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忠生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淺析高職生就業心態
曲忠生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思考
就業心態是指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期間所產生的心理活動狀態,是影響其正確就業和順利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職學生畢業與就業,是人生的又一大轉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社會十分關注的課題,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就業制度改革等形式下,研究、分析高職畢業生就業心態具有突出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除了有利于維護高職畢業生的身心健康外,對就業活動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看三個典型案例。
【案例】高職畢業生吳紅,在班級學習成績、工作表現一直出類拔萃。就業高峰來臨之前,有一單位首先到她所在院系來要人,班上同學因是第一次見到應聘單位來招人,均蜂擁而至,躍躍欲試。她也懷著緊張、興奮的心情去應聘。幾番篩選之后,用人單位選中了她。她猶豫了一陣子之后,還是早早地簽了約。隨著就業高峰的到來,她看問題的事業也越來越開闊,對于簽約的事情越來越后悔。她覺得所簽單位與她的最大志愿有很大沖突,盡管哪個單位也是很多同學向往的。考慮了很長時間之后,她還是決定毀約了。為了毀約,她可謂煞費苦心、費盡周折,當問及她的心情時,她說很復雜,但對毀約絕不后悔。她自己一開始是未了解就業形勢,也未了解清楚用人單位,更重要的是未了解自己所想要的,就在負責的心理作用下,匆忙簽了約。
吳紅之所以會沖忙簽約而后又大費周折的毀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目標不明確,對就業形勢也不了解,同時又帶有一種盲從心理。她從希望到失望,而在盲目的好強心理得到滿足之后,開始了冷靜的思考。某廣告公司的招聘者道出了很多高職畢業生就業時期的共同心理,他認為現在的畢業生求職時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期望“薄種廣收”,而這種做法只會給畢業生們帶來更多更大的困擾。
綜上所述,高職畢業生就業過程的心理誤區如下。
第一,缺乏足夠的自身定位,盲目樂觀或盲目悲觀。有些熱門專業的畢業生自以為是,漫天要價,眼高手低,把違約當成兒戲,反而延誤時機。甚至因無法實現自己的高目標而走向反面,悲觀喪氣。而一些冷門專業畢業生或一直自卑的高職畢業生則不敢出動出擊,焦慮不安,焦躁不已,結果眼睜睜地任憑機會從面前溜過。
第二,只重眼前,缺乏長遠考慮。有的高職畢業生急于求成,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只要有單位要他,就馬上簽約,也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結果后悔不迭。也有的高職畢業生看到工作條件好、待遇高的單位就簽,也不考慮是否能做、施展才能或者自己是否能在該崗位得到最好的發展。
第三,心態沒有擺好,易受干擾因素影響,比較浮躁。有些高職畢業生事先沒有調整好心態,常出現從眾現象或逆反心理,有的因受就業政策之余額或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干擾,看不清方向,心浮氣躁。
社會發展處于轉型期,是高職畢業生就業心態矛盾沖突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對高職畢業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了急劇變化,市場經濟提供了一些新的價值要求,如自主意識、效率觀念、競爭觀念、平等原則等,都已滲透到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觀中——高職畢業生自我意識強化,自我中心突出,注重功率和實惠。他們選擇能發揮自己才干、實現自身價值的單位。這些變化是高職畢業生就業商品化、功利化、務實化,導致其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過于強調自我價值實現,以及各種矛盾沖突叢生的根本原因。
為了提高告知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證求職就業的順
利進行,不僅應當積極排除就業期間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而且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鍛煉和思想教育,促使他們在校學習期間就形成正確、健康的就業心態。
(一)正視現實
正視現實是高職畢業生就業必備的健康心態之一。正視現實包括兩方面內容,即正視社會、正視自身。
正視社會。人是社會之人,是現實之人,必在于現實社會。人的積極心態是正視社會,適應社會;消極心態是脫離社會,逃避社會。我國目前生產力還比較落后,社會為高職畢業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可能使人人滿意。那種脫離社會、脫離現實、好高騖遠、憑空臆想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逃避社會,回避現實的想法更是不可取的。
(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就業政策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正朝著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方向發展。雖然“雙向選擇”“自主就業”是大學生就業的基本制度,但“自主就業”并非自由就業。不同隸屬關系學校的畢業生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畢業生在就業辦法和有關規定方面略有差異,不同地區接受畢業生的辦法也不盡相同,這些都在每年的畢業生就業政策中有所體現。因此,掌握就業方針和政策既是大學生順利求職就業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就業心態的重要基礎。
總之,就業是對高職畢業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
一次檢驗。認真分析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良心理狀態并加以引導,讓他們學會適當調適,努力形成正確、健康的就業心態,積極就業與面對就業,有很重要的意義。
G64
A
1005-5312(2014)17-0241-01