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蓉
(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1)
現代包裝設計綠色化的發展趨勢
朱彥蓉
(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1)
現代包裝設計的綠色化是包裝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結果。為此,針對我國現階段在包裝設計綠色化水平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督檢查,以確保社會各界認真落實包裝產品的綠色化發展,促進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包裝設計;綠色化;發展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包裝的設計與生產基本遵循“一等產品,二等包裝”的落后觀念。近些年隨著我國工業不斷發展,在包裝的設計理念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環保包裝材料的產業與市場均不斷擴大,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內綠色包裝的產業發展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我國的造紙工業的發展水平落后與國際先進水平,這導致了包裝紙袋的設計與生產與社會需求相脫節,而可降解塑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工作也是進展緩慢。因此,我國的包裝袋基本以塑料制品為主,極易造成“白色污染”,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嚴重相悖。其次,我國包裝用品的后期處理與回收工作還相當不到位,在資源利用率與回收利用率方面均沒有要達到預想要求,原始的回收技術難以應對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總體而言,我國綠色包裝設計產業不具有清晰地綠色包裝觀念,地區間綠色包裝發展失衡,綠色包裝的消費工作還有待開發。
(一)包裝材料的選取原則
首先,綠色包裝材料在生產與使用、回收與處理中能夠體現出來源廣泛、回收率高的特點,而且其本身應當具有普通包裝設計的性能優勢。關于綠色包裝的種類的選擇,可以選用紙材、竹材以及其他特殊材料。特殊材料主要包括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與可重復利用材料。在選取過程中,應當遵循綠色設計中的單一化原則、輕量化原則、無毒無害原則,保證包裝材料的特點符合環保標準的要求。
(二)綠色設計的理念體現
在包裝的結構與造型設計中,應當遵循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原則,并以此為基礎來進行環保方面的考量。詳細來看,基礎功能的要求應當依據商品的性質、用途、形態等特點,做好造型結構設計與商品特質的融合,并能夠保護商品,有利于生產的量產化與需求的便利化要求。藝術性要求則是針對商品包裝的美觀特性而做了詳細的規定。依照綠色設計的理念,包裝材料應當做到設計的簡約、綠色、便攜,并且能夠體現出人文關懷。優秀的包裝設計具有良好的使用體驗,能夠讓使用者觸發聯想,從而詮釋出綠色設計的魅力,在圖形、色彩與文字的結構變換中迎合消費者的視覺感受。
(三)圖形設計中綠色理念的滲透
包裝的圖形設計分為標志設計與圖案設計。圖形設計中的表現方式則分為具象圖形、抽象圖形與寓意圖形三類。從美學角度來看,包裝的視覺觀感要獨特,信息傳達要準確無誤,不應讓消費者產生觀感厭倦與理解歧義的情況。依據綠色設計理念,圖形的設計應當積極迎合人們的審美情趣,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化的設計方案,還應通過綠色包裝標志的引入體現對綠色產品的扶持。另外,合理的圖形布局與疏密的應用,可以增強包裝的美感,凸顯出商品的特色與設計的主題。
(四)文字設計中綠色理念的滲透
圖形與文字是包裝設計的兩個重要組成。包裝上的文字可以與包裝裝潢相輔相成,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與表現力,與圖案色彩相比,能夠更為直白的傳遞信息。傳統的文字設計遵循體現商品特性的要求,忽略了文字與圖形的融合,缺乏整體的協調與統一。綠色設計理念與之不同,強調視覺的美感與舒適度,對于非物質化綠色設計有著特別的指導意義。根據綠色設計的要求,商品包裝的文字設計應當做到結構合理、設計統一、重點突出。具體而言,文字的設計要做到字體的簡潔易讀,便于辨識與記憶。文字的結構要與圖形色彩相一致,體現出整體的和諧與嚴謹,表現出文字應有的感染力與辨識度。
綠色包裝設計可分為三大步驟,即“設計策劃”、“設計創意”、“設計執行”。設計階段,通過市場調查得到關于產品、市場、環境的詳細信息,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確定設計的風格與主體特色。創意階段,主要指包裝的概念策劃與設計,擬定設計的詳細方案,并完成草圖設計。執行階段,完成材料選擇、結構設計與裝潢設計工作,通過對設計小樣的反饋與調研,對樣品設計進行評估與修改,在完成設計方案的優化后進行成品的量產。完整而高效的綠色包裝設計系統,需要設計者的匠心獨運,也需要外界環境的支持。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主系統與子系統的分化中體現設計、管理、控制、監督方面的合作性,為我國綠色包裝設計的發展鋪就堅固的基石。
現代包裝設計的綠色化相比傳統包裝來說,更有利于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更應該注意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盡快實現現代包裝設計的綠色化,將環境保護理念貫穿在包裝產品設計的始終。
[1]薛耀.淺談現代包裝裝潢設計的新潮流[J].經濟研究導刊,2009(25).
[2]胡海燕,劉晶,逯海勇.綠色包裝的材料應用[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J524
A
1005-5312(2014)17-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