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 曹桂杰
(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隱喻思維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作用
高 倩 曹桂杰
(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而且是一種人類的認知現象,是人們認知世界的重要思維與行為方式。詞匯習得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隱喻思維能幫助學習者將詞匯學習置于客觀世界、人類經驗及認知語言結構和意義中,從而提高英語詞匯習得效果。隱喻思維有助于學生理解英語構詞與詞性轉換,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并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運用相關的隱喻認知理論可以使詞匯教學方法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從而有利于學生更為有效地掌握詞匯學習方法。
隱喻;隱喻思維;英語詞匯習得
Lakoff和Joh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提出了“隱喻的認知觀”,指出了隱喻具有普遍性、系統性和概念性。這是對傳統“隱喻修辭觀”的一種挑戰,Lakoff在書中運用源域(source domain)與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映射(mapping)來解釋隱喻現象:目標域概念是人們想要表達的對象或事物,即本體;源域概念是被用來描述目標域概念的對象或事物,即喻體。他認為隱喻是從一個易于理解的源域概念映射到一個較難理解的目標域概念,也就是從喻體影射到本體。隱喻不僅是語言現象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類生存和認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語言思維和文化中。隱喻的本質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另一種事物,即在一種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另一種概念,這就是人類的隱喻性思維。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參照熟悉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思維、經歷和表達無形的、難以定義的概念,從而形成了語言中的跨概念的認知思維方式。普通語言中大約有70%的表達方式來自隱喻概念,語言的本質就是隱喻。隱喻將理性與想象結合,是人們理解不能理解的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必然與隱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運用隱喻思維加深單詞的記憶及擴大詞匯量
隱喻使人具有將物體空間(physical space)映射到概念空間(conceptual space)的能力,有將具體事物概念結構影射到相應的抽象概念結構的能力,因此人們就有了構成復雜概念的能力。這種意象圖式的隱喻映射說明了一個詞語相互關聯的多個義項之問的關系,較好地解釋了多義現象。由于隱喻是詞義發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多義現象是通過隱喻手段由一個詞的中心意義向其他意義延伸的過程。在學習詞匯時,應抓住一詞多義的特點對詞義進行全面認識。
(二)運用隱喻思維,加深對英語文章的理解
根據認知理論,詞義的發展和演變是通過認知手段實現的,是人類隱喻思維的結果。隱喻是連結語言和認知的紐帶。隱喻思維通過意項圖式將現實生活中看似毫無關聯但在一些方面有所相關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產生了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課文中的短語為實例:“make one’s blood boil”(使某人生氣)是把使血液沸騰用到生氣上,因為人一生氣心跳加快,血液溫度會生高。“knots in one’s stomach”(緊張,不安)用胃里的結來代替緊張。“complain about trifles”(為不值一提的事抱怨)用瑣事來代替不值一提的事。用“budget、charge、save”這些詞把時問當作實物進行描寫。用“battered shelter”來代表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的避難所。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2冊第7課中作者用了很多隱喻詞來描寫壓力大的人如:“hot reactor”、“short circuit”、“perfectionist”。作者用“熱反應堆”來比喻愛發怒的人,用“短路”來描寫人的心臟出現問題,用“完美主義者”來說明容易發怒的人的原因等。可見隱喻方法更有助于改善和發展學習者的詞匯記憶和擴展能力,有助于他們觸類旁通地領悟和應用詞匯知識,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和詞匯水平。
(三)運用隱喻思維.加深文化對詞匯影響的理解
隱喻作為一種各民族共有的認知方式為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心理基礎。但由于不同的社會地域環境及不同的生活經驗,英漢兩種語言在隱喻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民族形式。形容“白費力氣,做根本辦不到的事情”,在漢語中說“水中撈月”。在英語中說“tofish in the air”形容“陷入絕境”,漢語說“山窮水盡”,英語是“t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在繩子的末端)。“golden ages”漢語是黃金時代、金色年華,還常指精力、身體及記憶等處于頂峰狀態的時期:而在英美文化中“golden ages”是指人退休以后的歲月,也就是說60歲以后的階段。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會導致交流中的偏差,甚至誤解,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才能較為準確地理解和使用該圍的語言隱喻。
隨著人們對隱喻認識的加深,隱喻式詞匯教學為認知科學在語言教學中全面展開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表層記憶的不足。隱喻式詞匯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迫使其不得不對每一個底層概念進行深入思考,記憶效率和領會深度都會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另外,隱喻的認知特性和輻射特性還可拓寬學生的語言學習思路,做到舉一反三,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概念流利。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教授對象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結合傳統的詞匯學習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王守元,劉振前.隱喻與文化教學[J].外語教學,2003(1),48—53.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G42
A
1005-5312(2014)17-0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