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超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逐漸從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過渡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較好的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得到提高,教學效率隨之提高。問題教學法正是合作探究式教學中的一種新模式,它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為核心來引導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積極意義。文章就結合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對問題教學法的實踐進行簡單分析。
一、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問題教學法又稱問題式教學或問題引導教學,它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一種新型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層次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問題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
應用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引導,學生在問題啟發下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通過和同伴的合作交流而獲得知識的構建,學習過程從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濃厚。同時,在問題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情境來引出問題,在情境中,學生在已有知識或生活基礎上學習,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有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
(二)問題教學法有助于促進知識構建
傳統教學是以“考試”為方向標的教學,教師為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課堂中將學生看做是“容器”,通過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結果教師“講得多”而學生卻“學得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形成知識的構建。而以問題教學法來進行政治教學,學生在問題啟發下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生主體在主動的學習,知識不是被動的獲得過程,而是主動的構建過程。
(三)問題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實踐能力
在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還要注重以實踐問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將政治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政治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中提出的“聯系生活實際”的理念,促進了政治課堂教學改革。
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要注重通過情境來引出問題,提出層次性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精講釋疑的方式給予學生引導,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采用分層作業方式來引導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按以下幾個步驟實施: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故事、生活案例、話題等多種方式來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如在《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中華民族》,然后設疑:你認為“中華民族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直到永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魯迅關于“中國的脊梁”的話,思考交流,引導學生從具體人物和事例中感悟中華民族精神之源遠流長,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通過情境創設提出問題,引入課題,讓學生形成初步感知,這樣才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二)借助問題,合作探究
進入課題學習后,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首先,要注重提出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內容總是不斷深入的,故而教學中教師就需以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前一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到后一問題的探究中。如在《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教學中,教師依次提出的問題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據和根本出發點是什么?什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項基本原則是什么?現階段我們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觀察生活,說一說家鄉的變化。實行改革開放對我國的發展有什么重大影響?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才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樣循序漸進的問題將整個探究活動連為一體,教師借助案例來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問題,分析后總結,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知識構建。
(三)教師主導,精講釋疑
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是探究的主體,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一些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究后就置之不理,結果重點沒有得到突出,難點也沒有突破,教學效率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教師認為,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就不用講了。其實不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受知識基礎、分析能力等因素限制,探究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及時給予引導,以精講釋疑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在《實踐中的“一國兩制”》的教學中,對于“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學生在探究后教師要圍繞“‘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個中國”、“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一國兩制下設立的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三個內容進行精講,如“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可精講總結為兩種制度分別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但兩種制度的設立不是任意的,而是特指的即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這樣學生才能在討論后系統地理解知識,形成構建。
(四)關注差異,分層作業
學生個體之間客觀上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學中教師不能整齊劃一地對待學生,尤其是在作業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分層作業的形式來對待。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作業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鞏固,能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更好的發展。
三、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是要立足學生實際,從教學需要出發來設計問題教學法,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情境創設過程中問題不可或缺。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情境創設中,教師要注重以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不然,情境就容易只會引起學生的感官刺激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其次,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結合目標和教學內容來設計問題,要注重根據教學內容板塊以“大問題帶小問題(即圍繞板塊提出一個大的探究問題,再以小問題來作為輔助)”的形式來提問,不然課堂容易走入“滿堂問”的極端。最后,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小組間圍繞問題和自主學習知識充分交流,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小組中進行指導,師生間要形成互動,不然課堂容易走入“形式化”極端。當然,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作,教師要多角度思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反思,然后再實踐,不能盲目,否則,課堂教學效率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因此而陷入混亂的局面。
總之,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摒棄“灌輸式”應試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發展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構建知識,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在應用中提升技能,這樣的政治課堂教學才會更加有效,學生的發展才會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龍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