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翠
(太白縣靖口鎮公益事業服務站,陜西 寶雞 721600)
辦好農村文化室方法的探究
李珍翠
(太白縣靖口鎮公益事業服務站,陜西 寶雞 721600)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展開,農村黨支部開始重視建設農村文化室這項工作。自從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廣大農民朋友們的生活普遍有了質的提升,更有了文化娛樂的強烈需求。因此,辦好農村文化室就顯得尤為重要,可是如何才能辦好農村文化室呢?本文對開辦農村文化室的方法展開討論和分析。
農村文化室;方法;探究
農村文化室可以滿足廣大農民朋友們娛樂的需求,有助于農民朋友們知識、能力和才能的快速的開發,是培訓農村朋友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場所。農村文化室的建立對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有巨大作用和影響力的。近幾年,已經有某些農村積極的開辦了文化室,并且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農村文化工作室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是廣大農民朋友文化活動的組織機構。農村文化室的活動具有深入廣大群眾、憑借廣大群眾、方便廣大群眾的特性,所以倍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支持,還吸引了眾多群眾的積極參加。農村文化室在思想文化教育活動中,注重科學手段的運用,根據思想文化教育的客觀規律,逐步的進行探索、研究、總結,致力于打造得更加科學化和形象化。農村文化室還可以全面的組織健康有益的活動,不僅增加了吸引力,而且還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例如,橫縣平馬鄉在宣傳計劃生育的時候,起初,參加群眾大會的人很少,工作不能順利的開展,更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后來,農村文化室發現廣大群眾都喜愛唱山歌,于是,文化室搭起了唱歌的舞臺,在群眾互動演唱的同時計劃生育政策也得到了宣傳和教育,還吸引了村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加,因此最終他們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僅去年一個月,已經有208人做了節育手術。
以往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訓教育只能通過少部分人,農村文化室則改變了這種形勢,它動員組織各個方面的力量來組成思想政治工作集體,共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組織宣傳員、教師,設立管理員、廣播員、隊長等等。針對于社會上顯現出的傾向性的問題,進行大范圍的宣傳和教育。比如,展開遵紀守法方面的教育,不論是年齡多大、什么職業、什么信仰,都必須遵守紀律法規,這項教育活動的展開,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文化室的教育活動之所以受到良好的社會效應,是因為它符合廣大群眾的思想規律。從1954年到1979年之間,橫縣某村曾經與鄰村發生過58次械斗事件,械斗事件造成4人被判死刑緩期,6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上百人被拘留所拘留。到1979年的時候,該村開辦起了農村文化室,正確的梳理指引下,加強了思想和遵紀守法方面的教育,從而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提升。目前,橫縣某村不但沒有了械斗行為,而且消除了迷信、賭博的現象,形成了文明禮貌待人、以尊老愛幼為榮、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優秀的作風。曾經的械斗村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如今的文明村。并且該村還多次被授予縣級、地區、自治區文明單位的稱號。
由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廣大人民群眾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股學習的熱潮和求知的熱潮,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盛行。他們迫切的希望從更寬的領域學習和發展,具體從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經濟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學習[3]。迎合廣大群眾的需求,農村文化室主動配合相關部門,曾很多次舉行了多種學科的知識講座和學習培訓班,把許多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都傳授給了廣大學員們。例如,橫縣某村文化室,在實行生產責任制以后,開辦了業余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在參加學習活動的17戶中,水稻的產量有明顯的提升,甚至有的每畝產量超過了1500斤。村里其他的群眾看得效果,都加入到學習的行列。如今該村的平均每畝產量超過了千斤,并且創造了世界歷史的最高紀錄。
隨著農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他們逐漸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豐富。他們想要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獲得健康、陶冶高尚的情操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農村文化室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來滿足廣大農民朋友們的心理需求。比如,青年集體舞、友誼舞、健美舞、武術等等培訓班;老年花鳥魚蟲、太極等安逸的活動;這些活動都對群眾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給群眾的業余生活增加了很多情趣。
綜上所述,農村文化室順利有效的開辦,就要在滿足廣大群眾娛樂的前提下進行。在娛樂的同時,充實農民朋友自身的知識能力,并且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訓,這才是開辦農村文化室最終的目的。農村文化室的開辦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1]金柱南.論遏制農村文化室的滑坡問題[J].戲劇之家:理論版,2010(1):90.
[2]王海波.淺談農村文化室(圖書室)的建設與發展[J].圖書情報通訊,2009(2):48.
[3]劉琳.農村文化室建設模式初探[J].科技資訊,2007(34):219.
[4]張衛文.“舊祠堂新陣地”——吉安市將舊祠堂打造成農村文化室的典型做法及經驗啟示[J].老區建設,2010(14):26-27.
G124
A
1005-5312(2014)17-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