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淺析當代中國油畫表現中的“灰色”調現象
——以毛焰作品為例
王歡
(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90年代的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改革開放繼續(xù)實施,又一個歷史巨變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現代都市文化、大眾文化、傳媒文化的發(fā)展,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作為新生代的一批藝術家,這種變化讓他們開始對當下社會生活和自身生活環(huán)境重新開始反思和認識。
毛焰;文化;灰色調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在新時代里,所有的藝術家為歌頌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積極投身于對新中國的贊美中,在政治的指揮下藝術的題材和形式潛移默化的蒙上了一層濃郁的政治色彩,藝術則基本上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這種政治對藝術的束縛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變得更加深入和徹底。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人們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隨之而來的“傷痕美術”、“批判現實主義”、“鄉(xiāng)土現實主義”等等都是對文革反思的產物。這種懷有對政治感傷情結的美術便油然而生。
90年代的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改革開放繼續(xù)實施。又一個歷史巨變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們也正在面臨著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反思當下社會生活和自身生活環(huán)境成為了一種集體意識體現。就其藝術家作品來看都體現出一種“灰調”現象,而這種現象大都體現在作品表現出的“灰調”情感和作品畫面中所呈現出的“形式灰”——灰色調這在兩個方面。
任何一位藝術家都不能擺脫他自身所在那個時代環(huán)境并深深地烙上其政治經濟文化所強加給他們的烙印,作為對自身生活環(huán)境所產生質疑的這一代人來說,在他們的作品中無不體現著這對當下生活環(huán)境反思的影子,在其作品所表現的內在含以上都體現出作者對現實生活隱約的消極情感,題材表現中有濃重的灰色基調。作為新生代的藝術家,他們的責任不再是歌頌偉人、訴述浮夸的理想的社會;不再是一種附屬于政治斗爭的工具。“他們不太關心崇高的理想和宏大的敘事甚至是虛幻的功利,而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切身經驗與活得真實。”改革開放、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西方文化的植入,使他們在對自身生活環(huán)境認識反思的時候感覺到壓抑、困惑、無聊、驚悚。從思考的結果可以看出,他們有一種玩世不恭的精神。
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毛焰是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畫家,是這種玩味現實主義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他的作品有一種很明顯的消極人格象征,對現實生活冷漠、無可奈何、彷徨。在毛焰大量的肖像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或迷茫、或緊目思索、或無聊的大哈氣。每一個人內心似乎都有著不言其說的苦悶。《小山的側面肖像》畫的是著名批評家李小山。畫面中的李小山側著頭,目光直視著遠方,似乎在尋找著啥東西,但有一種吐露茫然和驚慌的神情。畫面用一種俯視的視角,把人物的內心通過肖像微妙的情感變化展現給讀者,流露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一種壓抑與神經質。李小山談到這些作品時也說:“當我看到那些神經質的緊張的表情,看到夸張而有度的外形,我在想,也許毛焰一輩子只畫一張畫。在此意義上,毛焰是個孜孜以求的探索人性的深刻的藝術家,人的外形在他那里退居到第二位置。精神的質地成為他的主旨,他要挖掘人性中最隱蔽,最細微的部分,將他們提煉為視覺的沖擊”。
在當代中國油畫的表現形式中,灰色調的受到了很多藝術家的青睞,這并不是偶然。油畫作為一種泊來品,在創(chuàng)作中都有意無意地賦予其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不管從題材還是到形式,都流露出了一些文人情懷。色調是畫面形式再現的統(tǒng)一,它對畫面情感表達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一種比較適合自己所表達主題情感的色調能更加好的突出作品內在含義。
毛焰在塑造物體上不太注重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描摹,而是調動自己情感,在處理客觀對象上添加了自己的個性化色彩。毛焰的肖像是一種觀念性肖像,他對客觀對象有意識的做了一些意象化的處理,若隱若現的物像輪廓,微妙的灰色變化,使圖像成為毛焰?zhèn)€性化的一種符號。在毛焰的作品中,似有似無的筆觸、微弱而豐富的灰色變化使畫中的人物呈現出如精神質似得面孔。毛焰的這種獨特主觀意象化色彩十分準確的表現出了他作品內在的含義。《我的詩人》是毛焰最為成功的作品,畫的是他的好朋友,著名作家、詩人韓東。畫面中人物低著頭,俯視眼前的一切,驚悚的眼睛和神經質般的表情,似乎對眼前發(fā)生的一切產生了懷疑和恐懼,而這種灰色調的運用與這種氣氛達到完美的結合。在托馬斯的肖像系列中,他的色調與《我的詩人》有所不同,他在灰色冷暖傾向上偏灰冷,這種色調在觀眾欣賞作品時首先在氣氛上給人一種壓抑與困頓。畫面中被扭曲的托馬斯的臉,驚悚或緊閉的雙眼,在斑駁的光影中透露出人物的神經質般敏感而不安的表情。這種形與神的完美結合,是毛焰作品的個性所在。同時他也代表著當代中國油畫表現“灰色調”的一種現象。
毛焰作為一個新生代藝術家,他對當下的理解是這一代人的縮影,同時他也代表著中國當代寫實繪畫的新高度。當代油畫所呈現出來的這種“灰色調”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的產物,是現實生活環(huán)境在他們身上的體現。因此,在當代中國油畫的表現中便呈現出了一種的“灰色”調現象。
[1]何衛(wèi)平.中國當代美術二十講.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J223
A
1005-5312(2014)17-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