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杰
(六盤水師范學院 藝術系,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論當代貴州山水畫的地域景觀與審美特性
曹英杰
(六盤水師范學院 藝術系,貴州 六盤水 553001)
孟光濤之后的貴州山水畫家群,遵循現實主義藝術觀念和寫實創作手法,通過對貴州自然形態的各個角度和層面的深入關照,描繪了廣大復雜、獨特真實的地域景觀,形成了極具地域色彩的貴州山水畫風,展現出一種深沉厚重、野性原始的藝術美學個性。
貴州;山水畫;自然;地域景觀;審美
現當代以來,貴州美術呈現出極具地域特色的發展趨勢。八十年代美術界出現的“貴州現象”,即是貴州藝術家群體在藝術語言及精神內蘊上,對域內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民間藝術的現代性轉化和呈現。貴州,這方個性極強的人文與自然的現實存在,成為貴州藝術家創造現代藝術形態的具體依據和精神母源。
如果說貴州的歷史文化精神和少數民族藝術孕生了貴州的現代藝術形態,那么,貴州的地域地理形態和其蘊含的自然精神,則深刻促進了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主,強調地域景觀特征的貴州山水畫風的生成與進一步發展。由于時代精神和文化條件的變化與重置,現代貴州山水畫超越了楊龍友、鄒一桂、桂百鑄等人在描繪貴州山水時,所保持的古代文人山水畫的語言形式和審美趣味,而為其注入新時代的現實精神,以貴州真實的山水人文為描繪對象,形成反映時代要求的語言體系和審美內涵,構建起了貴州山水畫的現代形態。
出生在貴州本土的孟光濤,是最先以寫實手法將貴州山水作為主要描繪對象的山水畫家。孟光濤的意義是,將“深入生活,對景寫生”這一新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新山水畫”的生成原則,作為藝術語言的主要探索方法,并以此把貴州的地域特征、自然風貌、時代氣象作為山水畫創作的題材指向和價值來源,首次將貴州山水畫納入了具有時代精神的現實主義山水畫創作思想與審美體系,開貴州山水畫表現現實生活之先河。孟光濤對其之后的貴州山水畫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正由于他的藝術思想和創作風范的引領,貴州新山水畫才能在新一代山水畫家的創作實踐中繼續發展,最終構建起貴州山水畫完整的語言形態和地域美學內涵。
孟光濤之后,承其寫實畫風的山水畫家以群體的方式崛起,他們以不同的藝術經驗和探索方式,將本土地域景觀的藝術呈現,推向深入和精微,使貴州新山水畫的形式面貌走向多元,并賦予其更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精神。這一群體的代表性畫家主要有楊長槐、王振中、熊紅鋼等。
楊長槐出生于黔東南的天柱縣。他承其師孟光濤的藝術思想亦師法造化,注重寫生,其山水畫風格建構的現實依據,就是他常年面對的貴州山水,美術史論家林木說:“長槐的山水畫,都有直接寫生現實山水的依據。”(林木,2012)在貴州豐富的地域物象的構成元素中,楊長槐選擇了“水”作為主要描繪對象。貴州“水”的自然形態極為豐富,堪為貴州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之前孟光濤即把“水”作為重要的表現題材之一,但是孟并沒有把“水”作為畫面的主體構成元素,亦沒有發展處畫水的獨特技法。楊長槐在取材上與其師不同之處,就是選定“水”這一獨立元素,作為畫面的重要視像,并將使水成形顯態的“巖石”以及樹木并置于畫面。其物象構成即以水、石、樹三者為主體元素,這使得楊長槐的畫面結構清晰有序、簡潔大氣。而在許多作品中,楊長槐甚至舍棄樹木,壓縮山石面積,完全以“水”營造全幅,這看出楊長槐對水的鐘愛,也顯現出他努力彰顯自己繪畫風貌的策略和苦心。
