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蕾蕾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林業站,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24)
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與持續發展
胡蕾蕾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林業站,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24)
我國本是個林業資源匱乏的國家,基礎也比較薄弱,加上一個較長期的過伐和管理不善,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森林資源方面曾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近年來,我國在拯救林業、拯救森林資源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總的來說,我國的林業還是落后的。從“利用”這一點看,我們還只是處于木材永續利用階段,開始邁入森林永續利用階段,注意林業持續發展問題。
森林資源;永續利用;持續發展
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嚴格保護、科學經營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不斷加深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水平,對現代林業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主要利用森林的木材。這種利用是自發的,也是不自覺的。森林的采伐和造林基本上是為了個人或集團的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在這個時代,森林經營并未企業化,森林的木材永續利用完全是屬于經濟性的、福利性的。永續利用的概念也未建立起來。18世紀后期,德國在森林經營上出現了所謂材積分配法和收獲預定法,不久發展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平分法,對永續性的內容用數量加以嚴密的規定,即要求每年的木材收獲量永久相等。從而萌芽了森林永續利用的概念,這個概念到19世紀初由德國的洪德斯哈根提出的法正林學說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人們開始自覺地去研究和執行森林中的木材永續利用問題。
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這一點早已被人們所認識,但在實踐中如何去挖掘、去開發還缺乏具體的方法、措施和行動。直到自然環境的污染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日趨嚴重時,開始動搖了以木材利用為中心永續利用的理論體系,并走向森林多功能、多效益永續利用的道路。概括起來,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利用的主要方面有七:維持森林景觀、提供游樂場所、保存原始林相、提供動植物生境、治理森林流域、生產木材及林產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森林不是孤立的,它是整個自然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或是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當然,從事森林事業的林業也不是孤立的,它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森林或其林業的發展與其周圍的環境等產生有機的、密切的關系。人們的思想不能僅僅注目于森林的永續利用,還要把林業的永久發展放到社會大系統中去,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從而提出了“持續發展”的問題。
1992年,聯合國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中指出:森林這一主題涉及到許許多多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和機會,包括持續發展基礎上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權利在內。就是說,“持續發展”涉及到自然資源、人口和糧食、生態環境、社會經濟諸多領域和部門。不只是部門問題,也不只是國內問題,還牽涉到國際問題。其最終目標與意義在于:為了全人類共同的未來。1997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為“持續發展”下了這樣的定義:“在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他們自己需要的能力前提下,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進行的經濟發展。”“持續”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經營水平上,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資源可以長期被子孫后代享用;“發展”是指為增加或至少保持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所需要的經濟增長,最終達到人類生活質量的改善。因此,持續發展必須以保護自然資源為基礎,維持生命支持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可再生資源的持續性。
對林業來說,當前主要的問題是森林環境持續利用和林業的持續發展。從持續發展這個角度看,森林環境的持續利用與《森林法》規定的森林永續利用有較大的差異。后者只涉及森林本身,只要求對森林這種可再生資源采取永續原則進行運營,而對利用它的人口增減以及需求量的增減相關不大。而森林環境的持續利用則在考慮森林生態效益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考慮森林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持續性,也就是要將森林環境因素納入社會和經濟發展與規劃的全過程中。林業持續發展是要求把森林的保護、管理與林業的生產、利用、消費、再循環等一切方面之間的關系做出協調的、持續的發展安排,并綜合考慮森林產品的數量、質量、效益和環境,在滿足當代利用、不損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實現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與生態平衡。對后代人而言,承接先輩們為子孫后代留下的森林資源和綠色環境,不斷地提高總體生活、環境質量,打好繁榮和發展的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林業應當理解為能夠提供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生態保障和產品保障的林業。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是盡量縮短同世界先進林業國家的差距,在符合林業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如何能人為地把這三個發展階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做到森林資源永續利用與持續發展。
[1]徐淑艷.森林資源管理及經營措施初探[J].陜西林業,2010(2):28.
[2]孟建林.論森林資源的人本管理[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0(2):7-10.
S78
A
1005-5312(2014)17-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