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理論基礎
張松
(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森林環境就是一種資源,沒有森林環境,就沒有林下的經營,也就沒有經濟收益。只強調管護,不進行經營,管護工作就會失去原動力,必須把管護與經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二者不可偏廢。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理論體系;配套政策
森林環境就是一種資源,沒有森林環境,就沒有林下的經營,也就沒有經濟收益。只強調管護,不進行經營,管護工作就會失去原動力,必須把管護與經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二者不可偏廢。
(一)建立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與指標評價體系
引入激勵機制,將管護區內林木經營效果與管護者的經濟收入掛鉤,使責任與效益的制約關系真正地、全面地落到實處。由于管護經營試點時間較短,初步看效果還不錯,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林下資源得到合理開發、職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等,但能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還很難說。受利益的驅使,管護承包人可能會盯住個人的效益,忽視了國家的利益;抓住了眼前的效益,忽視了長遠的利益;甚至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錯誤思想。因此,必須盡快著手研究制定與效益掛鉤的管護經營效果指標評價體系,使管護者更加重視對林木長遠效益的經營理念。
(二)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與林業分類經營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必須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基本原則進行。森林分類經營的根本任務是要在類型劃分的基礎上,依據所確定的經營森林主導目標,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經營形式、技術措施體系,建立相應的森林經營管理模式。而可持續的森林分類經營技術體系的確定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合理組裝,還要進行相應的技術創新。森林分類經營是涉及社會經濟諸多因素的系統工程,它的最終落實還要有配套、科學、合理的符合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法律法規、經濟政策、管理機制、利益合理分配機制、投入機制以及政府行為、公眾行為、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做保障。這些問題也是落實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所需要解決的。
(三)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與天然林保護工程
現有的林業經營管理模式和森林資源經營體制已經不符合森林資源、林業經濟和林區社會發展實際。拯救林業必須從制度人手,調整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正是順應了這一歷史要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必須在實施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進行。只有這樣,天然林保護工程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才能為森林分類經營、林業“兩大體系”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建立一個制度的保證。
(四)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與林業創新體系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是現行森林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是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國有林區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同時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又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有利于企業增強科技創新的意識。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的實施將引起林業管理體制一系列的重大變化,對中國林業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限制林地利用強度,防止林地衰退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賦予管護經營責任戶林地經營的權利。但是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林地特點不同于農田,要有明確的規定限制林地的經營強度,避免林地的衰退。現有的林地是農業與森林長期競爭有幸保存下來的,多是人力不及或農業無利可圖的地區,處于生態脆弱帶。多數林地土層瘠薄,質地低劣,這是林業經濟薄弱性的根本所在。在經營上必須考慮林地的特點,控制利用強度,適度集約經營,保護林地生產力。
(二)限制動植物引種種類,防范生物侵入
按照現行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的有關規定,種植、養殖業是管護經營責任戶的主要經營內容。現有的森林資源多是經過長期的演替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或者是處于某個演替階段上,因此在動、植物引進上必須有明確限制和提倡的種類,適應當地的特點,防止有害物種侵入危及森林生態系統的安全。
(三)管護經營責任者權利、義務、責任的規定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是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經營體制的重大改革,是使國有林區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一次生產關系調整,落實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是一項歷史性的工作。在執行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的過程中,應該提高管護經營責任戶對森林資源包括林地、林木、動植物及微生物資源的管護經營能力,認真考慮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中管護經營責任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并做出有法律效應力規定。抓住這個歷史的機遇,達到解放生產力、調動林區廣大職工積極性的目的。
實施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是要達到保護森林資源、增加森林資源、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區經濟、提高林區職工收入水平的目的,是要用改革的思路來調整勞動力與資源的配置關系,從根本上解決森工林區“兩危”問題。
S757
A
1005-5312(2014)17-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