楊長槐關照自然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把視角投向了“峽江流瀑”這樣的自然形態,抓住了貴州這種錯落遍布的典型的地域景觀,并以此呈現貴州自然形態的復雜性。楊長槐這種“以小觀大”,以局部透視全局的方式,使“峽谷流瀑”成為其創造個性化圖式的自然發端點。
王振中早年師從李可染,到貴州工作后,就一直以貴州山水為創作題材。在藝術思想上遵循現實主義創作理念,強調寫實,提倡師法自然,其作品樸厚平實,自然清新。王振中作品圖式和筆墨結構保留了李可染的某些形式,這使得他的作品在寫實性中加入了理想因素,而他的現實性則體現在對具體事物的描寫上。貴州森林面積廣大,植被豐茂,樹種繁多,混雜而生,呈顯出一種幽秘深邃的自然氣質,王振中抓住了這種地域景觀特征,在作品中注重樹木各種特征的描繪,并通過積墨法和反復皴染以表現繁復深重的感覺,進而強化這種氣質感受。另外,苗族的房屋建筑也是王振中經常刻畫的對象,他通過對這些人文景觀的建筑結構和整體布局的寫實描繪,將其置入某種具體的筆墨環境中,使樹木和建筑連結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區域,表現出貴州農村特有的生態環境。王振中即以這樣的方式,為主觀的筆墨圖式和理想的整體結構植入了能夠觸摸和感知的自然形態和氣息。王振中的作品中亦有峽谷江河、飛瀑流泉、丘陵梯田,但與楊長槐不同的是,他更注重這些景物的造型程式,即在真實基礎上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的存在,這無疑受到李可染“采一煉十”思想的影響。
至此,可以明白,王振中對貴州地域景觀的表現,首先具有某種全局性,他把山石、峽谷、森林、樹木以及房屋建筑、江河流瀑等事物,聚合成一個有機的自然實體,進而通過寫實性的筆墨方式生成畫面,表現出貴州地形地貌的復雜與多元。第二,他將某些物象,在不脫離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形式的純化,從而使其與畫面整體結構的理想性和筆墨的主觀性,形成視覺關系上的和諧。這兩點表現出王振中對待自然與藝術,是一種既契入又逸離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馬相武在談到王振中的作品時說:“極端的變和極端的不變,都不是王振中的現代性取向。他似乎總是立足于變與不變之間,尤其是他對于‘之間’的尺度的把握,令人嘆服。”(馬相武,2011)也就是說,王振中對貴州地域景觀的表現始終保持著一種既客觀又主觀的方式與態度。
熊紅鋼是一位優秀的山水畫家,他注重作品章法、筆法的傳統氣質,并強調物象造型和筆墨的程式化表現。但他的畫并非是傳統繪畫的翻版,亦未被程式束縛,其繪畫的獨特形態和氣質,完全是從真山真水的感受中來,美術批評家賈方舟曾談到:“他(熊紅鋼)的靈感不是從傳統山水畫中生發而來,而是從云貴高原的亞熱帶山林中生發而來。他的山水畫與北方山水畫家的山水畫有很大差異,由于(畫面上)樹木蔥蘢、枝葉繁茂,在大面積的濃陰蔽日中,山石結構并不明顯。他畫出了亞熱帶山林的茂密、悶熱和潮濕的感覺。”(賈方舟,2004)賈方舟的論斷很好的說明了熊紅鋼繪畫的特征,他不像楊長槐、王振中的視角偏重于自然物象的具體形態,亦少見對瀑布、河流、建筑等物象的具體描繪,而是將貴州茂盛繁密的森林植被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畫面主體,使自然中作為獨立元素的樹、石、山在其畫面上高度融合,相互交疊,通過濃重的積墨和層層皴染,營造出一種詭譎深幽、野性洪荒的筆墨秘境。
在這里,我們可以厘出熊紅鋼對待貴州地域景觀的關照方式,由于熊紅鋼非常注重作品圖式的主觀建設,自然物象已高度轉變成復雜的筆墨結構,這種筆墨結構呈現出一種原始混沌的精神境界,成為其作品的審美特性。由此可見熊紅鋼通過個性的筆墨方式將貴州特定的地域自然景觀抽象化了,但他的抽象又未像劉知白那樣徹底,而是在整體的抽象結構中保持一定的具象元素。最后,可以得出,熊紅鋼沒有讓特指的地域景觀過多的侵占畫面,而是將其謹慎的置于畫面一定距離之外,但也并未完全脫離,而是將其作為表達的背景,否則,其作品中的自然精神境界便難以有效傳達。地域景觀對于熊紅鋼來說,僅是實現自己筆墨理想的一個根據,而非依賴對象。
