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權軍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入,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逐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過渡到了追求課堂內涵發展上,而無論課堂教學怎么改,立足點始終是學生,因課堂教學的宗旨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保障,學生技能的培養是核心。
一、關注學生興趣培養,促進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就學習而言,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要提高學生對政治課堂的學習效率,興趣是保障。從課堂教學來看,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主要有課堂氛圍、教學情境和學習目標等因素,教學中圍繞這些影響因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可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要注重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寬松、愉快、自由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顆包容之心,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尊重學生,讓課堂教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和知識接受轉變為師生間的平等交流,這樣學生才會“聽師言、信師道”,興趣也才會得到激發。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注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合作交流,這樣才有利于合作的課堂氛圍形成。
其次,要注重通過情境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政治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讓政治課變成了“說教課”,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加強政治和生活的聯系,通過情境來引出學習內容,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積極作用。如在八年級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教學中,從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大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侵權事件,學生還需進一步學習,為此,教師以學生常見的“兩女生逛超市被懷疑偷東西遭遇搜身”的案例來引入新課并提出問題“商場工作人員的行為侵犯了兩名女生的哪些權利?兩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狀告該商場侵權,人民法院會不會受理,并簡述理由?你從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從學生身邊的案例來引入新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為有效課堂奠定了基礎。
最后,要注重結合學生實際制定預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預習可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為合作探究奠定基礎。而傳統教學中的預習目標較為模糊,學生大多是粗略地看一遍教材,沒有明確要學什么。以明確的目標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把握學習要點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如在如在八年級下的《維護人格尊嚴》的教學中,教師以“了解人格尊嚴的含義和內容,區分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的具體內容”為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中再以案例來引導學生分析人格尊嚴的內容,區別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讓學生在預習基礎上結合案例理解,很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預習目標的制定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注重以基礎性目標為主,其次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差異,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適當拓展到應用目標。
二、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以往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習過程較為機械、被動,而在新課改下,政治課堂提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而構建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后,要結合教學內容而層次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生探究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困難而采用精講的方式進行釋疑,最后總結歸納,促進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
首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實施合作探究模式中,一些教師容易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忽視自主學習對合作探究的基礎作用,從而讓合作被架空,一些學生反而在合作中鉆空子,直接“盜取”同伴的學習成果,致使探究形式化。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先自主學習,形成初步構建,然后再組織討論,這樣才更有利于知識的構建。如在九年級《富有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國有經濟”板塊探究中,教師以“王師傅一家的團圓飯”的案例引出問題“王師傅所在的鋼鐵公司屬于哪種所有制經濟形式?該種經濟體制還涉及哪些領域?前面所提供的企業當中,哪些是國有企業?在我們周邊還有哪些企業是國有企業?”學生自主理解后在合作探究,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經濟成分分別屬于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也能更好地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作用。如果課堂中缺少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直接進入合作探究,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刻。
其次,逐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課堂是不斷發展的,隨著課堂的推進,教學內容不斷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提出問題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展開而逐層進行,然后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以八年級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的教學為例,教師用成語“拾金不昧”導入新課,然后引出案例“出租車師傅撿到乘客遺落的5000元錢,但沒有經失主同意而捐給了白血病患者”引出失主找出租車師傅賠償的問題,結合學生壓歲錢的案例引出財產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等概念,引導學生說明生活中對周圍的哪些財產享有所有權,引出財產歸屬的種類,以問題“了解了財產所有權和合法財產的范圍,那么生活中我們的合法財產受到侵犯應該怎么辦呢”引入探究,在探究中教師以案例來總結我國法律對財產所有權的保護方式,整個課堂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進行,學生學的輕松,知識構建也順理成章。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技能培養
教學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個體,學生個體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差異,這也就決定了教學中教師不能以相同的要求來對待所有的學生,而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方式讓學生個體得到不斷的發展。
首先,要注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在分層教學實施中,一是要從學習目標上進行分層,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從目標上進行分層。如在八年級下《消費者的權益》的教學中,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了解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的九項權利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項作用;明確法律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對基礎稍好的學生則因其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在作業過程中,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基礎性訓練為主,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拓展到應用問題。
其次,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注重以實踐性任務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八年級上《塑造自我》的“心靈導航”環節,教師組織學生對“生活中我們該承擔哪些責任?如果沒有能力承擔又該如何辦?”展開討論,引出少年該承擔的責任知識點,在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最后以“我做到了嗎?”的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從生活中去體會政治,應用政治知識,培養其技能。在實施實踐性任務過程中,教師要明確任務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如在八年級下《維護人身權利》的教學后,教師組織學生以“你在生活中遭遇過侵權行為嗎?你是怎么做的?”調查活動,調查中6人為一組,調查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后總結,使學生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權利,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要立足學生主體地位,樹立生本意識,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來引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構建,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上實施分層引導,將政治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體現政治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更好地推動政治課堂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