強的差生,更應該不吝惜使用那些“Good”、“Very good”之類的贊美詞,從人格上呵護學生,使他們從情感上獲取力量,增強學習信心。
2.創設情境交流思想,引發共鳴縮短師生距離
把現實的整個教學環境,如教室、設備、天氣、人物、新聞、事件、思想,不論是動的,還是靜的,外顯的,還是內顯的,都組合成一個大的場境,靈活運用其中情境,能激發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縮短學生和教師的情感距離。比如,討論Mr Fat和Mr Thin,Mr Fat has much money,but he doesn′t enjoy himself .引導學生對錢這一生活中的重要物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坦誠的、有思想助益的對話,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3.聯系生活進行表演,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
表演是英語課堂中情感投射的一種重要手段。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與教學是相通的。表演就是抓住學生活潑好動、記憶力和模仿力強的特點,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學生引向一個妙趣橫生的英語世界,誘導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表演時要感情真切,語調自然。因為人們的日常談話不是句型操練,是用思想交流,表達喜怒哀樂。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之間進行模仿表演,并讓他們將內容進行擴展。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所學的詞組、句型,而不是死記硬背。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短劇,如What a good kind girl 可以將課桌間的間距設計成街道,在幾個不同的方位設置故事發生的地點,如醫院、車站等,以4個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如果問對方,但對方并不知道路怎么走,仍應該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通過一系列表演,讓學生明白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We should help her/him通過表演,聊話題,使學生在一種愉快、融洽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語言特點。
二、注意采取非言語行為,努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非言語行為是一種看不見的課程行為,又稱為體態語言,即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儀表、眼神、手勢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某種暗示,從而微妙地進入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因。
教師的儀表風度具有較強的外顯性和感染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言之教”。教師的體態語言對他們理解語言意義將會起到積極作用。如表示ok,將拇指和食指彎曲握緊,表示字母“O”狀,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數字“3"則將拇指和食指彎曲握緊,其余三指伸直;還有smile(微微一笑),laugh(哈哈大笑),happy(表示高興狀)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體態語言,都會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
呆板、毫無生氣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而體態語言有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思想感情的溝通,改善課堂氣氛。如一位教師身體感到不舒服,她提到“Go to see a doctor”,學生注意到老師今天氣色不佳,有頭痛( headache)、咳嗽(cough)的表現,猜到老師肯定生病了,從而,他們臉上都顯出體貼理解的表情,從而使課堂教學在溫暖平靜的氣氛中完成。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