除以上幾位山水畫家之外,貴州還有一些畫家,執著于本土地域景觀的描繪,如沈福馨、王忠才、杜小牧、喬任俠等。沈福馨幾乎完全是一位寫實描繪型的畫家,擅畫大山、密林、瀑水等景物,執著于自然具體特征的刻畫,畫面與現實幾乎沒有界限,使自然實體完全占據畫面,而筆墨精神被迫消隱。沈福馨的繪畫是一種直觀單一的自然呈現,在他的心目中,具體的物象本身就是繪畫。另外幾位畫家也都有關照自然的不同視角和表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現了貴州的地域特征,如王忠才,他的筆墨語言表現出一種雅化的文人畫趣味,但同時不脫離貴州的某些自然特點,如他將苗寨建筑直接移入畫面,作為表現地域特征的標志。
以上分別分析了貴州幾位較重要的山水畫家,由此可見,貴州山水畫在呈現本土地域景觀特征的一些共同點,即在藝術思想上都遵循現實主義創作理念,在表現方式上都采取寫實手法,這兩點,從貴州第一代山水畫家孟光濤便開始接受運用。顯然,貴州山水畫家們的思想觀念與藝術手法,與20世紀陳獨秀、徐悲鴻、李可染等先驅提倡并貫徹的現實主義與寫實精神一脈相承,同時,也與五、六十年代在國家文藝政策指導下,中國畫領域進行改造革新的歷史語境有關。當時山水畫革新的基本思想便是通過寫生,以現實主義手法描繪現實自然生活。無疑,這種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山水畫的形態生成和精神風貌的時代繪畫思潮,也對貴州畫家產生深遠影響。
共同的創作思想和手法,使畫家們能夠從各個角度和層面對貴州的地域地理深入的觀察探索,并在認知上進行深層開掘。楊長槐“以局部透視全局”的視角,展開對貴州域內的“峽谷流瀑”景觀的各種形態的探索與表現;王振中的方式則是一種整體性把握,由此展現貴州的綜合地域特征;熊紅鋼把眼光對準了云貴高原的亞熱帶密林,展現貴州高原森林特有的精神氣質。由于各不相同的藝術視角,貴州的地域景觀和自然精神也便多元而強烈的凸顯出來,共同彰顯出貴州宏大復雜的物象構成和特性。
至此,貴州山水畫的審美特性也清晰顯現出來,即在藝術表現上,筆墨的微觀局部的深入把握與宏觀整體的廣度呈現,互相結合、相互作用,由技法的各種形態如積墨潑墨、繁皴密染等形成了一種厚重華茂、幽密深微的語言表現體系,使得貴州山水畫呈現出一種野性蠻荒、詭秘渾淪、靜穆端嚴的美學精神。當然,這種美學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又融入了貴州域內的少數民族,由其歷史文化、群體性格及生存方式等生成的民族性格氣質,這種人文性格是與貴州的地域自然氣質是相融合的,其類型不同,但屬性一致,因此,貴州山水畫的審美特性具有復合性和復雜性。
從某種層面上說,貴州山水畫的審美精神就是貴州地域精神,由于貴州地域的獨特復雜,貴州山水畫的內蘊也顯得與眾不同和獨立自在。又因為執著于這方山水的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及本身的歷史淵源,貴州山水畫在努力展現自然審美性格的同時,也潛在地擁有著一種更為瑰麗的時代文化色彩。
[1]林木.畫家楊長槐:畫親歷過感動過的現實 [N].西安晚報, 2012-10-14(13).
[2]馬相武.王振中中國畫藝術的現代性品格 [N].中國藝術報, 2011-3-11(20).
[3]賈方舟.畫出對真山真水的感覺來——熊紅鋼山水畫[G].岳增光.走近畫家·熊紅鋼.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3.
J222
A
1005-5312(2014)17-0183-02
六盤水師范學院2012年校級科研課題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Lpssy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