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君
(江蘇 宜興 214201)
淺談建筑中水回用
夏志君
(江蘇 宜興 214201)
建筑中水回用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本文簡要介紹了中水概念、建筑中水水源和用途,提出了中水回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建筑中水;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
(一)中水概念
中水是由上水(給水)和下水(排水)派生出來的,主要是指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
(二)建筑中水水源
建筑中水來源一般包括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卻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沖廁排水。這六種水源的排水量少,排水不均勻,因此在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水源組合,常用的水源組合方式有:
1.優質雜排水,包括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和冷卻排水;
2.雜排水,不含沖廁排水的其他五種排水組合;
3.生活排水,上述六種排水的組合。
目前,我國現有建筑中水回用系統所采用的水源幾乎都是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
(一)存在的問題
1.經濟性
建筑中水回用所需費用包括:污水水源集流設施費;回用水配水系統配管費;水處理構筑物占地費及水處理裝置的投資;日常運行管理費。對于住宅類建筑,中水回用所產生的節水效益就短期而言僅為居民所有,開發商和物業并不能取得經濟上的收益,進而使得開發商對住宅類建筑中水回用的推廣缺乏積極性。對于大型公共建筑,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建筑面積為20000m2的上海市辦公樓,中水處理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經過成本效益分析所得結論為:當水價為2.70元/t時,中水工程不存在投資回收期,經濟效益極差;當水價為3.80元/t時,能在20年內收回成本并在全生命周期內獲益50萬元;當水價為6.10元/t時,在5年左右的時間就可收回成本且全生命周期效益達228.38萬元,具有推廣優勢??梢?,過低的水價對中水回用工程在公共建筑中的推廣使用造成了一定影響。
2.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一方面現行的中水處理技術還不夠完善,雖然有較為先進的納米微孔硅藻精土水處理技術和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技術,但是在實際工程中,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應用最為廣泛,而這種生化法處理中水所產生的污泥和臭氣等二次污染對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中水站的建立也會影響建筑的周邊環境。中水站分為設在建筑內部的中水站和地面式中水站兩種。前者建立時不僅要考慮其對建筑本身承重、設計的影響更要避免其產生的噪音對樓內人員的影響。而后者則如同小型的污水處理廠,一般難以建立有效地隔離屏障,其產生的污泥、臭氣等污染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衛生。
3.公眾對中水的接受程度
在南方地區,由于降雨豐富,水系較多,公眾普遍缺乏對中水回用的合理認識,很多人認為這里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根本不需要使用中水。此外,大部分人對中水存在排斥心理,對其安全、衛生存在質疑,習慣上不愿接受。而由于早期中水處理技術的運用不當、后期運行管理不到位等造成中水水質不達標,使得公共對中水的水質更加擔憂,不接受中水。
(二)解決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對中水的認識程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使得公眾更加了解我國水資源現狀、正在面臨的缺水危機以及建筑中水回用對解決缺水危機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則要全面普及中水知識,使公眾對中水具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消除人們對中水的排斥心理,接受中水,積極使用中水。
2.增強政策引導,合理調整水價。政府應在政策上加強對建筑中水回用的扶持,通過補助建設費、獎勵優秀中水工程等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建筑中水回用。此外,現行水價偏低,使得中水的競爭力不及自來水。適當的提高水價不僅能增強公眾的節水意識,也能使建筑中水回用工程獲得盈利,提高開發商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其推廣使用。
3.完善處理工藝,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低投資成本。現行的中水處理工藝主要為生化法,應在其基礎上完善處理技術,使其污泥產量減少,加強設備密閉性,實現較好的除臭效果,降低噪音。同時,應積極開展新工藝的研究和運用,如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在中水處理中具有處理效果好、污泥量少、占地面積小等優勢,但基礎投資費用較高,膜價格的降低和使用壽命的延長將使此工藝更具競爭力。
建筑中水回用是緩解我國現階段水資源緊缺的有效措施,是減少因污水排法而引起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構建節能環保型社會的必要因素。
[1]關大勇.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問題.林業科技情報,2006,02:44~45.
[2]盧軍,羅建中,蘇偉健,關紅安.建筑中水處理技術及應用分析.廣東化工,2010,04:267~268.
[3]潘琪,王峰,劉軍,楊海真.上海地區大型公共建筑中水工程成本效益分析.中國環境科學,2010,30(4):458~463.
J59
A
1005-5312(2014)17-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